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的心灵成长和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证明了小说中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了奶娃勇气、力量和启迪,并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解读,借助男主人公的成长,使黑人女性的重要历史文化含义得到了深刻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历来十分关注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即使在《所罗门之歌》这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中,作者也为我们成功的塑造了彼拉多·戴德这个黑人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名字的由来及其寓意,人物的魔幻主义色彩,成长引路人的角色以及飞翔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彼拉多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分析莫里森的两部作品,1977年的《所罗门之歌》和2008年的《慈悲》,借以研究莫里森长达三十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分析莫里森在创作中如何将种族、女性、自然因素联系在一起,以及黑人女性如何在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之下寻求身份认同并最终与男性自然和谐并存。  相似文献   

4.
李小玲 《海外英语》2014,(13):176-17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树"的解读从自然意象,身体意象和建筑意象这三个层面进行,意在对《所罗门之歌》的生态意象进行深层解读,进而探析托尼·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所罗门之歌》通过巧妙的反复运用"树"的意象,对男性中心主义的主宰模式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呼唤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不同种族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彼拉多是一位自由自在、宽厚仁慈、睿智自信的美国黑人女性人物,本文结合作品中彼拉多身上充满神秘魔幻色彩丰富的文化符号,挖掘这些意象所赋予的深层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对黑人男性奶人成长历程的描写是通过男女两性的冲突和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来展现的。透过男主人公奶人的成长经历,莫里森告诉人们女性与自然在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亲近;而只有融入自然和理解、关爱本民族的女性,黑人男性才能从自然获得智慧和力量,并在两性的和谐中使生命变得圆满。  相似文献   

7.
鉴于美国非洲裔儿童成长的特殊性,黑人儿童的成长一直以来是美国菲洲裔作家所关注的话题,美国著名的非洲裔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不仅拥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在创作技巧上,作者还借助了典型的原型叙事,本文就成长小说的原型和引路人的原型来解读主人公奶娃成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从出版之日起就倍受评论家的关注。尽管这部小说以一位黑人男性为主人公,展示他的成长历程,但众多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人物在小说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具体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女性人物,进而揭示作品中所蕴涵的黑人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9.
成长小说超越时代和地域、超越文化和种族的特点使其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命题,其中成长领路人是成长小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男性成长小说.本文以成长小说的理论为基础,解读主人公奶娃在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的形象,以及在形形色色的领路人的指引下,奶娃成功地迷离文化夹缝的尴尬境地,最终冲破种族的束缚和压迫,走上成长的道路.莫里森通过探索黑人个人的成长,从而探索整个黑人民族的发展道路:即只有继承黑人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真正地发扬黑人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考琳.麦考勒《荆棘鸟》中三代女性的成长之路进行分析。通过对自然主义文学的评析和比较,认为《荆棘鸟》成功地描写了女性从混沌到觉醒直至主宰命运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1.
成长是一个复杂却永恒的话题。在黑白种族对立的美国这块大实验田中,奶娃就像一株从南方黑人沃土移植到北方的畸形的幼苗,因为疏离感和错爱的纠葛而失去成长的动力和方向。《所罗门之歌》的男主人公奶娃是怎样在亲友独特的爱中,从迷茫中挣脱束缚,认识自我,最终长成一棵不但有着黑色的树皮.其果子榨出的汁也是黑色的大树。  相似文献   

12.
胡波莲 《培训与研究》2007,24(11):30-31,34
爱玛在现实和艺术的混淆中来进行"自我造型",爱玛按照男性的文化范本来实行"自我造型",其结果只能是女性心灵的异化与生存的毁灭,女性的性别正是在这样的"自我造型"过程中被纳入父权制文化;爱玛的角色反叛使爱玛成为父权制文化的破坏者与灾难制造者,所以她被界定为妖女或恶魔;爱玛倾注一身的热情去追寻灵肉一致的爱情,获得的只是人格的分裂与死亡的宿命。  相似文献   

13.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4.
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古至今,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黑人成长小说,奶娃情感的成熟和男性意识的觉醒构成了作品的成长主题,同时该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了其成长主题:主人公的边缘身份、成长契机和成长象征仪式。  相似文献   

15.
郭琳 《英语广场》2021,(11):9-11
当代英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在耄耋之年出版的作品《裂缝》,从女人、男人、自然这三个主体出发,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该部作品中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解读角度十分特别,内涵也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6.
《所罗门之歌》以在白人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黑人男青年为主角,揭示了白人文化对自然和女性受压迫的认可,与对黑人心灵的侵蚀与戕害。小说通过反映女性和自然的共同命运和有机联系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意识。《所罗门之歌》还将主人公的成长与他对自然的认识、民族文化的认同相结合,不但给成长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是生态小说和成长小说的完美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篇讲述美籍非洲人的成长故事,也是对美籍非洲人的讴歌。通过对主人公Milkman从一个生活无目标,头脑简单的男孩成长为一个有归属感,以自己的种族为自豪的男子汉的成长过程分析,本文表明黑人只有回归大自然,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根才能在激烈的文化冲突中生存与成熟。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从自然角度、两性角度和民族角度分析了小说《百年孤独》,从马孔多小镇的兴盛到衰落的变化,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男性与女性的对比,批判了男权中心主义,倡导两性的平等和谐;从美国香蕉公司对工人的剥削,工人罢工和政府大屠杀事件,批判了统治阶层和殖民者,倡导民族团结。文章通过对小说的深入解读,挖掘了小说中作者所隐含的生态女性思想,有助于在当今世界唤起人们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浅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露丝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罗门之歌>中的露丝是一位受压迫的女性形象.通过分析她与周围人物的关系,探讨她的喜怒哀乐,探讨她如何在苦痛中求生存,强调父权社会中女性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即姐妹情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心理学的奠基石,而且对西方文学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把精神分析与文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这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更好地发展.笔者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心理角度来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造成人物行为性格的源泉,剖析人物的自我、本我、超我的复杂多变的心理,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及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