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语文味”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课迫切需要返璞归真,语文就是要教语言文字,这是语文的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2.
听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安排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文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文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掌握之中。教案写得清清楚楚详详细细,教学过程早已烂熟于心,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3.
沈红梅 《海南教育》2014,(18):58-59
当今的语文教学,有些浮躁,有些“虚火”。语文课,尤其是重点研磨的语文课,多的是“奶茶式”的课堂——浓香袭人却不解渴;精彩有余却厚重不足;“新式武器”频频却实效甚微……语文课的“有效”该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当大家以极大的热忱反思与颠覆以往驾轻就熟的课堂“常规”后,我们却惊讶地发现,新课堂如何架构并不能仅凭自己的一腔热情和勇气一蹴而就。面对阅读课堂日益走向繁闹,面对各类“新”的教学名词纷至沓来,面对“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开始“乱花浙欲迷人眼”,亲历新课堂实践的我们却对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和困惑:语文课,你究竟以何为优?  相似文献   

5.
“让生命感受自由!”这是一种饮料的广告语,电视画面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喝着饮料,激情飞扬地又唱又跳,让人充分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每次看到这个广告,我就会联想到语文课堂,新教学理念欢呼“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学习我们中国语言.领悟中国的语言文化的场所,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6.
吴群英 《农村教育》2006,(10):55-56
在“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声讨中。中职语文教学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有人说,没有“分数”的标准。没有“升学”的压力,相对于中学沉闷的课堂,中职语文教学应呈现出一派生机,情况果真如此吗?据调查,现在大多数中职生重专业轻文化,对语文持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有些学校领导甚至公开表明大胆改革。准备砍掉语文课,因为老师们觉得语文课实在难上,学生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了,甚至出现学生叫停语文课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那种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割裂开来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削弱了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功用,客观上使学生产生了语文课是业余课的错误认识,进而导致语文课无用论;另一方面,将语文课排斥在专业学习的层面之外,违背了专业学习的规律,使专业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专业知识,既可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语文教师的权威,又能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埋下伏笔,增强课堂情趣和学习气氛,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的“肥沃”土壤。知、情、意并重,是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课题。下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基于这一认识,课堂上我以“我发现、我体验、我成功”实践活动为主,营造语文课堂活力和生机,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课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语文教学,有些浮躁,有些“虚火”。语文课,尤其是重点研磨的语文课,多的是“奶茶式”的课堂——浓香袭人却不解渴;精彩有余却厚重不足;“新式武器”频频却实效甚微……语文课的“有效”该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值得深思。我以为,在如今有些急功近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妨学一点“慢”的艺术,慢慢走,多给孩子们一点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引领他们从容地领悟一些文化知识,感受一份精神涵养。“悠然”中“自得”,“驻足”中“自悟”,让课堂真实些、朴实些、扎实些,让课堂一步步走向高效、灵动,充满生命的芬芳!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与课堂提问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阵地,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每天只有45分钟,一周的语文课加起来还不到4小时!“课堂”这一阵地,也确实有点小。所以,我们还应该开辟一些辅助阵地。从1994年至今,我一直在探索一套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的做法,归纳起来就是:以课堂45分钟为训练语文能力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在传统的教学中,还仅仅当作口号而已,语文课堂的相对封闭.使语文教学一直处于“贫血”状态,学生很难通过课堂触摸到生活的气息。因此教师应巧于捕捉、善于引领,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把生活融进课堂小天地中。只有让语文课与生活“携手”,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范欣 《现代语文》2008,(11):88-89
新一轮的课改教学让中学语文教学在走出旧的误区,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如初中语文课上学生不练习写字、不在课上进行识字教学和词语教学、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堂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或“满堂练”、以带“电”的教学手段代替全部等。笔者认为语文课教学应该还语文以本色,本文就语文课教学的本色谈一下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听到人们评价一堂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之所以会有“不像”的感觉,是因为这样的课失掉了保证其为语文课的最基本同时也最具核心地位的特质。这种最基本同时也最具核心地位的特质,我们称之为“本位”。失掉了“本位”的教学,我们称之为非本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阅读教学也普遍存在这种非本位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长期存在忽视文学教学的现象,许多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仅仅看成“工具课”,主要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课中的文学教学是加强语文课人文性的主要载体,因此,改进和加强文学教学,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怎样的语文课称得上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笔者有感于语文教学中的“讲课”、“演课”与“评课”,在此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9.
自新课标实行以来,很多战斗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要求,努力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但我们也看到不少语文教师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上还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课,教学效率低下,呈现花时多、收效少的不良情况。因此,如何使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使古老的语文教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老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能角色中退下,变为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学生主体地位确立,教学形式也丰富多彩起来,质疑、讨论、辩论、竞赛多媒体应有尽有。课堂上,学生的声音大了,活动多了,思维活了。几年下来,高兴之余,热闹之余,也有些困惑:我们的语文课在增添了些新鲜东西的同时,又失去了原有的属于语文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