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童年”是人类蒙昧阶段的低级阶段,它有音节分明的语言、男女杂交,群居群游等生活特点。人类的童年是原始人而非“古猿”。它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具有蒙昧时代低级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2.
节日文化与精神补偿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日是人类生命中奇特的日子,一个节日之所以被世代传承下来,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具有补偿作用。它能使人类超越心理的混乱,平稳而充满信心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它一次次地强化着人类的美好愿望与理想,激励人类的奋进;它斩断平庸,释放被压抑的生命冲动;它宏扬人类社会中一切正义、博爱的崇高精神。以深入的理论,分析节日的精神补偿及其对人的塑造作用、导向作用,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生态平等"的观念是将人与一切"非人存在物"都视为平等的存在,它不仅不会导致反人类,恰恰是人类实现自身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原则既是一种关心的平等,更是一种重视差异的平等观。它不仅具有哲学、伦理学的意义,也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它应该也必然属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视域,而且只有在生态美学的观照下,才能真正展开生态平等的追求,进而必将促进人类自身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蕴涵着独特的生态哲学理念:它整合和创新人类中心论、生命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理论;它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价值的,人类应当担负着维护自身利益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双重责任。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2,(34):42-43
正实在无法想象,泥土居然能变得如此美丽。——亚历山大大帝对中国瓷器的赞美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一种崭新的东西。它既是文化的结晶,又是艺术的精华。它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崭新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由于生物科学、医药技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有关后人类美学的言说逐渐兴起,牵连出复杂的话语实践。梳理和延伸相关线索,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是否可能?如果可能的话,它又将具有什么样的研究纲领?经过一番理论跋涉,我们发现后人类的建构是完全可能的:后人类主义并不意味着设定一种被命名为“后人类”的实体性存在,而应被如其所是地领受为“在人类主义之后”;它不再将人类理解为封闭的理性主体,而是探究人类与非人类他者(智能机器和其他生命)合作的可能性;在经过恰当的位移和阐释之后,这种思潮可能重新为美学(感性学和艺术哲学)奠基。在揭示了这个关键线索之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会显现出来:当且仅当人类建立一种涵括人类、其他生命、智能机器的交互本体论,对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才会变得可能。恰如斯迪拉克等人的行为艺术所演绎的那样,落到实处的后人类美学将具有三个维度:其一,它是同时聚焦人类行为者和非人类行为者的复调美学;其二,它是阐释不同行为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美学;其三,它是涵括非人类他者的关系美学。  相似文献   

7.
档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的问题,它还是一个文化理念与精神价值的问题。从文化角度来看,档案是人类文化的记忆与积淀;它在人类的文明实践中具有文化镜像的功能;它的文化身份使它具有了鲜明的文化与人类学特点;可以从技术层面但又超越技术层面来致力于档案的文化精神建设。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劳动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受其族性、时代、环境的影响,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审美需要是人类在意识觉醒后追求精神享乐的一种特殊欲求,是主体抒泄情惑、力求完美自我实现的一种最理想的方式。它具有自身的本质特征:精神的愉悦性、具体功利的超越性和心灵的自由性。它是人类进行文艺创作和审美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种社会经济制度都有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先进的社会经济制度,较之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它无疑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因此它也应该具有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生产力水平更高的社会化大生产。但历史的  相似文献   

11.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就文化素质而言,它主要包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两个方面。人文素质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是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凝结为人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2.
人才论     
人才在人类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它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专门技术、较强的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某一方面做出了贡献的人。人才来自于广大群众 ,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人才是人类的精华 ,是人类社会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技术改革朱晓鸽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先驱路易斯·J·皮尔曼曾经说过:“技术是最具有人类特性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与技术革命的浪潮无不相关,它使人类社会一步步地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走向工业时代。”信息革命的...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的知识就其来源而言,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被人类“发现”的,这类知识具有客观性,人类只能发现它,而不能创造它;二是被人类“发明”的,是人类的主观创造。当然,两者并非完全割裂,很多知识兼具主观性与客观性,这相当于是在发现基础上的发明。  相似文献   

15.
谈比喻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辞格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那么它的生成机制是什么呢?本文从人类的联想思维机制、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无限丰富特征、人类寻求语言的新异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比喻的生成机制,从而指出人们可以创造出无限多的与众不同的新异的比喻,比喻不会枯竭,它将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视域中的土地资源与资本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资源 ,土地和资本都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建构起来的。尽管土地具有社会特征 ,但它主要作为自然资源起作用 ,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其他存在方式的影响主要是自然维度的。相反 ,资本虽然最初来自对自然资源的改变 ,但它主要是一种社会资源 ,对人类发展的塑造主要是社会性的。资本代替土地成为主导资源 ,是人类历史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任俊峰 《考试周刊》2012,(57):113-114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社会的核心,它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成为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信息化社会对人类应具有的基本知识的要求,类似于中小学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它是一把开启信息化社会之门、启迪美好人生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各种记录中最原始、最可靠、最具有权威性与凭证性的一种,它的产生、管理与使用是一种广泛而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为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内在的局限性又必然使之在新的发展时代陷入困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与人类中心主义既具有立场的相似性,又具有本质的差异性,它一方面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虚妄性,另一方面又重视发展的实践性、层次性和适应性,是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人类中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创新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作为人类思维中的高层次思维,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