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你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吗?一回忆旧知,引发新知(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直观图)师: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特征?关于这些图形有哪些计算公式?你能结合它们的特征或公式,给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圆柱和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而圆柱和圆锥上有曲面。生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是一类,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都是V=Sh,而圆锥的体积公式却是V=1/3Sh。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下面的“圆锥体体积”教学的一个片段,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出示教具)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吗?生: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推导出来的。(板书:转化)师: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体体积可以转化成什么来研究呢?(师拿出一个圆锥体教具)生:长方体。生:正方体。不,应该是长方体。生:我觉得应该是圆柱体。师: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生:我是凭直觉…  相似文献   

3.
一回忆旧知,引发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你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吗?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直观图) 师: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特征?关于这些图形有哪些计算公式?你能结合它们的特征或公式,给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圆柱和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而圆柱和圆锥上有曲面.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片断一:大胆猜测乐于实践师:大胆猜想一下,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生: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都是底面积乘高,圆锥的体积能不能也用底面积乘高计算呢?生:不行,不能用底面积乘高,它得到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体积绝对应该比它小,我猜想应该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一。师:为什么他会这样想?你同意吗?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圆柱可以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的体积一定比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诱导""点拨"主要是诱导思维、点拨思路。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是条件,思是目的。所以我认为,教学机智的灵魂是循循善诱、点而不破、引而不发,同时在诱导思维、点拨思路的过程中,将激励与唤醒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一、问题领路,让引领"悄无声息"1.借问题激活旧知,促进主动转移如果学习材料是一个知识链条上的某一环节,可借助原有知识结构解决问题,那么像这样的新知教学,我们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激活旧知。如: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等。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可先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接着问: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有联系吗?能转化吗?怎样转化?之后就有学生根据旧知类推出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因此只要沿底面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就能将  相似文献   

6.
一般教圆锥体积公式时,都是用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让学生进行倒沙实验得出结论。善问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选用圆柱而不选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做实验”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彻底搞清了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从而让学生明白运用已知公式是推导未知公式的方法,为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奠定思维方法上联想的基础。其次,教师提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未知的,可选用哪些公式推导出来”的问题。学生联系复习,回答可选用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积公式来推导。第三,教师…  相似文献   

7.
下面是圆柱体体积教学的一个片段: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生:长方体、正方体。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出长方体  相似文献   

8.
一、抛出研究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哪位同学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如何求?   (生答略)   师:长方体、正方体是形状很规则的物体,可生活中有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你们见过吗?……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将圆柱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得出的。我们在教学时,除介绍书上这种方法外,还引导学生用以下方法进行了推导。第一步,求三棱柱的体积公式。教学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如图1,然后沿长方体上下底面的对角  相似文献   

10.
讲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时,学生经历了体积公式的猜想、操作验证,明确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的乘积,知道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于是在应用环节时,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圆柱通过剪拼,成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案例:师:在我们的教室中有很多近似长方体的物体,你们能找出来吗?生1:教室中的喇叭近似长方体。生2:图书角近似长方体。生3:讲台近似长方体,还有电视机柜也近似长方体。……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我们的这间教室也可以看作一个长方体,你能指出它的长、宽、高吗?(学生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师:如果要粉刷这间教室,你觉得需要粉刷哪些面?(学生讨论后交流)生4:只需要粉刷5个面,因为地面不用粉刷。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10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3.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公式( 示一组建筑图片。) 出 师: 这些美丽的建筑都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其中有哪些立体图形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你能说出他们的体积公式吗? ( 课件显示课本106页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相似文献   

13.
案例:有一长方体木块长1.2米,宽0.6米,高0.3米,把它锯成棱长0.3米的小正方体,最正方体,最多能锯成多少块?师: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试做。学生们沉思片刻后,纷纷动笔去尝试,—会儿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师:我们班的学生真棒,一会儿就想出来了。那么能说说算法吗?生1:老师,这题太好做了,先求出长方体的体积(1.2×0.6×0.3);再求正方体体积(0.3×0.3×0.3);最后看长方体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倍,就是所求的块数(1.2×0.6×0.3)÷(0.3×0.3×0.3)=8块。生2:对。我也是这样做的。其他同学也纷纷响应:我们也是这样求的。师:道理何在?生齐声答:以前我们…  相似文献   

14.
课堂实录一、复习圆柱的有关知识师:(拿出一个圆柱模型)这是什么?生:圆柱。师: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你能说一下有关圆柱的知识吗?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录]师 :(出示平面图形组合成的机器人图 )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 :这个机器人由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些图形组成。师 :(出示长方体和立方体组合成的机器人图 )这个机器人 ,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 :这个机器人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生 :(质疑 )我认为这个机器人是由长方体和立方体组成的。师 :同意他的观点吗 ?说说你的理由。揭题 :(板书 )长方体和立方体师 :你们想先研究哪个图形 ?师 :(根据学生要求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形的硬纸盒 ,仔细观察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四人小组合作 ,探索长方体的特点。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一)课前谈话教师语气亲切、诚恳地问学生:“同学们下课后最喜欢做什么游戏?”生:最喜欢打乒乓球、玩石子、看图书……师:我也喜欢玩石子。你们是怎样玩的?生:“过家家”、“数石子”、“抓石子”……(游戏名称)师:石子确实好玩,但要注意讲卫生。以前,我观察两个小朋友玩石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一直解决不了。你们能帮我解决吗?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长方体面的特征,谁来说说长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1:长方体有24条棱。因为…… 生2:(急不可待地打断生1的发言)错了!长方体只有12条棱。你看,一条、两条……(生2手拿长方体模型,数给同学们看) 师:生2同学能主动发言,积极纠正同学的错误,应该受到表扬。但我们要尊重别人,最好等人家把话讲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过分强调“入乎其中”的模仿和继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前后两次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对于体积公式的出示,作出了不同的处理。[片断一]师:你们手中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生:1立方厘米。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图形,每排摆4个正方体,摆3排。(生动手操作)师:摆好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又分别是多少?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体,体积是12立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1厘米。(师板书)师:好,下…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提问,孕伏新知.教师提问:怎样求圆的面积?一般是怎样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长方体体积公式一般是怎么表示的?当学生回答出V=a×b×h后,补问:a×b是表示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体积公式还可怎么表示?(V=sh)二、操作演示,丰富感性认识.分: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用萝卜制成的圆柱中的一个(另一个留作比较用)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  相似文献   

20.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学生自由汇报:做游戏、玩电脑、饲养小动物、打篮球、踢足球、弹钢琴……)师:课堂上玩过吗?生:没有。(大部分学生答)生:玩过,在活动课上我们玩过纸飞机,还玩过……师:我发现你们都非常喜欢玩,乐于参加与玩有关的活动。如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多长时间?生1:我想玩10分钟,行吗?(教师没有表态)生2:20分钟?(教师还没有表态)生3:玩一节课!师:(竖大拇指)赞同他的观点吗﹖生(齐):赞同!评析:“玩一节课”这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为什么学生一开始不敢这样说?因为我们的课堂还受多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