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信询问,陈毅同志《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应如何理解,《湖南教育》嘱我作答。兹不揣冒昧,书管见于次。有的来信认为“此头须向国门悬”应解释为:我的头颅要挂到城门上以表示对革命的忠诚;有的认为应解释为:我的头颅必须向着国都(南京)的城门挂着……。说法不一,关键在于对诗句中的“须”、“向”、“国门”几个词语的理解不一致。我认为,“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须”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这样一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有的参考书将“青春”错误地解释为“春色”、“春光明媚”;有的虽然解释正确,将“青春”解释为“春天”,但并没有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将“青春”解释为“春天”。  相似文献   

3.
《陌上桑》是著名的汉乐府民歌。其中“”颇有须”一句中“”的解释约有三家,众学者或译“稀疏”、“修长”、“稀疏而长”或暗示为“粗长”。本人认为在许氏《说文》中“”字本义解释有误,通过对形声字“”的考证,指出它的本义指须发类“浓密、很多。”  相似文献   

4.
声音     
《青年教师》2010,(1):4-4
刘延东:“择校热”愈演愈烈须下大力气尽快解决 国务委员刘延东日前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指出,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择校热”,是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直接反映,必须下大力气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5.
常见的工具书对“媵”的解释不尽相同,尤其是解释其名词性义项时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工具书的释义须遵循准确贴切的原则,释义不妥容易引起误解、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6.
《一生定要美丽一次》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精短美文。作者借叙述依米花“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愿,抒写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宏伟志向。这是一支凄美而悲壮的歌,让人深受教益和鼓舞。  相似文献   

7.
寓“精、新、真”于讲课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课,亦为一门艺术,并且艺海无涯。笔者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这三门课程的讲课实践与历届学生的反映,深切认识到:寓“精、新、真”于讲课之中,是提高讲课艺术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一、讲课须“少而精”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的“教本”正日益增厚,在学时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讲课必须采取“少而精”的优化教案,而不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8.
品位数学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自身,无非是“质”与“量”两个方面。所谓“质”,表现为好坏、优劣、善恶、美丑等等;而所谓“量”则表现为长短、粗细、大小、厚薄、轻重、形状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等等。数学就是从量的角度把握和解释世界的一种能力,所以数学是一种思想,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一种精密的语言系统。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  相似文献   

9.
蒋镇一 《现代语文》2007,(1):105-105
写作角度也就是作者选择和处理创作素材的着眼点。明人董其昌在其《画禅堂随笔》中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他以画树为例,说明一个客观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它,而作者必须选择最适宜“入画”(足以表现“奇”)的某一“点”;这个“点”须“四面取之”,即须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才能确定。这同今天所说选角度意念是相吻合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这两句诗形象贴切地说明了由于作者选取角度不同,所反映的事物的情状境界亦随之不同。角度选得好不好,对文章能否完美、深刻地反映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写作中,应该注意如何选好文章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德为师之本,师者须德高。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而我们教师师德现状令人担忧。为提高国民素质,造就“四有”新人,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须”和“需”这两个同音不同义的词使用分工是明确的,可是有的人由于词义掌握不准,或一时疏忽,有时使用混淆。该用“需”的却误用了“须”;该用“须”的又错用了“需”。“须”和“需”词性不同,词义也不相同。“须”是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表示人的意愿。例如,务须注意、必须努力。“需”常作动词  相似文献   

12.
增强思政教育实效,须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并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实践。通过从概念阐释、实践路径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FMA思政课教学法”进行哲学分析,以实现教学目标从“泛化设定”到“精准定位”、教学方法从“单维理论释读”到“多维理论认知”、教学效果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夸张,是有意强调人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对其特征加以扩大或缩小,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夸张手法,一方面是言过其实的,另一方面却又是“以实为据”的.夸张重在情感的抒发,而不重在事实的叙述.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说话上张皇夸大过于客观的事实,名叫夸张”.陈望道先生对夸张还提出了两条原则:(一)主观方面须出于情意之自然的流露;(二)客观方面须不致误为事实,如“白发三千丈”,决不致误为事实,倘不说“三千丈”,而说“三尺”,那便容易使人误为事实.陈先生所说的“主观”与“客观”,即为“动机”与“效果”之意.就“动机”而言,指运用夸张是出于真情实意,决不是矫揉造作;就“效果”而言,指运用夸张必须明显,不是写实,通过夸张以增强语言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必须为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主要在于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而不是生硬的结合政治,外加一些不适当的材料。恩格斯说:“数学的对象是非常现实的资料,但是它表现于非常抽象的形式之中。”又说:“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的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遇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这些都是给数学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同时也说明数学特点之一在于它的抽象性,而抽象思惟是现实世界的概括的反映,这与唯心主义者对数学的解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他又说:“作者的社会阅历不深,观察不够,那也是无法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来的。”可见,观察是创作第一位的基本功。文学创作是这样,学生作文何尝不是这样?不管是创作也好,作文也好,写文章都要反映生活,表现生活,为此,就必须认识生活,掌握和积累来自生活的材料,而这首先和基本的就要靠观察。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什么?按《说文解字》的说法。“上施下效”谓之教,“养子作善”谓之育。《辞海》把教育解释为“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按这样的说法,教育是一种上对下、师对生、父对子施加积极影响的活动.而受教育者是被动的。必须服从,必须听话。  相似文献   

17.
文学背负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使命 ,须反映“本质”,注重“群众性”和“当代性”结合 ,应“警惕”模式化创作  相似文献   

18.
初三语文课本所选杜甫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两句诗,有的学生解释为“我白天放声歌唱,纵情饮酒;年轻人和我作伴,一起回到故乡。”  相似文献   

19.
我这个题目中的“教”字,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要读作jiāo,就是教书的“教”,与教(jiào)师的“教”读音不同。《现代汉语词典》对前者的解释是:“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所举例子是:“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世界上有许多知识和技能技巧可以传授,而有些东西却很难教———注意,我说的是很难,而不是不能。譬如作文,教起来就很难,教者只能提供某种启发或一些能促发感悟的东西,却无法指出为什么必须这样或必须那样,即教者要有所教也要有所不教。个中微妙之处,须细细揣摩与体味。显然,它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技术可传…  相似文献   

20.
章背负先进化前进方向的使命,须反映“本质”,注重“群众性”和“当代性”,结合,应“警惕”模式化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