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重大理论命题,包含着要实现党内和谐,重视党内和谐对社会的和谐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社会和谐对党内和谐的促进作用,建立党内和谐机制以促进社会和谐等几层涵义。“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对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命题的进一步回答,对党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内和谐很关键.要推进党内和谐,必须从积极倡导党内文化,促进党内思想和谐;充分保障党员权利,促进党内主体和谐;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促进党内组织和谐以及健全和落实党内法规,促进党内行为和谐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增进党内和谐,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进党内和谐,关键是要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  相似文献   

4.
理顺党内和谐概念提出的历程,厘清党内和谐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辨明党内和谐与党的团结统一的关系。在新时期,党内和谐的提出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是解决党内问题的关键。通过进一步完善党内教育机制、党内民主机制、党内沟通机制、党内监督惩处机制来推动党内和谐,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增进党内和谐,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严肃党的纪律,健全党内管理机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培育以崇尚和谐为主要特征的党内文化,把人文关怀贯穿在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一、班子和谐,是实现高校党内和谐的关键二、思想和谐,是实现高校党内和谐的灵魂三、组织和谐,是实现高校党内和谐的基础四、制度和谐,是实现高校党内和谐的根本五、机制和谐,是实现高校党内和谐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的全新理念与重要范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治保障和核心引领因素.实现党内和谐,是新时期新阶段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学术界、理论界近年来着力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党内和谐问题的理性探究与科学分析.文章拟就2006年以来学术界相关重要研究成果做一概略式的梳理与总结,以供学界同仁参考与借鉴,并期进一步拓展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探究视野与深度.  相似文献   

8.
坚持党内斗争的辩证法,是党内和谐的哲学基础;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是巩固和发展党内和谐的重要途径;坚持思想理论创新,为党内和谐提供动力;以整风的形式解决党内矛盾,实现组织和谐;党内制度不断完善,逐渐实现党内制度和谐;以三大作风为核心,构建党内作风和谐;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9.
高校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高校发展党内民主,对于促进党内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高校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得以完善,但离《党章》规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因素还制约着党内民主建设,影响了党内和谐度。党的十七大对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高校党组织要根据自身优势,从思想上、制度上和组织上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最终实现校园和谐。  相似文献   

10.
政党是系统性和持久性的政治组织。和谐是具有"四个统一"特点的状态。党内和谐是党的构成要素的有机统一结合,使党员和党组织形成良性的互动状态。科学界定党内和谐,有助于推动党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序不仅是现实中国的重要问题,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是古今中外思想家、社会学家追求理想社会的价值诉求。解读他们重塑社会秩序的理想,认清我国转型期出现的社会秩序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深刻认识收入分配体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分配不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探讨和谐社会收入分配体系的思路和特点,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的正义论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强调正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和价值。他的正义论虽然产生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美国,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诸种矛盾的反映和解决矛盾的期望。因为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折射出人类对公共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罗尔斯的正义论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成果,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缩小个人之间的经济差距,保护贫困社会群体的基本利益,构建稳定的和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无疑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之意蕴     
和谐一词有丰富的内涵,就某具体事物的整体层面而言,是事物的内部组成要素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协调一致的内在机制和稳定平衡的外在状态。和谐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状态,社会的发展也必然是从不和谐到和谐的运动过程,深刻理解和谐的内在含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它可以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巨大的合力,发挥人的最大能动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最终实现人类的幸福。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甚至破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给人类带来不幸。所以,必须采取对策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利益分配合理布局是构建人际关系和谐的核心,公平正义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则,宽容理解是创建人际关系和谐的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八荣八耻"教育是确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导向,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能够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它能使个体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能促进社会群体和谐有序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已有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而高校教师的心理和谐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及教与学的心理和谐。当前高校教师可以从个体内部心理自我认识的和谐、知情意的和谐和人格的和谐,以及外在关系的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和谐等方面来构建自身的心理和谐;高校的管理可以从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营造和谐的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给高校教师提供心理和谐的支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音乐坚持"中和"制乐,以"中和"之乐辅佐治世,因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宗法社会中,大多重视发挥音乐在"音和—心和—人和—政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并收到显著功效。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也应汲取历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儒家和谐思想与青少年幸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佳状态;幸福,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美好生活境界。儒家的和谐思想主要包括心身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个方面。儒家的和谐思想对当代青少年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谐幸福观认为幸福是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协调地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而当前许多青少年的幸福观存在三类需要“失和”状况。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和谐幸福观,积极创造和谐幸福,学会体验和谐幸福。  相似文献   

20.
刘生全 《教育学报》2007,3(4):14-18
立足于当前教育领域对和谐主题的关注和讨论现状,对和谐主题进入教育的可接受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就和谐作为“外来”教育话题而言,是可以接受而且应被接受的;就和谐作为社会主题而言,无法从和谐思想本身的传承出发证明其当下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惟有从反向路径即从当前我国社会秩序生产的现实需要角度,方能证明和谐作为社会主题的可接受性;同样,虽然无法从和谐思想以及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与教育变迁过程来寻找和谐主题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却能从反向路径及和谐主题对教育发展可能具有的多重意义角度推导出和谐作为教育主题本身所具有的可接受性。同时还对和谐思维用于教育的有限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