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改音乐教学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重视学生的音乐感受与体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欣赏最能调节农村孩子的心理,更能拉近他们与城镇学生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教学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孩子们阅读量和见识量相对城市学生要小得多。要想让农村学生像城市学生一样流畅表达自己,教师要用心去感受农村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农村地区孩子的作文教学方法。1.尝试默写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总感到农村作文教学的效果欠佳,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但往往缺乏农村孩子应有的灵性的跳动、感受的流溢和个性的张扬。面对新课标,农村作文教学要切合农村实际,体现农村特色,切实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物理教师,有许多感受,深知农村孩子学习物理的欲望和艰辛,深知农村物理老师教学的不易.就此对农村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浅析,以便改进教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儿童的古诗阅读目标是:“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然而。初入校门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学前没接触过古诗教学。或者教学不规范。读起古诗来往往生硬、平板。且以唱读为习惯。怎能“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呢?笔者也曾为此困惑过。后经几番摸索。觉得以下三招还比较管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是一篇以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课文,真实感人。课题中的“专列”是一个专用名词,三年级孩子对它相当陌生,让孩子感受“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新词语比较多,这些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燕子处境的艰难,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词语教学,让它成为一扇门,引领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缤纷天地感受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下面举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来讨论。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抽象与枯燥让许多孩子望而却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让故事伴随孩子左右,以故事的魅力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力量,引领孩子迈出自主探究的第一步,最终他们一定会被数学本身的美所“诱  相似文献   

8.
从我多年的农村教学经验总结出一范读,可以帮助农村学生打开学习语文天地的领域。可以引导农村孩子去感受语文的魅力:去体会文章的灵魂和语言文字的优美:去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教书十年,深切感受着农村和城市小语课堂的巨大差别,如何在农村的小语课堂上寻求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来促进农村孩子语文素养的生成,是我一直苦苦求索的课题。读教参、学教案、钻文本、听课……不知不觉中,不懈的努力已经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走出了那段极具通病的苍白岁月。  相似文献   

10.
林燕 《时代教育》2009,(5):169-169
在农村学校,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摸索一条有效的音乐教育途径,让农村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音乐教育,笔者认为应抓好器乐教学,从竖笛教学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开展竖笛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1.
王淑珍  李琳 《现代教育》2003,(14):59-59
首先引领孩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启蒙审美感受,自然是最美的,自然是熟悉的,自然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现在的孩子因为独生子女的身份被过分的保护在高楼之间,紧闭的大门之内,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甚至农村的孩子也很少有人能分清韭菜和麦苗,更不要说感受自然之美了。美国现代美术早期教育家罗恩非认为:人类必须从小时候培养对艺术的感受性,才能避免感受性丧失之苦,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说实话,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并不多,尤其是农村学生,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有的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的生活单调,信息贫乏,阅读量少,所以作文选题单一,内容单调,语言贫乏。其实,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学生并不缺少习作资源。淳朴的民风、温暖的人情、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农家生活,无不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的活水。那么如何利用本色生活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一、在自然风光中感受家乡的美丽  相似文献   

13.
王旭东 《吉林教育》2006,(10):43-43
新世纪的自然课教学,不仅是对风霜雨雪、河流山岳等自然现象的简单描述,它应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在学生心目中播下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种子。因此,在对农村和城市孩子的教学过程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创造条件引导城市孩子更多的认识真正“自然”,引导农村孩子更多的认识现代“自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使他们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教育,能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农村初中从事多年的物理教学工作,最深切的感受是农村孩子对物理学科兴趣足,热情高,学习大多也比较刻苦,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与城市孩子相差不大,然而稍显不足的是他们的阅读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获取与提炼知识的能力。我们平时总会抱怨农村学生的理解能力弱,读题都读不懂,调研分析发现主要是他们严重缺乏阅读、分析的习惯,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必须提高物理课堂中阅读活动的开展效率,这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美育 ,应成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探讨的课题 ,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 ,也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场所 ,尤其是在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  近来 ,笔者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 ,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 ,把美育贯穿在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并以课堂为“面”,以各项活动评比竞赛为“线”,以艺术类课教育为“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竭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在语文课上 ,遵循课文内容 ,结合生活中常用的语言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的兴趣 ,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造型美 ;在数学、自然课上 ,采用例题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7.
五一长假结束了,孩子们又回到了我身边,放假前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在假期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把感受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我知道农村孩子回家都免不了要干活的,有意识地强调一下,是想让他们用心地去感受。  相似文献   

18.
几乎所有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中小学教师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太娇惯、太懒惰、太脆弱、太难侍候……一句话,教书越来越难了。这也确是实情。笔者教书数载,从乡村到城市,感受尤深。教学过程中,一些孩子的行为和表现令我困惑:为什么面对激情四射的讲演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要求已经降低了许多。然而,农村孩子还是怕写作文。“农村孩子知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是这样吗?我认为只要我们优化作文教学策略,努力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生动地反映生活,让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不少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其实对于生活在农村广阔天地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笔下应该有本地的风土、人情、生活、劳动的情趣。民俗风情清纯可爱,更原生态,能让人感到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乡土语文资源可谓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写作财富。如何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农村乡土写作素材,提高作文能力,使乡村孩子的作文能够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我结合平时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