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诞生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上,从主体性视角出发,走出了形而上学的思辨迷雾,确立起以实践为中介来说明主客统一的分析理路,进而在对“现实的人”的本质之揭示中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彰显,以此说明意识是人的生产活动的观念再现、精神变革取决于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正是在这种强调历史变革的生成论视角下,马克思以“实践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从“现实的人”及其对象性活动出发阐明了社会历史作为“人类生产史”的本质,从而在历史生成论视域下完成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2.
伊林·费切尔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学家、德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在<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一书中,他从历史哲学和人类学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同时在批判与阐述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及列宁、卢卡奇、柯尔施和斯大林等人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看法中,阐明了他的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观.我们可以不同意他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尺度是—个哲学概念。 关于尺度,黑格尔认为“是有质的定量”,“既是质与量的统一,因而也同时是完成了的存在”。马克思赋予尺度这一概念以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紧密联系着生产以及有关美的规律的问题。简言之,尺度就是规律,不同类的植物和动物,就全体而论,并就其各部份而论,皆有某种尺度,都各有其内部规律性。 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从动物和人的角度,提出了“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这一组相对的概念。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观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思想史上.黑格尔终结了传统哲学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等同的理论观念,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他对市民社会的性质、特征及其基本原则的阐释.以及对市民社会与家庭、国家关系的分析,“向我们暗中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自在自为之有”和“纯有”这两个概念,是潜在地包含着能够体现现实各种关系的“关系实体”概念,其逻辑的展开,表现了它们所隐含的具体生动的辩证法思想。不过,黑格尔的所谓“由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的辩证逻辑”,只是从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到具体的对象意识和观念、最后再回到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与其相应,他所坚持的哲学思想方法及其异化观也不过是“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具体、再到思维的抽象”这样一种纯主观逻辑方法,由以决定着他的辩证法只能是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广松涉认为在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关系主义逻辑和异化观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物象化思想所要批判地继承的东西。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绝不是只通过克服“主客”二元对立就可以实现,也不是用“关系本体论”的关系主义就可以表述清楚的。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或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对立。广松涉在认识两者的关系时,既有重要的贡献,也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对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深刻地"扬弃",针对西方哲学对于形而上存在的探究,马克思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限于当时时代的强烈呼唤,马克思仅就对物质世界中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地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使得他要迫切提出一种解决的途径和方法,那就是实践.马克思实践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创新之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有的认为是主题的转换,从关注自然转移到关注人,以实践本体论代替物质本体论,或者是创立了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有的认为是把实践引进认识论,把实践理解为沟通意识和对象、主观和客观的中介,等等.这些理解并没有正确地、深刻地把握马克思在哲学上的真正创新.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实现了哲学出发点的根本转换.旧唯物主义是从自然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直观唯物主义或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从实践,即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黑格尔哲学发展观为基础,以辩证和实践的态度超越黑格尔的哲学发展观,为哲学的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强调体系化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交融的世界才是正常的世界。马克思以时代境遇为问题意识,聚焦后亚里士多德和后黑格尔相似的总体性哲学分裂危机,认为要以哲人为中介发挥自我意识哲学的实践性,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将理性原则贯彻到现实世界,实现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必然发展,进而实现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政变记》中却又同意了黑格尔的这一观点;“一切巨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马克思接着作了这样的解释:“他(按:黑格尔)忘记了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以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以喜剧出现。”这里不仅是在辩证地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历史角色地位的交替改变,而且是从根本上指明了美学范畴内的悲剧喜剧与时代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经验概念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经验概念相比,它具有历史性、否定性和标准的自我性,因此,通过对经验概念的追溯,揭示黑格尔经验概念的丰富内涵,并阐明其对伽达默尔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是西方极具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对“人的本质”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回答。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以抨击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为起点、将感性直观作为自己的原则而建立的。由于费尔巴哈未能吸收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容,从而使其深陷难以克服的矛盾中。针对费尔巴哈存在的问题,马克思深入考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并把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及其实践作为人的本质思想的出发点,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认识论把认识的任务仅仅理解为“达到对于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1)因此,对于事物的全面认识不仅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要揭示事物“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即要揭示事物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前者是认识中认知活动的任务。后者是认识中评价活动的任务。认识论应该重视对于评价活动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力图阐明评价的本质、评价的机制以及评价的主体性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之前的学者都没有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可是,他“只知道并承认一种劳动,即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3页)。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费尔巴哈是反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理论的,他诉诸感性的肉体的人,但  相似文献   

14.
第一 ,广松涉认为 ,他提出的“关系存在物”和“物象化理论”既是他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也是他对他的哲学方法论之基础的表征 ;第二 ,提出关系存在论和物象化理论 ,是马克思、恩格斯超越和扬弃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重大哲学变革 ,也是他们能超越近现代人本主义的利器 ;第三 ,物象化理论不仅关系到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同时也关系到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构成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科学主义的客观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主观主义之科学的理论支撑点。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的改造临时纲要》和《基督教的本质》让人们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改变了人的看法,他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全部抛弃。1845年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写了十一条批判费尔巴哈的观点,并制定了一种新的哲学观点:看待世界事物的实践性(基础性)和阶级性(革命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的理论前提是黑格尔的理性真理观;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真理是全体、是过程的思想,但在活动的主体、内容以及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都区别并超越了黑格尔。真理就是标志人在追求自由解放的实践活动中所体认到的主客体对立统一的规律性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观对于合理解说当代真理问题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把马克思的著作文本放到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看马克思自己是怎样分析他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的,少带一些个人色彩和主观偏见,多一些相互交流和客观分析,才能接近马克思的本真思想,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自产生之日起,不同的哲学家对历史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作为哲学现代转向的重要根基。历史主义成为研究问题的重要原则与方法。马克思哲学是哲学转向的一部分,其在运用历史主义的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分析,阐述了他的历史主义方法及其内涵和本质,比较了他的历史主义与以往历史主义的不同。在现实的实践活动基础上解决了历史主义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揭示了被本质思维掩盖的“历史”自身,为现实生活世界寻求确定性依据,为作为人类理想生活的共产主义寻找必然性,在历史与实践的客观性上弥合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9.
论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中的解释主体能动性思想贾英健伽达默尔作为现代哲学解释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突出贡献在于实现了从认识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的转换,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揭示了人的理解活动的根本实质,强调了解释主体的能动性思想。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思想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教育学界在对马克思的"教劳结合"的理论进行解读时,大多把它视为改进教育或改造社会的一种方法或手段。这样的理解就无法把握马克思为什么要把"教劳结合"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从实践出发考察问题,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概括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或世界观的转变是比较恰当的。一切从实践出发,需要我们从存在论或生存论的角度来重新理解马克思"教劳结合"的旨趣:感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全面发展意味各种能力在感性活动中的"显现"。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把"教劳结合"视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