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成人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毫无疑问,在思考成人教育科学体系以及它的发展之前,首先有必要回答“什么是成人教育科学”这个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几乎在任何文献、著述和资料中,都没能看到有关“成人教育科学”概念的专门讨论及其定义表述。这样就使“成人教育科学”概念分析首先具有了它的创新意义。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科学”隶属于整体的“教育科学”,而“教育科学”概念又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概念的派生。因此,我们试图从“科学”概念着手,经由对“教育科学”概念的阐述,进而来尝试着推导和阐明术语“成人教育科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科学教育,是将传统的“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新的科学教育。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实施这种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良好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科学观与科学教育改革:跨学科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科学元勘”诸学科的视角论述了科学观的嬗变及其与科学教育改革的关系。当代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教育学都为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科学观。从国际上看 ,“新”的科学观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也应当对此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理性主义科学观中,争论意味着一种非理性行为,是对科学发展秩序的干扰。但现实的科学研究活动却昭示着:科学争论是科学的真正生命线和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创造因素之一。其实,科学争论是一种集体理论研讨,它犹如一块磨砺石,各种理论、假说、解释、推论等在科学争论中如金刚石在磨制中获得各个面一样最终获得其完美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争论本身产生了从根本上说来是“新”的东西。同时不可忽略的是科学争论中相伴着不和谐的“声音”,它干扰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学科,这是课程标准所界定的“科学”学科观。有很多人认为,“科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科,主张学习体系化了的自然科学的基础概念与法则。与此不同,施瓦布和布鲁纳等人则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科学就不能进步。按照这一思想,“科学”课程标准虽然也承认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科学理论往往是“真”和“美”的统一体,简单性就是一种科学美,追求简单性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和众多科学家参与的大科研项目是一种大的科研工程,把其称为“大科学”是一种误区,大科学应该是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存在运动演化之道——大道理。中国古代有四大科学:周易大科学、中医中药大科学、汉语言文字大科学、中国哲学大科学。中国哲学思维与西方哲学思维不同,中国是以宇宙大自然为中心,人从属于自然,而西方则以“自我”为中心去考察自然,让大自然从属于“自我”。老子的“三生万物”和庄子的“逾七为化”,是对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运动演化普遍规律的揭示,是西方任何科学的定律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中国科学事业大发展需要学习“田忌赛马”的智慧,走出西方“大科学”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分析科学史实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利用科学史实推动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途径:填充科学史“空白”、利用阅读性资料、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等,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和层级,引领学生发展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科学语境作为科学语言的意义基础 ,对科学共同体有重要作用 ,影响科学共同体的语言规则、思维方式、哲学观念 ,特别是它限定了科学共同体的“视界”,成为后者的“充足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科学与审美 ,从人类社会生活的两极走到了一起。一个新的概念“科学美”也随之诞生 ,并成为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章节。但是科学与审美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 ,科学对于审美是排斥的、背离的。科学中所存在的美并不能简单定义为“科学美” ,科学中存在着美 ,而“科学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对科学本质的误解,导致对科学课程本质和课程理想的误解。在科学主义的背景下,斯宾塞“功利主义”的科学课程理想是,以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进行“训练”和“指导”,为学习者广泛意义上的“完满生活”做好准备;赫胥黎在“自由教育”的旗帜下提出的科学课程理想是,通过科学课程对人的“理智”进行训练,从而实现人的“自由”;杜威的科学课程理想自然已经由“物质生活取向”转向“人文”取向,但他的这种“人文”关怀终究是“技术兴趣”的,通过训练人的理智为控制自然和社会。这些建立在对科学及科学课程本质误解基础上的科学课程理想必将遭受严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语境与科学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语境作为科学语言的意义基础,对科学共同体有重要作用,影响科学共同体的语言规则、思维方式、哲学观念,特别是它限定了科学共同体的“视界”,成为后者的“充足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物理学研究中“科学批判与实证”的思想方法为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借鉴美国教育学家E.艾斯纳(EliotEisner)所提出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批判与实证”教学模式。以期为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时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占兰 《学前教育》2007,(10):35-37
在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在认识到探究过程的重要性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一些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认为:经历探究过程比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这是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误解。事实上,儿童(本文所提到的“儿童”均指5-12岁的孩子,即学前一年和小学阶段的儿童;  相似文献   

15.
反思科学教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我国科学教育存在三大问题:其一,唯科学主义的科学化观;其二,社会本位的科学教育观;其三,推崇“双基”的科学课程观。其原因是受西方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我国传统化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影响。这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必进科学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07,(1A):48-49
尽管实行联邦制的澳大利亚各州和行政区的科学教育并不相同,但其科学课程件都有共同的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主义与人主义并重,“化脱盲”与“科学脱盲”并重。除了对“科学”“技能”有特定的要求外,对“价值观和态度”也有专门的论述,并规定了每一学习阶段学生要达到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学科具备文化属性。据此,科学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文化实践,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过程亦是参与科学文化实践的过程。科学文化理论框架的建立既揭示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要素,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育人价值。以“人性的释放与创造”为目标、以“突出科学的情境性和共同体参与”为内容和以“‘三位一体’促进文化觉醒和自信”为过程,确立了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机制,搭建了科学教学和科学文化实践间的桥梁。从科学史、科学情境、科学道德和科学审美四个角度出发,可以进一步探寻通过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清末时期至今,小学科学教育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百年的科学教育思想从教科书中得以体现。随着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小学科学教科书也经历了很大变革,从清末的“格致”“理科”到民国时期的“自然”再到如今的“科学”,从科目名称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解我国小学科学教材的变迁对科学教育的发展以及科学教材的编写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而物质科学内容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将以物质科学内容中的“磁”为例来分析和探讨小学科学教材中物质科学内容在知识的选取、内容安排、呈现方式和表达方式等各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技术     
《中文自修》2007,(7):115-115
“科学”一词很少在中文里单独出现,它总是与技术连在一起,于是干脆造一个新词“科技”,而人们理解科技时往往更强调后面的“技”,而不是前面的“科”。社会上大多数人不知道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事实上,科学和技术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方科学的广泛传播,晚清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从清末国人使用的“格致”、“格物”、“科学”词语演变及词义差异中,即可看出当时国人“科学”观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