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钱敏慧 《小学校长》2006,(6):43-43,31
自从《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来,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响应,“任务型教学途径”被广泛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都具备了一定的任务设计能力和任务操作能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尝试用英语做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据了解,老师们对如何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其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符合“任务型教学途径”要求的课外作业的研究还做得较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的作业。”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老师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多为听录音跟读课文,抄写、默写,完成配套练习等等,缺乏实践性、运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精髓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如何设计小学英语作业,使“任务型”教学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值得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日常探索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课后任务为基础,发展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许老师采取“联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与以往老师们所习惯的单篇教学不同,联读,或者称为“群文阅读”更关注的是“类”的共性特征,力图通过有设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积累某一类型文本的阅读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落脚点就在“演讲”的阅读经验的积累上。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句话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应以“读”为主线,着眼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低段语文教学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应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促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真正实现道德的内化,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在思想品德课中倡导体验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一些社会实践,少一些课堂模拟   基于课堂教学的特点,思想品德课同其他学科一样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因而很多活动便被老师们设计成了课堂模拟活动,这种教学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我们在感慨“ 5+ 2=0”的同时,是否也该反省一下…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都很注重朗读,但在指导朗读时方法却很少,多是让学生读了再渎,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成为教师很头痛的一个问题。这次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小学魅力课堂教学大赛暨第三届名师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课老师指导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让听课老师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为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老师们重视指导方法的研究,却很少有人在“批改”这一环节上改革创新,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生写老师批”。其实,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进行多元批改。不但老师可以减负,而且学生的作文也会因此而更精彩。那么该如何组织多元批改呢?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规定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近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方面,各地老师们开始做一些尝试,认为“主题同步阅读思维可视化教学”,更能提高学生以“听、说、读、写、识、记”为主的语文阅读素养,引领学生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如何使教学过程从老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经历,是当前改进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如何落实新大纲这一精神呢?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就体现了这一点,很值得老师们学习借鉴。在两课时“读练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于老师很注意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读书,积极悟情,并学以致用,进行知识迁移,水到渠成。整堂课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凸显了执教者高超的教学艺术。一、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郑卫红 《宣武教育》2004,(12):36-37
我区小学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两年多来,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老师们都在尝试用新的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育教学。但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如何从“教书匠”变为“研究者”,一些教师还很茫然。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本文对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次大班阅读活动《风在哪里》的教学研讨,引发 了我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的思考。许多老师的阅读活 动教学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大声跟读—死记硬背”模式中,如何 站在儿童的立场,追随儿童的兴趣,开展阅读活动呢?本文提 出建构阅读“指导模型”的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两次听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上课,收益颇多。这两堂课,孙老师都很重视学生质疑,在引导释疑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显示了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对孙老师的课进行一个“扫描”,供老师们学习借鉴。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明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但回到实践中,老师们大多不敢让学生提问,一些人虽然也让学生问了,但问归问,教归教,忽视指导,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质疑…  相似文献   

16.
在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强调阅读教学要符合认知规律、重视学生主体的今天,我们重温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育思想,用以指导中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什么是自己阅读?用叶圣陶的话来说就是,“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成功的课堂教学源于精心而合理的教学设计。精心而合理的教学设计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便是“导学设计”:立足于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需要,从学生学习的活动与过程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老师的指导点拨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的重视。但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使阅读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老师。有的老师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至于阅读什么书籍没有任何推荐;有的老师虽然介绍了一些书籍,但是并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有的老师只是把阅读的材料交给学生,至于阅读目的的理解,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往往做得很少。从学生的角度看,许多学生缺少阅读的动力,没有阅读的习惯,远离阅读的氛围和环境,其阅读过程往往是走马观花。面时这些问题,武汉市育才小学的老师们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恳,总结了一套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经验和办法,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们的介绍吧……  相似文献   

19.
阅读过程是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阅读,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将得到提高。如果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甚至把阅读看作是“负担”,那么,无论如何是读不好的。既然兴趣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老师应注意激发并指导学生的阅读动机。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要使学习的兴趣产生于严肃的思想,而不是产生于一些与事无益的事物”。所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活动”在新课标试验多年后,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常用词。对“语文活动”的认识,老师们有不同的体会,今期本栏目刊发三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活动”的看法,交流在阅读、写作中如何落实语文活动精神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