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敏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5(4):39-42
十字军东侵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在较大规模打破各地区各民族相互隔绝状况,在全欧范围建立广泛联系的尝试,加速了11世纪以来欧洲商业的复兴,扩大了东西方贸易,整个欧洲在经济上愈来愈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市民阶级实力增强,对欧洲各国的政治统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雍正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767-770,779
十字军东征是世界中古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军事征讨运动,政教关系是中古政治史上极为重要的内容,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十字军东征的开展是教权由从属到抗争王权的结果,十字军东征的短期效应是教权鼎盛,王权削弱,而十字军东征的最终结果是教权衰败,王权至上。 相似文献
3.
十字军东征”就其性质来讲 ,无疑是一次侵略性的远征 ,其直接结果是西方的野蛮势力摧残了古老的东方文明。然而 ,从 1 3世纪以后西欧的历史发展来看 ,“十字军远征”在客观上为推动西欧历史的发展进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1096-1291年,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欧洲人民和地中海东岸一带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死于这场战争的人不计其数。这并不是基督教会与教皇乌尔班二世所宣传的是一场对异教徒的“圣战”,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掠夺之战”。促成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基督教会与教皇做的鼓动宣传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20世纪欧洲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西欧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传统核心家庭继续存在,单亲家庭和同居家庭增多,同性恋家庭、丁克家庭等新形式出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职业妇女的增多,节育手段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1世纪随着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复苏,城市开始复兴建立。但西欧中世纪城市兴建于教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封建主为了自身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支持参与了城市的兴建活动。对城市的产生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组织与社会功能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西欧社会化逐渐由中世纪向现代转型,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亦在发生悄然的演变。本以英国和法国等主要西欧国家的家庭与婚姻关系为视角,探讨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组织的变迁与社会功能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沈芝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6)
特定的经济形态决定相应的社会形式,虽然西欧中世纪城市仍然脱离不开其封建框架,但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中世纪城市行会经济活动和基本职能无不体现中世纪封建体制下城市经济的商品性和市场性,而这种经济方式也决定了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的构成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田汝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11
香料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重要消费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饮食、医药、宗教活动等领域,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社交礼品和支付手段。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香料的各种功用折射出西欧人对香料的文化解释:香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西欧中世纪等级社会中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为西欧基督徒提供了理解天堂的直观途径,并成为当时西欧人对神秘的东方进行想象与建构的媒介。 相似文献
10.
乔瑞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2(6):75-76,79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着历史的进步,西欧的商业开始发展起来。中世纪早期的商业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巩固,另一方面,又在瓦解着自然经济,而它的继续发展则为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略论过渡时期的西欧家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过渡时期西欧存在四种家庭类型并出现家庭规模由大变小的趋势,影响家庭类型变化的因素包括生产力、封建传统、财产继承制和家仆现象诸种;这一时期人们的家族观念明显淡薄,家庭观念则产生并迅速增强,其原因有社会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多方面;过渡时期的西欧家庭在亲情方面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因为社会文化背景、家庭职能、父权制以及低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卫生保健条件均不利于亲情增进。 相似文献
12.
13.
金艳曦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4,(6):58-60
社会救济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的一项政策手段。在中世纪西欧几乎无社会保障可言的情况下,行会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济贫和济困措施,如对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帮助,保障贫困会员的最低生活水平等来帮助需要救济的行会成员,收到了积极良好的社会效果。探究行会的社会救济职能,对于中国构建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能提供些许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虽然名义上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基督徒对异教徒的“圣战”,但世俗因素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教皇煽动十字军的蛊惑性演说,教俗封建主参加十字军的动机,城市商人推波助澜的图谋,十字军强盗的烧杀抢掠,都充分表明十字军东征的军事殖民和经济掠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张礼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0-53
中世纪早期西欧商人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边缘群体,而到后来却成为拥有权势的社会主导阶层。其间的转变既有客观因素的作用,也与商人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席成孝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77-82,90
马克思在对西欧社会现代转型的考察中存在着双重维度:一是通过对西欧社会现代转型产生的原因、条件、动力、内容和过程的分析,对其进行了客体维度的结构性考察;二是通过对西欧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缺陷的分析,对其进行了主体维度的属人性考察。这种双重维度考察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得出了资本主义无法完成现代社会转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共产主义才是现代社会的真正归宿,现代社会转型就是各个民族与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时空中向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前进的科学结论;一方面为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基本内涵和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王越旺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修道院 ,作为“黑暗时代”里的文明使者 ,僧侣们以其宗教献身精神和榜样的力量 ,引导蛮族日尔曼人皈依了基督教 ,从而使其步入文明世界的殿堂 ;修道院也是西欧野蛮世界里农业文明的拓荒者 ,它们的默默劳作 ,使凋敝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 ;同时它们还是战乱世界中的避风港 ,欧洲历史与文化的延续者、救护者 ,西欧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9.
苏泽明 《历史教学(高校版)》2022,(9):39-49
19世纪以来,由于向东扩张的需要,西方建立了一整套宣扬“西优东劣”的东方学知识,十字军东征研究也深受此说影响。在此背景下,论证西方殖民东方合法的“法兰克-叙利亚社会”模式被构建出来,塑造了一个在西欧封建制度下,殖民者与被殖民地居民和谐共生的美好社会。二战后,由于殖民主义理论本身遭到解构,该模式也渐受质疑和批判。不过,对该模式的批判,更多源自西方学术界内部,并未跳出殖民主义和传统东方学的话语体系,因而只是程度上的修正,不是理论上的重构,这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0.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学堂教育迅速发展,但由于科举制度的断然废除导致了社会承受能力的提前到来,引发了相应的社会危机,加上兴办学堂社会动员的失当导致了大量的社会弊病,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变革的影响,造成了社会的普遍弱化,最终也加速了清政府的衰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