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至四年级下册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我的发现"栏目。"我的发现"在中低年级侧重于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识字的方法。它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汉字、积累词语,还引导学生将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到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2.
人生聪明识字始。怎样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汉字呢?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编排了“展示台”栏目,设有“识字加油站”,给了我们语文教师很好的指引,可以引导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在“展示台”教学中.我尝试以识字小报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巩固生字、展示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3.
字典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分别安排了音序和部首查字典教学内容。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认认同偏旁的字”的教学中,我惊喜地发现个别学生竟然“搬”出了《新华字典》。语文园地六“说说同偏旁的字”的教学中,我又发现很多学生都在使用字典。看来,小家伙们对这本书很好奇。考虑到字典对巩固拼音和独立识字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晨芳 《小学语文》2008,(1):102-104
一、内容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四个板块。其中,“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并认识七个生字。“日积月累”板块包括三项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多彩的春天,积累语言,并在运用中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板块的话题是“春天在哪里”,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等实践活动,感受春天的美丽。“展示台”的重点内容是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王亚芳 《小学语文》2011,(1):113-114
【设计说明】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编排了“我的发现”(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修辞手法)、“读读认认”(学习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读读背背”(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会说”(通过将描写景物特点的形容词与景物名词搭配在一起,练习表达)、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需要教师了解和研究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在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学习愿望,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依循“以学定教”理念,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3”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会合作学习、逐步掌握识字方法、领略字词背后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7.
蒋卉 《小学语文》2008,(1):111-115
一、教材编排意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承接四年级上册“我的发现”的编排特点,本册依然主要通过两个小学习伙伴对话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与一至三年级相比,内容由以前的发现字、词特点为主,逐步转向以发现句、段、篇的特点为主。教材共安排了八次学习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一、提供展示舞台,激发识字兴趣在一年级设立“小小展示台”、“快乐园”、“语文小天地”等栏目,巧妙地将识字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确立主题,引导识字。开学初,教师制订好学生语文识字计划,把学生的识字活动分为几个主题,如:我认识班上新同学的名字了;我的家里有……我爱我家;周末里,我跟随父母去逛街或爬山,认识了……等。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一年级下册语园地中设计的“我的发现”栏目令人耳目一新,它以全新的理念和独到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发现探究的契机,展示了成功的平台。借助“我的发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教哪个年级,都觉得学生在语言运用时出现许多错别字。在教学时,我根据汉字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尤其重视字义的教学。下面,就以长春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中几篇课文为例,谈一下如何进行字义教学。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课中有个生字“病”,虽属“我会认”的二类生字,但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领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同时帮学生认识一种造字方法、掌握一种识字本领,我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一、依据教材特点,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在识字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学生是否能找到源头活水,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做到正确引导。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利用“用具”识字。“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和…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加强了整合性,使学生的阅读时间提前,同时,也使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呈现了“早、多、杂”的特点。“早”是指学生在拼音学习中就要认识70个常用字;“多”是指识字量大,一年级学生就要识字950个,是以往一年级识字量的两倍多;“杂”是指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缺乏从易到难的有序性,大量的识字是随课文学习进行的,虽然编者尽量考虑了从易到难的顺序,但还是有不少生字学生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鉴于以上三点,识字就成了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然而,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重点,非突破不可。如何突破?…  相似文献   

14.
于伟利 《辅导员》2013,(22):47-48
<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是低年级语文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7》一课时也在努力地体现着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一、在文本情境中有兴趣地主动识字我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7》时安排了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示字旁和衣字旁;宝盖和穴宝盖。教材分别列表显示两个偏旁从实物到古文字、  相似文献   

15.
林丹 《海南教育》2008,(6):80-80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剐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多年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相似文献   

16.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剐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多年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相似文献   

17.
游祖玲 《湖南教育》2005,(14):40-40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以识字为重点。一年级教材图文并茂,蕴藏着汉字的各种构字特点和规律,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我依托教材,尝试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拓展识字教学。1郾编字谜识字法猜字谜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游戏,课堂上通过猜字谜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自编字谜,能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8.
游畅 《小学语文》2010,(1):107-108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在整体编排上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照语文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紧紧围绕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安排识字、写字,既保证了识字量的“下限”指标,又在童真、童趣中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强化了识字方法的引领和指导。现以本册教材“语文园地”为例,作简要分析,以期能给老师们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往的大纲相比,低年级的识字量有所增加,如果不讲求识字方法,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应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让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欲望和能力。为此,我在执教《池塘边的叫声》(北师大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一课的识字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20.
陈小菊 《小学语文》2011,(10):26-28
讨论识字教学方法的优劣,往往见仁见智。近年有人主张,只有字理识字才是高效和科学的,其他识字教学方法则是非科学的。譬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中有一则韵文:“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木帛棉。人门闪,马门闯。心入门,闷得慌。合手拿,分手掰。人失足,跌下台。”课文中还有个小泡泡进行学法提示:“用这种方法识字真好!”研究字理识字的人便从文字学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