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行走青海     
在全国各地的人群中,青海人很难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这大概是地缘因素决定的吧.因为青海这地方很尴尬,明明地处青藏高原,可提起青藏高原人们会不自觉地等同于西藏,而把版图辽阔的青海忽略掉.提起大西北,人们从陕西数起,数的是甘肃、宁夏、新疆,甚至把"不是东西"的山西、内蒙一道拉进大西北,也还是想不起青海来.青海的特色是什么?我的感觉,青海的特色就是过渡色--是介于西藏风情与西北风情之间的过渡色.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青海人民(民族)出版社建社40年吴乾运1994年是青海人民出版社建社40周年。它在青藏高原这块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的大地上,历经了几代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呕心沥血,艰苦创业,发展成为今天青海省唯一的一家综合性地方出版社。特...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战线》杂志的编辑,虽然对辽阔美丽的青藏高原向往已久,但是,我更想知道的是,青海日报人怎样在青海这块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工作、生活。今年6月,我有机会走进青海,认识青海日报人,深为他们为党的新闻事业默默无闻地作奉献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就...  相似文献   

4.
万里长江,从默默无闻的青海发源,挟青藏高原之雪山,顺喜玛拉雅之横岭,卷云贵高原之蓝天,润成都天府之平原,破三峡夔门之铁锁,展荆楚湖湘之画卷,一路高歌,于举世闻名的上海汇入大洋。一个公司的品牌营销,就是这样一个"从青海到上海"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青海南部牧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建政时间短,社会发育程度低,档案工作起步晚,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比,档案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9,(Z1):22-23
<正>青海省地处祖国西北,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有"三江源"之美誉[1]。青海文化博大精深,发扬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青海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使命,尤其是青海省图书馆,自2007年承担了青海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任务,通过十年的建设,形成了总量丰富、涵盖面广、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储备,但是一直没有平台向公众展示。青海"文化随拍"特色应用系统面向青海文化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和整体性,覆盖青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除汉族外,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如藏、蒙、土、回、撒拉族等,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加之,迟至1929年方建省,因而地方志的纂修事业发展也较为迟缓,早期纂修的地方志,散失的多,完整保存下来的少,特别是在青海境内保存的较少,多散藏在省外各大藏书单位。为了使学术界方便研究青海的历史,有必要对青海在清及清以前的修志活动,民国的修志活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修志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青海记游     
世事难料,梦想之花经年不开,而未曾设想的事却在不经意间竟成现实——青海之行就是一例:虽有去青藏高原的模糊之念,在成行之前一天我仍认为难有可能,而我终于在大暑挥汗之际登上了去西宁的班机。神秘的青海因为没有准备,到西宁之前,只是凭二十多年前中学地理知识和十多年前去过甘肃的经验来推断:青海——荒凉、干燥、落后、神秘。大概是敦煌机场留给我“狭小”印象的缘故,一下飞机,感觉西宁曹家堡机场还是挺大的,跑道外侧山上一则巨幅口号——“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使人咀嚼起文革余味,但的确也给人一点干净利落的震撼。青海是神秘的,就…  相似文献   

9.
玛曲:黄河的畜水池黄河九曲十八弯,而甘肃南部的玛曲便是天下黄河的第一曲。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端,位于甘肃、四川、青海三省的交界之处。黄河独爱玛曲,从青藏高原东流,出青海省久治县进入甘肃,再东流至玛曲县的木日河,经阿万仓、齐哈玛及采日玛乡,从曼日玛又向西北方向流经县城所在地尼玛乡,又西上经欧拉乡、欧拉秀玛乡,再次进入青海境内,环绕玛曲全境,流程长达433公里,流域面积9590平方公里,占玛曲全县总面积的94%。玛曲是黄河的“蓄水池”。黄河在玛曲境内支流众多,较小的二三级支流达300多条,较大的一级支流也有27条之多。据黄河水文部…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刚刚来临之际,从天山脚下到青藏高原,从长江黄河之源青海到西南贫困省份贵州,一股开放开发的洪流正在悄然涌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世纪战略——西部大开发已经吹响了号角,其规模和气势堪与当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开发大潮相媲美。  相似文献   

11.
图154客机象一叶小舟,在万米高空的云海里穿行。凌空鸟瞰:黄河蜿蜒,沟壑纵横,大漠莽莽,雪峰皑皑。一幅西北高原特有的粗犷、雄浑的画面。这是在从北京飞往青海的第二大城市格尔木的途中。江泽民总书记将从那里开始他的青藏高原之行。这是他就任总书记一年多来,第11次赴外地考察。作为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进藏,这在建国以来以至于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尤其是在拉萨刚刚解除戒严后不久,意义更加非同寻常。我们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六名记者,有幸随总书记一起登上那神秘而遥远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为了看望、慰问生活、工作、战斗在这雪域高原上的各族群众和解放军战士,总书记决定亲临西藏考察。据说,为了使身体能够适应高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出生于湖南的我,进入新华社青海分社。短短四年,青青草原,雄浑昆仑,茫茫雪域,瀚海戈壁,留下我的身影。青春在高原燃烧,而高原,同时也给予了我成长的沃土。书写青海的大美画卷能成为记者一直是自己的梦想。从学校毕业,我投身了青藏高原的怀抱。初到高原,曾经有一段工作的茫然期。由于工作不得要领,我的稿件时常被毙。当时领导对我指出,当记者不能浮光掠影,  相似文献   

13.
阿尔金山自然区保护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新疆、青海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平均海拔45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1.64摄氏度,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在最暖和的7月,白天都身着棉袄,区内居住的19户牧民常年生炉火.  相似文献   

14.
难忘青藏路     
青藏公路自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纵贯青藏高原腹心,长达2000公里,号称世界上最高的公路。 1988年9月,记者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经济学习考察团,沿青藏公路进藏。我们出格尔木,上昆仑山,过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经藏北重镇那曲,雪域古都拉萨,后藏首城日喀  相似文献   

15.
杭秀东珠、尚玛杰所著《卓仓藏族源流考》(以下简称《卓考》)已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 该书遵循历史编年顺序,考证论述了与卓仓藏族形成发展相关的历史演进过程。其中着重论述了史前青藏高原的古人类活动、古代卓仓地区的羌人活动、吐蕃王朝的建立和卫藏移民  相似文献   

16.
<正>青海非遗档案承载着高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记忆,特别是记录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队伍途经古丝绸南路—河湟古道、青海湖,翻越昆仑山进藏,在唐蕃古道上留下的格萨尔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及民间传统工艺等较为富集的非遗档案资源,具有很大经济、文化价值,对推动青海乃至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青海省通过采取非遗档案式保护、申遗传承和项目开发等多种措施,有力推动了非遗产业的开发。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7.
韩学历 《新闻世界》2010,(7):234-235
媒体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花灿烂景象。为了媒介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湖南电视台和青海卫视深度合作,以提升青海卫视的节目质量,充分运用青海卫视为大众盛上丰盛的视觉大餐。通过调查发现二者之间的合作是青海卫视对湖南卫视已播放节目的复制克隆,缺乏创新,没有真正充分利用青海卫视这一媒介资源,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伴着西宁的毛毛细雨,记者如约走进了青海电台党委书记、台长牛海鸣的办公室。眼前的这位青海电台当家人谦逊、亲和。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几句寒暄之后,牛海鸣拿出一张青海省地图,横铺在记者面前的茶几上,向记者详细介绍起了青海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此举出乎记者的意料,但对于一个并不了解青海省情的人来说,这却是了解青海、了解青海电台的最好的开始。对牛海呜的采访就这样从一张青海地图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因为地处青藏高原的特殊地域环境,青海新闻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以及地域性、系统性应急反应能力的均衡程度等条件的制约.同时,还因涉及新闻实践的各种技术手段和传播条件的限制,可能还有理念和整体业务素养上的缺陷,业内采访报道手段相应匮乏,采访报道保障能力相应有限.  相似文献   

20.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准留下千年的企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青藏高原——这个离蓝天最近的地方。这片雄伟壮丽充满神奇的大地,它给予了一名在这里戎马生涯25年的军人刚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