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香艳杂志》是民国初年的妇女刊物之一,其中侠义小说五篇,分别是《黄钟》、《周连芬》、《黄衫女侠》、《奇妓》、《伶侠》.本文针对出现在《香艳杂志》中的这五篇侠义小说进行简单的分类及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透视龙应台的创作阶段、文本深层和创作背景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她的杂文当中所涉及甚至包涵着的与“全球化语境”契合的文化根基,探讨她的杂文中的文化先锋性,并探求其跨文化“再阐释”的前提是文化身份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埃斯库罗斯《波斯人》以著名的希波战争为背景,以萨拉弥斯海战中波斯战败为素材,写出了希腊卫国战争的胜利,对比波斯人,希腊人在战争中获得民族性格,逐步建构了自我文化身份。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来阐释这种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身份"这个概念入手,对任碧莲小说《梦娜在希望之乡》的主要人物身份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任碧莲创作思想中身份流变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再现政治的特殊形式。文化阅读方法考察电影深层文化结构与权力机制。文章通过对电影《刮痧》的文化阅读,超越文化差异的表层结构和文化冲突的传统理解,提供一种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选择与身份政治关系的全新诠释。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身份成了漂浮的能指符号,等待主体介入才具有意义。移民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主体意识被两种文化身份所分裂;美国文化本身的纯洁性也被“文化杂烩”形式所威胁,为“惧杂症”所困扰。刮痧冲突,在文化领域是美国东方主义意识与中国“汉化”思想的对抗,对于移民个体则更是文化记忆与认同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已成为目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身份认同问题则一直是困扰新加坡人们的敏感话题。《玛门公司》主人公甘家灯正面临着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身份认同的困惑,此时这种身份认同困惑已演变成一种身份认同危机,面对此种困惑和危机,她踏上了身份认同的寻求之旅。强化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形成民族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立足于鲁迅对《朝花夕拾》中的民俗描写来透视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持的文化哲学观,打破仅仅将鲁迅当作一个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的刻板印象,为我们更好的理解鲁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鲁迅对民俗文化中生命力高扬的部分持体认和肯定态度。其中,儿童的经验视角和成人的叙述视角对民俗文化的不同情感取向造成了两者在文化哲学观上有限度的契合和张力.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俗文化现代性意义的生成。鲁迅对传统民俗落后一面的批判,立足.最也在于“立人”说关照下的生命力萎缩造成的国民性缺陷。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的作品大多围绕美国华裔家庭中的代际冲突与文化冲突展开,且冲突往往最终达成谅解,家人关系趋于和美。这一从误解到谅解的过程,也正是移民家庭确立自己新文化身份的过程。《接骨师之女》一文中的三位女主人公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性格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说明本源文化正是通过家庭血脉的传承渗入到每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中,是移民身上既不可否认,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跨文化生活的移民只有承认自己的本源文化,才能在目标文化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具有多重文化属性的新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阎真的小说《曾在天涯》成功塑造了高力伟这一新时期留学海外的知识者形象,在百年中国留学生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是高力伟在中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对于本土文化的坚守;深层叙事是高力伟文化身份的焦虑,而身份的焦虑则与他东方式的自我意识有关。高力伟形象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0.
穷形尽相,个性鲜明,于肖像描写中饱含作者鲜明的爱憎,阅读时尤其不容忽视。凤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对她的肖像描写鲜明地分了服饰和长相两个部分。在服饰描写中,作者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使其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和对荣华富贵的无厌追求跃然纸上,越是内心空虚的人,越希求从外表的妆束上得到一种补偿,衣着的华贵掩盖不住庸俗的气质,  相似文献   

11.
在郑振铎的批判视野中,武侠小说的流行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他站在革命者立场上,找到了武侠思想和国民劣根性的联系,对武侠小说进行了深刻批判和全盘否定。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郑振铎的侠文化批评话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侠义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积淀在民间获得了更广泛的存在领域,现代乡土文学家们自觉不自觉地从中寻找到创作的文化支援。沈从文强调游侠的古典气质,东北作家群笔下的胡子们完成了从绿林好汉到历史英雄的质变.四川袍哥也是新文学中叫得响的人物形象。乡土小说显然继承了民间“小传统”,从而在文本中显现出潜行隐构的民间侠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批判中建构:论鲁迅与侠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构建重要的一面。侠义精神在很多层面更近于是儒家思想的补充和扩张,是诚、信、忠、勇、义等儒家思想在民众中从底层开始的实践和落实。侠义精神在中国民间,受到的更多的是儒家精神的影响,在儒家经典《论语》中,从忠信、勇义、人格自由方向均有对侠义精神的体现。从《论语》的文本内容来分析《论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水浒故事兴盛于宋元时期,主要以“说话”形式流传,其受众主要是市民阶层。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因此,其故事能否被市民接受对创作者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浒传》中,尤其是其所宣扬的侠义行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传媒虚拟世界中的武侠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侠文学主要依托电子传媒声像合一优势与虚拟特技的支持 ,迅速普及 ,它与“纪实文学热”一道 ,构成新时期的两种大众文化景观。传统的武侠文化与现代传媒的结合 ,使武侠文化真正走向了大众 ,并对传统的“雅文学”起到了很大的消解作用 ,折射出大众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对现实的虚拟与逃避、对“英雄情结”的留恋。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被迫踏上一片充满屈辱与痛苦的历史沼泽地;“压抑——自尊”的双重强力的撞压,驱策一批又一批高擎民族复兴火炬的爱国志士,纷纷崇尚侠士之风。“任侠成风”,亦可视为墨学在近代的复兴。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促进当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全球化给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民族文化应当适应全球化潮流,立足本土,在坚持民族性的同时博采众长,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柳宗元的传记、游记、寓言等三类散文中,都蕴含着的侠的意识,通过具有侠的意义的人和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具有正面意义的侠意识,也通过寓言表达了作者对侠的消极方面的警示。柳宗元对司马迁以来的侠的观念作了道德化、伦理化、政治化的选择和提升,他和许多唐代文人的共同努力,使中国侠文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0.
论李白的咏侠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汉魏六朝时期侠的形象开始出现在诗歌中,对侠的歌咏到了盛唐时期更是蔚为大观,其中以李白最为杰出,他的咏侠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个性鲜明,堪称盛唐咏侠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