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下面的话中可以看出封开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岭南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岭南人始祖最早居住地,粤语发源地,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对接点。这样的地方必然民风淳朴,和谐平等,儿孙聪慧。这里的教育必然诚恳踏实,以人为本,为山区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社会建构背景下的大学生传统和谐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和谐的社会存在必将需要和谐的社会意识的积极推动。培植公民和谐的社会意识,即关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需要的知识、思想、道德意识等,对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高校开展大学生中华传统和谐思想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策略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宣海 《上海教育》2007,(3A):16-17
在《上海教育》杂志创刊5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向《上海教育》杂志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杂志社的编者、作者,以及为杂志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的老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借此机会.向长期关心、积极参与上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上海教育》杂志的广大读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和谐教育"的提法和理论也源远流长。孔子强调"和为贵"和"有教无类",提出一个非常深刻的论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即是承认多样,主张多样,不相同又和谐,从多样中寻求统一,通过多样达到精益求精。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广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汉字产生至今,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经过千百年的教学实践,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语文教育的宝贵遗产。今天的课程改革在对待语文教育传统这个问题上,不应是简单的回归,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优秀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课堂相融合,使语文教学不断吸收新鲜养料,不断创新和发展,犹如千年古柏,植根深厚土壤,沐浴阳光雨露,岁岁吐翠,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07,(6S):16-16
有人说,“没有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是缺乏支撑的素质教育,评价是课程改革的瓶颈,没有这个瓶颈的拓宽,素质教育的预期目标难以全面实现。”回望直辖十年重庆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花齐放、均衡推进的展现,还是考试评价改革一路上的艰辛求索,“和谐”之渴望犹如指明灯一直与素质教育相伴,照亮其前行的道路。这样的历程讲诉这样一个真理:当“和谐”成为教育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时,当“和谐”成为教育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时,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奠基石的力量才能发扬光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个迫切需要创造力的世纪,创新已成为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意识,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意志。  相似文献   

10.
论新课程理念下和谐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构建和谐教育时,要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为前提,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途径,以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郭淑霞 《现代语文》2007,1(4):13-14
纵观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思想发现,诸子百家在教育问题上所提出的见解,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追求和谐。2500多年前的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教育主张,并反映在他的“六艺”教育实践中,他提倡通过礼、乐、射、御、书、数的教学来完成和谐人格的培养。荀子主张用知识、才智、品质来全面、完美地培养“成人”。明代王守仁认为和谐教育思想乃是“先王立教之微意”,  相似文献   

12.
陈磊 《文教资料》2005,(24):129-131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效果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和谐程度成正比例的关系。本文力图从和谐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从传统文化对教学环境上的和谐构建、教学内容上的和谐搭配、教学方法上的和谐施教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新时期和谐教育所具有的新的内涵等方面,阐述和谐教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生机,以期人们准确认识和谐教育,自觉认同和谐教育,自如运用和谐教育,为和谐教育拓展更广阔的空间,使和谐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更能大显身手,散发光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德育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训是一份丰厚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记载了古代思想家们在家庭道德教育问题上的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发掘、整理古代家训中德育思想的合理成分,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德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把和谐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几年来,我校一直在新课改的驱动下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陈忠新 《师道》2006,(3):18-19
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根本。今天在校的学生,明天就是社会的构建者。一个个和谐发展的人,构成了美好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离不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道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最有益于人健康成长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也是尊循着人的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可惜,当代教育在落实“以人为本”与和谐教育方面还做得相当不够,仅从基础教育看,不和谐现象依然比比皆是,这里择其要者述说一二。学校发展,岂能“只见物不见人”?学校要发展,硬软件建设都不可或缺。然而,现实常常是,一些学校,为了硬件…  相似文献   

16.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认真转变工作作风,深化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人事内改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加大新课改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构建和谐教育,为社会造福,为农场造福。  相似文献   

19.
20.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构建和谐教育时,要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为前提,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途径,以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