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凇 《声屏世界》2006,(11):61-62
如果把一个节目比作一次篮球比赛,那么主持人就是那个时刻注意要接球和传球的人,特别是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如何准确地接到嘉宾的“球”,又如何把“球”准确无误地传给观众或者把“球”巧妙地反传给嘉宾,都是一门很高的技术。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发问,更多的是如何与被访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发问中发掘被访者的深层内涵,由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以至与电视机前的受众互动形成人际传播。如何将这门高技术发挥得更好,应该把借鉴国外主持艺术和发扬中国传统主持风格结合起来。个性化与模式化英美电视节目主持人非常注重个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张迎 《视听界》2006,(1):104-105
在访谈节目中,知识性节目占有相当的比例,而要做好知识性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驾驭意识很重要。一是体现在角色的定位上。知识性访谈节目邀请的嘉宾多是某一领域内公认的学者、专家。他们的话在节目中是有说服力和信服力的,所以做这类节目时:1.主持人要甘当“配角”。主持人千万不  相似文献   

3.
魏伦 《记者摇篮》2009,(4):64-64
访谈节目里的“访”与“谈”词义有别,分工不同。访是主持人针对受访嘉宾提问;谈则是受访嘉宾对应提问的谈论。至于说谈在整个访谈节目中所占比例应该是多少,则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即主持人谈”多“谈”少受制于访谈内容的不同,受制于受访嘉宾的身份、性情、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机已经越来越普及,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也将越来越多地接受着来自全国观众的监督和评论。相比于综艺节目,访谈类节目反而要枯燥得多,与观众的互动也不多,这样观众也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如何让访谈类节目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投入到主持人与嘉宾的一问一答中,这就要求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需要明确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主持人不单单只是不停地向嘉宾提问,也不是只起到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而应该是带着情感去主持,把嘉宾与观众联系起来,将自己融入到节目中来,使访谈的主题得到不断的深化和贯通,并能让观众从中得到启发。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主持人应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塑造节目的形象和品牌,用平等真诚的态度和嘉宾交流,从而获得观众的认可和信赖。  相似文献   

5.
韩永联  张莹 《视听界》2004,(5):47-48
电视访谈节目是把人际间的交流引入电视屏幕的节目。这类节目的主持人要用自己的知识能量和驾驭能力,自始至终地把握好访谈现场的气氛节律。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很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位电视评论家曾说:“访谈类节目,一怕谈话人一打开话匣子就信马由缰,二怕谈话人‘话囊’漏气、怯场,三怕现场气氛不上来。”由此可见,主持人如何与嘉宾在现场进行融洽的合作是办好这类节目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6.
郑锦宁 《青年记者》2009,(14):71-71
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的表现是节目成功的基础。因为就节目形式而言,主持人的角色为“访”,嘉宾的角色是“谈”;就节目内容而言,嘉宾谈话的内容才是节目的重心。录制前做好嘉宾工作比录制时的组织协调更为重要。许多问题看起来出现在现场,而原因却出在播出前的准备工作中。比如,访谈对象进入演播室后紧张、怯场,准备得很好却难以发挥,回答问题跑题或枝权太多,收不住等。录制前最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  相似文献   

7.
施世奇 《视听界》2013,(3):103-103
1.前期准备 访谈前做充足的准备,尽可能找到与之相关的资料,这是节目成功的要素之一。人物类访谈,必须准备好人物背景等资料,对采访对象有大致的了解,使提问、交流有的放矢;话题类访谈,必须熟记与话题相关的资料。财经节目经常会涉及到政策条款,要预先学习。比如今年4月《新@财经》做的一档春季房展会的访谈,说到“国五条”对二手房市场的影响,主持人应该知道“国五条”的内容是什么,并延展到之前出台的“国八条”的内容,为什么现在要推出这个政策,只有把这些都弄清了,才能与嘉宾站在同一层面,继而深入地交流。在录制之前,主持人要熟悉策划方案,与编导探讨脚本,  相似文献   

8.
嘉宾访谈、谈话类主持人节目的特点是:每期节目围绕一个问题,由节目主持人、嘉宾、听众三方一起展开讨论,主持人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9.
孙显军 《记者摇篮》2004,(10):22-23
电视谈话节目主要是指在演播现场,就某一话题,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相互交流、各抒已见的互动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谈话现场的领航者.嘉宾则是谈话现场的核心访谈对象.现场观众是整场节目的积极参与者。在演播现场,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组成访谈者,面对面沟通,实现谈话节目的第一次传播行为,即人际传播。其次整场谈  相似文献   

10.
郭男 《新闻传播》2005,(11):52-53
面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走过的十几年,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的从业人员都总结和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规律。今日,“谈话节目”仍旧是电视领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笔者在本文着重要分析的是谈话节目诸多要素中的一个:嘉宾。既然要谈嘉宾问题,那我们就从嘉宾角度入手进行大致归类,一般来说,谈话节目的嘉宾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围绕人物以访谈为主的展示型节目,这类节目的嘉宾与主持人是平行甚至超越主持人地位的“主角”,比如《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11.
时下,广播电视中的各类访谈节目很多,主持人能否把握好嘉宾的思路是决定这类节目成败的重点。主持人在节目中既不会说几句开场自之后就把大段的时间丢给嘉宾,也不会把嘉宾冷落一旁,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而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十分了解,并尽量做到集中全力与嘉宾沟通,在情绪上相互感染,逐渐地引导着嘉宾进入交流的状态,从而让嘉宾在节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节目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约哈里之窗是一个反映人际传播中自我和他人沟通关系动态变化的模型,它能将主持传播中访谈节目主持人和访谈嘉宾的交流状况可视化,是主持人话语风格和访谈能力的度量衡之一.本文深入探讨约哈里之窗模型和访谈节目主持人话语风格的内在联系,基于该模型对"犀利型"风格的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语篇进行剖析和总结,进而指导访谈节目主持人更好地...  相似文献   

13.
贾莉 《新闻传播》2010,(7):40-40
目前来说,国内访谈节目数量实在不少,节目形式也是请名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本文通过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在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两个节目中作为节目嘉宾,研究同一个主持人在不同的访谈类节目中出现时因为节目风格、受众定位不同等原因所做出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节目中主持人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风格引导嘉宾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不断积累的广播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指引笔者找到答案: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呼唤记者型主持人.一、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是记者型主持人施展才能的最佳平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秦风热线》栏目是一档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它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以及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新闻事件,以嘉宾访谈的形式展开30分钟的讨论.在这个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连接听众、传情达意的主导人 物,一言一词都会对节目、对听众产生 影响,所以主持人必须找准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电视访谈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宾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不仅以“意见领袖”的身份对观众施加影响,并且,其清感的真实流露也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能极大满足观众情感交流的心理需要。因此,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注重对嘉宾情感的有效触发,对于提升节目品味、吸引观众眼球、提高节目视听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彭怡 《新闻前哨》2011,(1):81-83
一个广播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对于节目的驾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成败。本文试图通过主持人自我驾驭、对嘉宾的驾驭和对节目氛围的控制3要素全面分析访谈节目涉及的方方面面,并就主持人驾驭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访谈节目之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尤为重要。提问,是二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手段。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对整个节目内容的流畅与丰富有着关键作用。因此,设计好合理的提问,提高嘉宾及采访对象的参与感,对访谈节目来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名人访谈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对名人进行的专访托道。这类电视节目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才人生》为代表,访谈的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济完成。而后一种形式几乎占据了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畔的一半以上。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名人访谈类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这两档优秀节目的对比中分析出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苏晓琼 《新闻前哨》2006,(11):51-51
一、魅力一个节目的完美展现虽然是节目制作群体努力的结晶,但是一个好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欢度世界杯》节目集播报、访谈、文艺表演,前方报道连线这类风格的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基本素质、文化积累、专业知识、生活阅历、人生感悟、敬业精神、前期投入都会给节目带来重要的影响。我们在直播中不加掩饰、无可逃遁地映射出自身素质和人格品性,也就是说这种大型特别节目中主持人的表现是得有“硬功夫”的。在直播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谈话的不可预知性所带来的风险都得由主持人承担和处置,演播室现场主持人和嘉宾的接触方式、交流方式、学识修养、性格能力都渗透在“实打实、硬碰硬”的直播节目当中,主持人水平决定了节目的水平,影响着节目的风格。正如美国《60分钟》节目总编导唐·休伊特所说:“如果把《60分钟》节目比作一盘好菜的话,主持人的魅力好比调料,节目内容则是主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嘉宾走进各类主持人直播节目.神采各异的嘉宾对丰富节目内容、扩大节目影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节目的主导,主持人要全面考虑节目的整体结构、运行节奏及每个细节.其中与嘉宾的合作是主持人要认真对待、细心准备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可以说,在嘉宾参与的直播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配合的好坏,合作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到节目能否安全播出,对节目质量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在节目播前的准备工作中,主持人在选择嘉宾、熟悉嘉宾、培训嘉宾时要尽量做到细致周密.应该说,好的配合从台下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