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和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支柱,体育离不开美育,美育的作用渗透在体育之中;体育和美育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实现寓美育于体育之中和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应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类依照美的规律塑造物质体"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中的美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学校体育中美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阐述了学校体育与美育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寓美育于学校体育之中,将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应重视学校体育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学的视角剖析美育的内涵和体育运动的性质,阐明了学校体育中美育的功能和表现形式,论证了学校体育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浅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在发展素质教育中,除对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具有独特作用外,还对德育、智育、美育起着促进作用。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体育的自身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产业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教育产业化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新概念,是体育产业的“朝阳产业”。针对发展学校体育产业的阻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发展策略。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逐步制定一套完善的学校教育产业法,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产业化的形成;改革传统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祝平 《精武》2012,(9):38-39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然伴随着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自身的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是要注重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深入展开,其中当然也包括美学教育,美育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作为学生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探讨学校体育与体育美学相结合的内在规律,采用有效的方式,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技术、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美学教育,引导他们怎样去欣赏和感受体育带给人们的美,进而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的学校体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叙 《体育科学》2004,24(3):64-66
康有为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有为在中国首倡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教育的特点,来确定体育的地位与内容;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康有为的学校体育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与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一般每个学校每年都定期举行一次学校运动会。通过各年级、各班之间的比赛,可以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积极锻炼的意识。学校运动会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特点和运动特长的机会;给学生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但是,受竞技体育运动会的影响和之前我国学校体育运动会发展较慢的影响,传统学校运动会的设项大都是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多数都是专业大型运动会的翻版。传统学校运动会陷入了这样的误区:混淆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本质区别,把竞技体育等同于学校体育,脱离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教育观念,弄清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外教育的发展表明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教育功能和体育功能在学校这一教育环境中互相结合的体现,是学校体育内部特征的反映。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集中表现在“育人”的体育要求上。这些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除健身以外兼有育人功能,开发智力的作用;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美育的作用、娱乐休闲的功能、将单一的增强体质的教学改变为多功能的教学,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功能作用,服务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促进学校体育能够进行远程教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学校体育远程教学是最经济实用的方式,远程教学应该体现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特点,要能够进行互动式交流;学校体育教学课件和资料、学校体育资源库和学校体育远程教学网站三者互相关联,前两项是基础。以网络为基础的学校体育远程教育资料要方便阅读、方便下载、方便观赏;在学校体育远程教育建设时应该做到理念清晰、工作流程设计合理、技术应用合理,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学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以及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阐释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三点改革措施:一是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的全民健身教育业务培训;三是要重视学校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是一门健与美,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的育人活动,体育中离不开审美教育。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形式及作用、途径等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学校体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审美教育于学校体育中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于红民 《体育学刊》2004,11(1):87-89
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论述了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着重在改变教师观念,身心健康并重;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坚持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激发积极情绪,使学生有运动快乐感。  相似文献   

15.
对新时代挫折教育融入学校体育的价值、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挫折教育融入学校体育的策略,旨在为当下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研究认为:挫折教育融入学校体育能够完善教育理念的多元发展,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和顽强品性,推动学校体育的本质回归;挫折教育与学校体育具有教育同质性,挫折教育与学校体育具有教学统一性,挫折教育与学校体育具有成效一致性。建议:挫折教育融入学校体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坚守育人教育理念;运用挫折情景,进行抗挫心理训练;结合典型案例,树立榜样学习典范。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终身体育是一种以自觉自愿为特征并能持续终身的自我锻炼过程。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起始于学涯初始,并贯穿于整个学涯时期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遵循体育意识产生的规律和教学特点,连续地不间断地帮助他们去认识体育活动对健康的作用。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有机的联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的连续性,进而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文献资料为线索,着重探讨四个问题:一、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和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具有由抽象到具体的递进关系。在体育理论界对三者的使用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文章认为:三者归一的表达方式更加简便和准确,也就是说目标完全可以取代前两者的基本涵义、二、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包括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功能、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国的国情和决策科学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制定目标的原则包括系统、教育、条件和可操作四大部分。三、学校体育目标采用“二级结构”和“多元分类”的方法。四、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以21世纪教育目标为前提的,从“身心发展目标+社会化目标+生活目标”三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试论近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邵伟德 《体育科学》2001,21(5):14-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近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进行研究,总结了学校体育思想变化的基本特生和规律,提出了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终身体育思想,身心和谐、健康第一的思想,技能培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姚蕾 《体育科学》2004,24(12):68-73
借助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关于世界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的问卷,调查了中国城市的学校体育教育状况,主要从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体育课程目标和内容、学校体育资源、体育教育平等、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奥运知识的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为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关于世界学校体育的状况调查提供信息,并从中了解我国的学校体育状况,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和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