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认知差异,实践中的做法和效果也就不尽相同。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初步的分析。一、作文教学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策略的差异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在课标中,对总目标的表述侧重于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学段目标中,则更多地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每个学段目标第一条都是着眼于习作兴趣的培养,后面的几条才是有关观察、表达等能力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要求“乐于书面表达…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什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同时,对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个目标传达了写作教学的新理念。首先是要求的降低。“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就是说,只要做到把话说具体、说明白、说通顺就达到要求了。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把写作称作“写话”,第二学段称“习作”,第三学段才称“写作”,这样做也无非是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  相似文献   

3.
闻桂荣 《课外阅读》2011,(2):224-22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有三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对写作的要求有八条,其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一个“有兴趣”,一个“乐于”,可见,对中低段学生来说,书面表达最重要的是调动并保护兴趣,使表达成为乐趣。为此,教师要做“有心人”。  相似文献   

4.
唐业兵 《学语文》2006,(1):53-53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的,吹起了新一轮作文教学改革的号角。“新课标”对作文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它在各学段写作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她表达。”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这个总目标下,又分四个学段,提出了各阶段的具体目标。七年级是第四学段的起始阶段。通过梳理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作文训练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岚 《现代语文》2006,(5):108-10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语文课标》)就写作能力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第四学段,总目标被具体而微为十个细化的目标。我们如何落实这些目标呢?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写作规律,进行了“三步式”的作文训练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为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呼唤作文本质的回归,强调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还学生作文本来的面目,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真、童趣。写作教学新思维需要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做出策略的调整,在“一个激发、两个鼓励、三个加强”上下功夫。一个激发:激发写作兴趣的策略“对写话有兴趣”(第一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二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和把握目前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直接影响、决定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2 0 0 1年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写作目标在继承的基础上 ,有所突破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改革实验 ,这些理念和目标是否体现、落实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实际操作层面 ,就需要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实践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一、突出书面表达的交际性特点 ,要求在写作时要考虑目的和对象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树立写作目的意识的基础上 ,第四学段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样的要求体现了以下的写作教学观念 :第一 ,强调书面表达的交际…  相似文献   

9.
张健 《陕西教育》2009,(5):72-72
一、运用兴趣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作文提出明确要求:“写话要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了各个阶段目标。不难发现,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要循序渐进。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上看,“阅读”课程目标在设计上,体现了总分结合、梯度有序的特点。“总目标”中的第7条属于“阅读”的总目标,四个学段中的阅读目标属于分目标,学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它们之间是“纲”和“目”的关系。四个学段阅读目标之间是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体现了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因此,要正确把握阅读课程目标的设计特点,必须弄清两方面的整体联系:一是各学段阅读目标内部的整体联系;二是各学段阅读目标之间的整体联系。  相似文献   

12.
第二学段(3-4年级)的习作目标是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内容写清楚。仿写能让学生较快掌握写作的方法,是提高第二学段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学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的要求是:(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作文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课标对第二学段的写作的要求是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在语言表达上也强调了不拘形式、有新鲜感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却背道而驰,导致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手写我心     
崔秋菊 《农村教育》2005,(7):120-120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担倡自由表达”,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强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说服学生不要“怕”作文,其次才是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表现等。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一下笔者的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针对各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语文课标分别突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懂得习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感情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写作的信心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动笔,乐表达.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中,“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总目标呢?  相似文献   

17.
郭永萍 《云南教育》2004,(19):42-4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一个较为概括的目标。在从事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应紧紧抓住真实、创新这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作文教学理论研究的进展以及一些中年级作文教学实验所取得的经验等,必然促使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有所突破。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集中体现了这些突破,并且改革的力度较大。一、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在小学低学段,培养学生学习写话的兴趣至关重要,到了三、四年级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成为关键。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其前提则是学生要有内容可写,同时在写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书面表达的乐趣。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较为宽松,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能够愿意写、写出来就应该得到鼓励。到了第二学段,学生在书面表达…  相似文献   

19.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一总的目标要求.在四个阶段目标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宴,根据小学生和初中生认知发展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称之为“写话”,把中高年级的写作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各个学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阶段学生作文的难度.尽管如此,作文教学仍然使教师感到头痛,作文学习更是诸多学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