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千年慈城科举史出了五位状元、五百多位进士。慈城科举长期兴盛发展的具体原因有:本地的教育传统是其重要因素;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背景支撑;发达的经济是其根本原因;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
简述莆仙科举文化的盛况,归纳莆仙科举文化的特色。认为莆仙科举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至少有六个方面。了解莆仙科举文化,对继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科举研究的又一部巨作,刘海峰教授的《中国科举文化》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丰厚文化底蕴以及研究主题鲜明、内容通俗易懂的科举文化著作。该书以“科举文化”为主线,由五个不同的科举专题构成,包括以平反为宗旨的科举百年祭,对科举制兴起的探索与发现,对科举教育得失的关注,以及科举文化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同时还兼顾了“科举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变。通览全书不但有助于读者对科举做出一个全新的理解,还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看待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分析中国科举文化概念时,不能单纯以文化论文化,而应更多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土壤——科举社会,这个科举社会包含着科举人群、科举制度及科举风俗等。科举文化内容可被粗略划分为物质内容与人文意识内容两个部分。科举文化随着科举制及封建社会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又表现出与其他封建社会文化相区别的独特特征,如至公性、竞争性、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5.
科举术语作为科举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长期的考试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来的。科举术语丰富多样,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反映了传统考试文化、吉祥文化、儒学文化的鲜明特色。了解科举名词术语及其含义的演变,可以加深对科举文化传承与变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河边 《中国考试》2007,(1):53-56
科举文化延亘至今,对今天还能发生影响,记录、传播科举文化的载体功不可没。因科举而兴建的一座座石碑和石坊就是科举的一座座丰碑,穿透了时空,在今天向我们倾诉着科举时代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举考试作为一项封建制度,是整个科举社会,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1300余年封建社会文化的形成、演变与发展。如今,厘清科举文化概念,研究与挖掘科举文化内涵,是研究科举学与教育考试文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特大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回答的新时代课题。以科举为代表的考试制度是国家抡才大典,其投牒自进、明经取士、为国求贤的传统考试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考试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考试理念标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界定科举制度、科举文化、科举文化遗产等核心概念基础上,系统论述科举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分析科举文化的正能量与负效应,凝练科举文化的现代价值,提出建构新型考试文化体系、夯实考试学科文化基础、创新考试内容和形式、坚定中国特色考试道路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科举贡院:古代选拔人才的重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科举制保存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的遗迹遗物,是科举文物。科举贡院是古代科举的考场,是科举文物的宝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建设科举贡院博物馆,保存和传承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教育文物,对于今天学校的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举是帝制中国实现精英和社会结构再生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保障制度,也是丰富和充实现代文明的学术典藏。历经千年岁月,跨越东西文化,科举研究以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充满持久魅力、弥漫深厚底蕴、散发永恒气息。回顾科举研究,由于社会、政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科举研究历经曲折但保持前进。多学科深化研究、注重微观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则成为科举研究未来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制度演进论对制度变迁有较强的解释力。借用制度演进论的历史逻辑起点、路径依赖、制度互补等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高考制度变迁。作为大规模统一考试制度.高考制度的历史逻辑起点是科举制度;附着于高考制度之上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高考路径依赖的根源;自主招生是统招统考的互补性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坚定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亦积极儒化西洋文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理解现代新儒家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认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服务文化研究”课题在研究网络远程教学服务文化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发现承载这种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网络多媒体语言作为基本传播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一的语言媒介内部、多种媒体语言之间都存在明确的词汇、语法规则的内在逻辑联系。认清多媒体语言在词汇、语法、修辞方面的使用规律,对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服务,营造良好的服务文化氛围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元末自江西迁居贵池县元二保南山,明中叶起繁衍成八房,形成了九个自然村落。近代以来,该宗族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表现在刘瑞芬、刘世珩父子的典籍文化建设和以刘臣余、刘逊先为代表的族人搬演傩戏,传承古傩文化等方面。刘氏宗族之所以能取得上述的文化成就与贵池浓郁的文教氛围有着内在联系。透此个案,我们可管窥宗族社会与文化史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异常发达.由于受到资本同一性逻辑的主宰,文化工业并非致力于满足人的文化需求,而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由此文化工业加剧了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其看似给大众以“娱乐”,实则不惜把人置于痛苦的异化状态.大众生存危机凸现了现代资本主义之“恶”.但是在文化工业的侵袭下,大众被扼杀了反抗的可能,因而文化工业成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水泥”.由于资本同一性逻辑的稳固性,阿多诺对文化工业持激烈批判但悲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向先清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8-21,33
民俗摄影的兴起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民俗受到重视的表现。通过分析民俗摄影的兴起、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众文化等现代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民俗摄影在今天的价值:民俗摄影已经成为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民俗记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人们通过民俗摄影这种艺术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俗的关注,来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依恋。这实际上是现代人在精神家园丧失之后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是人们对现代性的一种美学反应。  相似文献   

17.
发掘物质世界的文化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加工,以一种新的物态——信息产品的形式加以保存和传播,这是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使文化信息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在近现代中国出现的几次儿童读经运动中,儿童的身体被当做文化锻造和政治设计的对象,在被锻造和被规训的过程中,儿童的身体具体而微地体现了近现代中国政治与文化变迁的轨迹与脉络。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儿童身体的现代化是以其身体的工具化为代价的,而儿童读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矮化和扭曲儿童的身体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乔忠延以敏锐的散文家的目光,运用自我的文学话语发掘朴质、厚重的尧文化下的梦中家园——尧都临汾。其散文创作对尧都文化资料进行重新认识与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作家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其散文创作体现出对晋南文化独特的审美感悟和精神体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