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理论学科不同,英语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特别强调教与学之间的双边活动.“精讲多练”则是每个英语教师特别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本文就实施“精讲多练”的必要性及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试图作些探讨.一、实施“精讲多练”教学原则的必要性a.能充分发挥教者与学者之间的主、配角的作用,并在一定的情况下,使主、配角自然转换.我们知道,教与学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教与学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即没有学,则无须教,同样,若有学,而无教,便自然学不成.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要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但是又不否定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者与学者之间双方交替地发挥着各自主体的作用.在教时,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而当学的时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校中,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教与学”的过程。要想顺利完成学习,就必须学者有其“能”,教者有其“法”。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与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关系的,教者缺其“法”与学者缺其“能”是导致  相似文献   

3.
《电工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电工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同时在考试的环节上更要注意考试的公平、全面、真实。   首先,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又是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虽说教与学是一种对立的矛盾,但教与学又是不能分开的,相辅相成。教师教不好,学生也学不好;同时,学生不学,教师教的水平就得不到充分体现。考试虽是考学生,但又是在间接地考教师。有的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的教上,轻视了学生的学,这样使得这一矛盾有了侧重,使教学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教师把学生都限制在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是直接作用于现实生活的实用文体,它在形式上的极端程式化和内容上的高度真实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象文艺作品那样具有艺术魅力,这给教学应用写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教者“蹙眉”,感到准教;学者“头痛”,觉得枯燥,  相似文献   

5.
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人们至少在三种不同意义上使用“教学”一词:一是教学即教授;二是教学即学生的学;三是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显然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概念是以第三种观点为其共识。然而即使把“教学理解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还存在一个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如果我们把“教与学相互割裂、相互分离”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一层面,“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作为第二层面,那么“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可以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三个层面。本文将要更进一步提出第四个层面的认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之所以要确立教…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作文的教与学当然也不例外。近年来.作文难教、学生难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教者一般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基本功差、阅读量少、生活阅历不丰富造成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自问:到底是谁控制了学生的阅读量?是谁掐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是谁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都明白:兴趣比书本更重要,能力实践比说教更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与学是同一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互为依存的层面,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要落实“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标,需要“学”的密切配合且积极参与,古人有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培,又从而律之;平善学者,师劳而功半,又从而然之.”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8.
面对北师大编写的数学新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有许多困惑。比如,对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有人说,这一章教起来像劳技课,原因是实践操作太多;有人说,这一章教起来像图画课,其丰富的图形五彩缤纷;还有人说,这一章教起来像立体几何课,因为既有立体图形的展开与平面图形的折叠,又有截面问题,还有三视图,太复杂。有些问题比高三的老教材还要难;有些问题一看就明白了,过于简单。笔者认为,这些看法都与对新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解有关。把数学课上成…  相似文献   

9.
厚积薄发不改"工"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要不要培养工程人才(包括工程师)?这如同问:研究型大学要不要教学?教学型大学要不要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前者当然要教学,要把以教学为基础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问题只是教什么?如何教?怎样评价教的结果?不教即非大学。后者当然要研究,要创新知识、发展文化,并以此为关键来提高教师水平,作为育人的必备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问题,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都是一个重要的热门课题。本文将要从两个新的角度探索现代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发展趋势。 一 众所周知,教(Teaching)与学(Learning)虽然是两不同的概念,有其各自的规律和特点,理论和方法,但是人们无论是谈论教,还是研究学,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谈论教学(Instrucaion)中的教,研究教学中的学。教学中教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我国明末清初时的王夫之所说:“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  相似文献   

11.
从备课谈《高级英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英语》教科书原则上也适用于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的夜大和了函授学员,但难度较大,学员不好学,教师不好教。对学员来讲,要做好课前预习,对教师来讲,要做好课前备课,写好教案,这就涉及到教与学双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教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对本课程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好课,写好教案,教好此课。  相似文献   

12.
因材施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段春燕我国最早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是说,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  相似文献   

13.
一、教什么?要清清楚楚教什么?这是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在教学参考书中已写得清清楚楚了,难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但是,只要走进课堂,“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并不少见。这固然有执教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的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三题     
一、因材施教教育界的老前辈说过:教师的教学要吃透两头——一头是透彻了解学生,一头是透彻掌握教材。这话很有道理。吃透两头才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假如教师不考虑阅读课与讲读课的类别,不区分古文与现代文的文体,不注意课堂的学生知识反馈,墨守某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他的课一定是上得很乏味的。贯彻因材施教就能把课教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比如有一位老师教《小石潭记》,他先找来一支小溪流水的钢琴抒情曲,还自己朗读课文,课堂上播出配乐朗读录音,同学们被淙淙的山泉之声的前奏所吸引,进入了文章的意境“如鸣佩环,心乐之”。分析课文时学生情绪活跃,下课就有些学生对课文已熟读成诵了。还有一位老师教  相似文献   

15.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要教好它,教师首先要透彻地理解其知识体系。因此,师范学生必须把这一内容扎扎实实地学好。本文拟对中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中如何优化这一内容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有关语法知识编写的主要特色是“精简内容,降低难度;深入浅出,力求好懂;结合课文,重在运用;反复训练,提高能力。”这是结合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对语法知识编写的一次新的有意义的尝试。这套教科书使用至今已整整四年了,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语法教学在精简内容,降低难度等方面确实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使教与学都较轻松;但有的地方使教者较为苦恼,在此,谈谈个人的粗浅感受:1.短语。只讲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五种短语,不涉及其他,目的是达到“基本、简明、实用”。而在语言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浅谈英语教与学赵速梅许多年来,有关教与学的研究早已成了一门探究不完的课题。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浅析,以供同仁们共同探讨。一、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教师的教,要依赖于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要依靠教师的教。因此...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庄子之“忘”是以学习为核心的教育范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庄子以“忘”为学,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祛除物欲对学习的功利性遮蔽。“忘学”作为一种方法,是一种凝神专注之学。“忘学”作为一种境界,是一种高阶的智慧之学。“忘学”的目的是成就按照自我本性发展的自适之人。“忘学”非认知之学,乃以体知与心悟为学,既有身体体验的外体,又有内心觉悟的内求,内求与外体二者贯通,是实现了活动之身和非理性之悟相互交融的学习方式。“忘学”之“教”为“不言之教”,一方面,“教”彻底脱离“言”,教与学一体,教之学就是“教”,学就是学“教”之学;教与学成为教者对学者“感”、而学者“应”的联动感应过程。另一方面,“教”由“言”出,所“言”并非“教”,所言所至无言之“意”方为“教”。  相似文献   

20.
有的学者认为,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不仅关注发展,还关注发展过程中的正当性、合理性)……课堂教学由教与学两大主体组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何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使学生在享受和愉悦中学习、进步、成长呢?一位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他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过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