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珍品,他的《沁园春&;#183;雪》更是其中的瑰宝。这首词俯视万里,纵论千古,气魄雄伟,可称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学习《七律·长征》掌握七言律诗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4.
读了李宗喜老师《历史命题中引述材料要有具体落款》(《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6期)一文,笔者深有同感。但文中认为《七律·长征》在1935年2月写成,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课学习指导》(高一)一道材料题引用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  相似文献   

6.
《七律·长征》的教学,基于童真语文教学主张,分为四个教学板块:倾听导入,唤醒记忆;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精读诗歌,感悟精神;拓展延伸,升华主题。由此,突破“抓关键词,体会其中饱含的深情”的教学重点与“理解极度夸张手法的运用”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7.
邵建新 《初中生》2007,(3):22-23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一生中所写的最后一首关于战争的诗,它纪实言理,气势磅礴,是一首抒发今胜于昔的人间正道之歌,是“一首雄浑沉着的新史诗”(郭沫若语)。它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毛泽东作为诗人政治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作为政治家诗人独特的风骚文采。关于这首诗的发表过程,说来还蛮有趣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课题(大屏幕出示毛泽东像)师:同学们认识这画面上的人吗?师:他就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历史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是他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伟人,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有关长征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9.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有“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一句,“落花时节”原为“暮春时节”。毛泽东之所以要作这样的改动,是因为“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致陈毅同志的一封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物候格,把抽象的时间形象化了。基于同样的原因,诗人把《七律·到韶山》中的“人物风流胜昔年”改为“遍地英雄下夕烟”,把《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改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相似文献   

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相似文献   

11.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五十六个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的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12.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的召开,为中央红军争取长征的最后胜利指明了道路。29日,在从榜罗镇到通渭城的进军途中,毛泽东吟就《七律·长征》,并在当晚的篝火晚会上向第一纵队先锋连指战员朗诵发表。  相似文献   

13.
《诗刊》自创刊起,就发表了以毛泽东诗词为代表的大量旧体诗词作品,在当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事件使旧体诗词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不证自明,并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鼓励了包括新文学家在内的广大诗人尝试、转向旧体诗词写作。在诗歌观念上,改变了人们新旧诗对立的思维模式。还使得报刊杂志成为当代旧体诗词重要的传播媒介,旧体诗词获得更多公开发表的机会。《诗刊》发表旧体诗词,使得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实现了互利双赢,提升了旧体诗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佚名 《老年教育》2010,(2):18-18
当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秘密寻访苏区的外国记者,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在书中,他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几乎所有的红军领袖人物,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细心的读者可能早已注意到,这部书里却没有王稼祥。  相似文献   

15.
1940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第一次修改,这次修改反映了毛泽东在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关系、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抗战建国的目标等问题上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过这次修改,毛泽东在上述问题上的认识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16.
17.
这是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别的故乡写下的一首抒情诗。自古以来,以老大还乡为题材的诗篇多是感旧伤时,而毛泽东的这首诗却鲜明地体现出高远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
稍上年纪的人大都记得甚至会背诵下面一段话: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谈话导入1.屏幕展示毛泽东图片,用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课题:你们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2.板书课题,解释七律的意思。3.结合资料袋简介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毛主席在长征中的领导作用。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略)  相似文献   

20.
关于持续了46年之久的“友人”问题,毛泽东曾四写“友人是周世钊”,周世钊却五写“友人可能不止一人”,叶君健则写“友人肯定只有一人”,郭沫若两次写“友人是周副省长”,文物出版社等认为“友人是周世钊”。然而,乐天宇等人却认为“友人”不止一人。我们认为,只能是答诗周世钊,建议《七律·答友人》恢复原题《七律·答周世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