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档案的记录过程——五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档案不仅记录着原始记录,而且记录着其形成的全部过程,而文件不具备这种功能.这也是档案与文件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档案是原始记录,是从活动开始的那一瞬间记录其形成过程的;二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并可再现其记录的全部过程;三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的功能可以合理地解释"科技档案更改"现象.  相似文献   

2.
质疑“档案形成在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论"立论的大前提是存在问题的,是基于对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的片面理解而形成的结论,将原始记录脱离于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活动,没有看到原始记录形成活动对原始记录性的决定作用.此外,"档案形成在前论"在没有准确理解原始记录性实质的基础上,也没能把握其实质意义和作用,甚至以异化概念来支撑论点.  相似文献   

3.
对“档案形成在前说”两个基本观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一形成就是档案"和"档案记录着文件形成的全部过程"是档案形成在前说的两个基本观点.而这两个基本观点在"档案形成在前说"大前提下是不严谨和不成立的;一是"档案一形成就是档案"的观点存在着与其系列文章中的其它观点自相矛盾和档案形成标志不明确问题;二是"档案记录着文件形成的全部过程"的观点存在着对档案形成过程、记录过程、记录内容的错误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这在档案学界已经形成基本共识,但该思想理论绝非尽善尽美,“一切文献都具有原始记录性说”的产生意味着传统“原始记录性说”固有缺陷的暴露。本文以文件(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文件(档案)的制作活动为主线,结合“一切文献都具有原始记录性说”的形成及影响,分析了传统“原始记录性说”的固有缺陷,并对其进行适度地补正和发展,最后阐述了原始记录性在电子文件时代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王茂跃《档案形成若干提法异议——以<档案学概论>为例》一文进行了讨论,以档案学思维对"档案形成"相关概念与文字表述、"鉴定、立卷、归档"的工作对象进行了思考,认为在档案学研究范围内,有关"档案形成"的表述合理,涵义清晰且符合行业共识,"档案形成过程"和"档案形成规律"客观存在,"档案有意识形成理论"与"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6.
档案形成属于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范畴,我国有4部《档案学概论》对这一问题有所涉及或予以阐释。但档案形成的提法是存有问题的,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决定了档案没有形成过程,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内涵应是文件自然形成规律,文件是自然形成的,档案是有意识保存的,档案有意识形成理论的提法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7.
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论”立论的大前提是存在问题的.是基于对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的片面理解而形成的结论.将原始记录脱离于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活动.没有看到原始记录形成活动对原始记录性的决定作用。此外,“档案形成在前论”在没有准确理解原始记录性实质的基础上.也没能把握其实质意义和作用。甚至以异化概念来支撑论点。  相似文献   

8.
“档案形成在前说”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档案形成在前说”系列文章在论述其观点时大量原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和语句.造成了前后论述的矛盾.并从档案概念定义.档案实体所指.“档案形成在前说”与档案实际结合问题三方面指出了“档案形成在前说”存在的问题及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纵观30年来我国档案本质属性探索行程,形成了原始记录说、保存备查说等17种代表性观点.现有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档案的一些个性和共性,但还不能说已揭示了本质属性,其还需继续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0.
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2,自引:17,他引:2  
本文通过人们认识到档案是社会记忆,是记忆工具的观点,对"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进行了质疑和反思.提出了"档案形成在前"的观点.认为档案是记忆工具,所以形成在前;档案之义形成在前,而文件之意形成在后;档案形成在前,是文件的前身,文件则是档案的复制件.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口述档案概念的辨析,指出口述档案概念提法的不合理性,进而从档案的形成活动和制作活动角度出发,深入解析口述档案的本质属性,客观辩证地分析口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问题,而不是一概地肯定或否定其原始记录性.  相似文献   

12.
剖析档案是有意识形成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它究竟是有意识形成的还是无意识形成的?这实际上是对"档案"最基本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曾经是我国档案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且至今也没有产生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信息时代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的观点下,档案学存在着危机.档案形成在前说能够化解这种危机,对档案学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档案形成在前说明确了档案概念、档案管理的对象,厘清了文件与档案、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与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甲骨商代“非档案说”是针对甲骨“王家档案说”而言 ,意在否定“商人存在较强的甲骨档案意识”之观点。“王家档案说”和“非档案说”对档案一词的定义有相同的认识。若认为原始记录材料就是档案 ,那么甲骨文无疑具备档案性质。本文对有关质疑“非档案说”的两篇论文进行了回答和质疑。  相似文献   

15.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同形态的档案,其原始记录性也不尽相同,这一观点似乎也无可厚非.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文定稿的原始记录性要比正本更为明显,或者说定稿的原始记录价值高于正本,这却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权力与档案形成相互建构.一方面,权力凭借自身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有目的地对档案的形成进行建构,档案的主要来源、存在类别以及实体内容都受到权力的深刻控制、干预或左右.另一方面,形成之后的档案也因其原始记录性和凭证性价值而建构和强化了权力,这主要表现在产生和确认权力、保障和加强权力以及监督和控制权力三个方面.权力与档案形成相互建构的关系给档案界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档案形成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副产品 ,它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本文从“档案不能自然形成”入手 ,并从档案的形成过程、档案转化材料的选择、归档确认以及档案鉴定等方面 ,分析了档案形成的主观性 ,指出档案是人类有意识行为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档案是无意识形成的"还是"有意识形成的"?曾经是档案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至今尚未产生出一个大家都能认同的结论,因为这一问题涉及到对档案这一事物最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界关于档案本质属性问题的研究状况,尝试对这一时期撰文著述的学术观点按照对原始记录性的承认和继承、与原始记录性比较接近的观点以及对原始记录性质疑并提出新观点这样的顺序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仍是我国档案学界的共识性问题”等结论,以期能给我国档案本质属性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郝春红 《云南档案》2012,(11):27-30
本文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即档案定义入手,述评了档案除具有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的主流定义之外的六种"非主流"档案定义,即"社会记忆"说"、归档保存"说、"备以查考"说、"积累物"说、"副产品"说和"历史再现"说,以期为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