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年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在《诗刊》创刊号发表,当时,“把酒酹滔滔”为“把酒酎滔滔”,一位读者怀疑“酎”是“酹”的笔误,随即写信给当时《诗刊》主编臧克家。回信说:“毛主席的诗,我们不敢妄加修正。”这位读者又写信给郭沫若,郭老回信说:“这首词的发表,毛主席  相似文献   

2.
“叶调”是古代东南亚地区出现较早的一个国家。据修于汉明帝至汉桓帝间的《东观汉记》载:“(永建)六年,叶调国王遣使师会诣阙贡献。以师会为汉归义叶调邑君,赐其君紫绶……”《后汉书·顺帝纪》亦载:“永建六年十二月,日南缴外叶调国掸国遣使贡献。”同书《南蛮列传》又称:“顺帝永建六年,日南徼外叶调王便遣使来贡献。帝赐调便金印紫绶。”这就是“叶调”之名在中国古籍中的最原始出现,也  相似文献   

3.
说《说苑》     
一《说苑》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早在东汉时代,班固已发现这一点.他说:“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可见著《说苑》“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是有效果的.所以不少史书,例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都将《说苑》载入史册,流芳于后代.  相似文献   

4.
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最佳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已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王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关“忠言逆耳”在明代刘基《苦斋记》、《后汉书·袁谭传》、《三国志·吴志·孙奋传》、《三国演义》等书中都有阐述。仔细琢磨之后,言外之意是劝导纳言者,要正确对待逆耳之言。但作为进言者,是否想过进言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忠言就一定要逆耳?进言者是否可以变通一个说法,把“逆耳之言”说得“顺耳”一些,使纳言者更容易接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可见赋、比、兴,尤其是比、兴两法是形象思维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因此弄清赋、比、兴的含意和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开始采用的重要表现手法,后来研究《诗经》的人将它概括出来,并作了各种解释。《周礼·春官·太师》有“六诗”之说,《毛诗大序》则称“六诗”为“六义”,这就是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此后,“六义”的称法一直为历代所沿用。但《周礼》和《毛诗传》对“六义”之间  相似文献   

6.
“缩酒”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又名“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关于“缩酒”,旧时有两解。 1.沃酒说。郑兴《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注》也赞成此说:“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相似文献   

7.
豁然开朗与恍然大悟是近义成语。本文想将这两个成语作个比较分析。一、产生历史: 豁然开朗:最早见于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该成语自晋始,就定型。恍然大语:见于北宋·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广记·一七二·裴休》引《唐阙史》:“裴公恍然而悟,命击碎,然后举爵尽饮而罢。”变式有:恍然而悟(唐) 豁然大悟(宋) 恍然大语(明) 二、语义: 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就其本义来说应该是:形容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后人除用它的本义外,也引申为:①比喻突然明白了某种道理。②形容情况、表情等一下子转为明朗或心胸突然转为开阔。豁,  相似文献   

8.
第一套1 填空题1)按照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习惯上称为__文学,由此而下,是__文学,__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2)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们中间的古老的__和__。3)关于文学艺术起源有各种解释,影响较大的说法主要有__说、__说、__等。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__。4)我们学习过的原始劳动诗歌有《__》、《札记·郊特牲》中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__》,以及《易经·归妹》上六的爻辞。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来有“刑始于兵”的说法。如《辽史·刑法志》说:“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者也。鸿荒之代,生民有兵,如蜂有螫,自卫而已。”《隋书·刑法志》说:“刑者,甲兵焉。”征之古籍,上述说法皆有所本。《国语·晋语六》说:“夫战,刑也。”  相似文献   

10.
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四处用了“谢”字。其中“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一句中的“谢”字不少参考资料都解释为感激、感谢,这是用现代汉语去逆推古汉语之意,是不妥的。我们现在说的“多谢”是感激之辞,但在古代,谢还有“告诉”这层意思。如《集韵·祃韵》: “谢,告也。”《篇海类编·人事类·言部》: “以辞相告曰谢。”《汉书·车千秋传》: “谨谢丞相、二  相似文献   

11.
菜色——饥饿的脸色。《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酒色——酒醉的脸色。《三国志·吴·诸葛恪传》:“命恪(诸葛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难色——为难的脸色。《三国志·魏·杜夔传》:“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寒色——感到寒冷的脸色。《新书·谕诚》:“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靳色——吝惜的脸色。《夷坚志·阳大明》:“大明与之,无靳色。”  相似文献   

12.
“三分损益法”又称“五度相生法”、“五度相生律”、“隔八相生法”(指相隔“八律”),是我国古代计算乐律的方法,《吕氏春秋·音律》首先有完整记载,并以求十二律。《礼记·礼运》:“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已经透露略知三分损益法。《管子·地员》以求五音(亦称五声,即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讲以三分损益法这著名公式由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而《音律》则用三分损益法求十二律。有论著说三分损益法的记载《管子》比吕书为先。可是,相传《管子》是春秋…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九课《我国古代的车马》第12自然段:“《楚辞·九章·国殇》说:左骖殪兮右刃伤。”文章在讲到“驾车的马”的时候,引用了屈原名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代的兵家著作中,对于将帅的“爱卒”精神有过许多十分精辟的论述,引人深思,值得借鉴.例如,《六韬·龙韬·励军》说:“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在《尉缭子·战威第四》及《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等书中,也都有与这句话相类似的表述,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古代兵家学者在这些典籍中着重探讨了应该如何激励士气、使部队临阵勇于作战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为将帅者必须时刻不忘贯彻“爱卒”的精神,主张“夫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尉缭子·战威第四》),他们举出诸如“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以及“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军井通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食,军垒成而后舍,饥饱、劳逸、寒暑必身度之”(《尉缭子·战  相似文献   

15.
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清,朖也。澄水之貌。”清代段玉裁注:“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引申之凡洁曰清;凡人洁之亦曰清。”这里,只是道出了“清”字最基本的两种含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甚至在汉以前,它就已经具有丰富的含义了。诸如: ①水澄澈。与“浊”相对。《诗经·郑风·滦洧》:“溱与洧,浏其清矣。”《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②澄清。《周礼·考工记》:“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  相似文献   

16.
《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是用“长沙水”和“武昌鱼”指代湖南的长沙和湖北的武汉。“长沙水”,不是指纵贯长沙市的湘江水,而是指位于天心阁下白沙街东隅的白沙古井水。清《一统志》载:白沙井“在县东南二里,广仅尺许,最甘冽,汲久不竭”。明清以来并旁留下不少石刻,被誉为长沙第一泉。解放后,白沙井经过多次修整,观有四个井穴,各二尺见方,水清澈甘美,经年不断。当地酒厂利用白沙井水生产出来的酒,叫“白沙液”,是长沙名酒,饮之清香郁馥,醇厚甘美。  相似文献   

17.
皇帝与黄帝     
“皇帝”本是我国古时对前代帝王的尊称。《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诗·大雅·皇矣》:“黄矣上帝,临下有赫。”毛传:“皇,大。”“皇帝”就是“大帝”。“皇”由“大”引申指天,又进一步引申指君王、帝王。《诗·周颂·酌》:“于昭于天,皇以间之。”郑玄笺:“皇,君也。”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皇帝”又可作为“三皇五帝”的简称。《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相似文献   

18.
委曲和委屈     
委曲:1.有弯曲,曲折延伸之意。汉·应劭《风俗通·山泽·阜》:“今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2.声音抑扬不绝貌。唐·白居易《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诗:“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3.形容文辞曲折而含蓄。清·黄宗羲《〈吕胜千诗集〉题辞》:“余观当今作家,有喜平淡而出之率易,有喜艳丽而出之委曲。”4.委婉,婉转。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我委曲与言……或可允从。”5.事情的原委,底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三回:“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委曲。那和尚乃唐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6.成语“委曲求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杰出教育家西奥多·姆·赫斯伯格 ( Theodore M.Hesburgh)神父曾经说过 :“大学是所有社会机构中最保守的机构之一 ;同时 ,它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能促进社会变革的机构。”伯顿· R·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把这一论述称为“赫斯伯格矛盾”( P2 0 3)。克拉克还在书中用专章 (第六章 :变革 )对“赫斯柏格矛盾”产生的真实原因进行了探讨 ,并期望“乘势解决更多的矛盾”。读后令人颇感受益非浅 ,特别是对于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很有启发。一、解读“矛盾”:“变”与“不变”的统一高等教育系统包罗…  相似文献   

20.
新谚语拾英     
何谓谚语 ?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说 :“谚 ,俗所传言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 :“谚者 ,直语也。”韦昭在注释《国语·越语》时说 :“谚 ,俗之善谣也。”综上诸说 ,我们可以给谚语下这样一个定义 :谚语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精练而美妙的歌谣式的语言。古今文章大家 ,非常重视谚语的应用。贾谊在《过秦论》中 ,用“前事之不忘 ,后事之师也”的“野谚” ,提醒读者注意秦朝灭亡的教训 ;苏洵在《六国论》中 ,引用“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的古谚 ,比喻六国“用土地换和平”的愚昧之举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 ,用“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