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认知障碍心态认知障碍心态是指学生由于对某一事情认识不清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如一些学生把“哥儿义气”理解为同学之间的“友谊”,以致一时冲动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有的学生把吸烟看作是男子汉风度和魅力;还有的学生把无纪律的行为、冒险行动误解为“勇敢”。这些学生把老师正面的教育要求,往往从另一种意义上去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上产生的障碍,主要来自学生认识经验的差异。教师在教育这些学生时,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从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对比,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达…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一种感觉,与拥有的金钱多少不同,这只是一种感觉,同内心相连。教师的幸福在什么地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对学生影响很大,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道德教育起到了示范效应,所以要高度重视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本文就如何使教师保持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出几个方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时,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独特的心理活动状态,可能是积极接受的心理状态,也可能是抑制或无反应的心理状态,更可能是处于对立拒绝状态。教师必须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捕捉学生的最佳心态,传递恰当的教育信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传递教育信息时,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区别学生的不同心理活动状态,采用灵活多变的语言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指学生对待教师的一种心理倾向,它由学生对教师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学生对待教师的不同态度会对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一方面,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会影  相似文献   

5.
一、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1.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情感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使教学活动呈现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对学生所学的东西产生潜在影响。安全、自主、互动、合作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正确的学习动机。因而,它也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为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道德代言人和道德教育者的角色。学生的受教需要集中地表现为向师性,教育者要珍惜、尊重学生的向师性。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要对每个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理态度),对每个学生充满期望.对学生教育充满自信与乐观的态度,具有真心、德心、道心和佛心。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固化”状态常常会自然或不自然地表现出来:一方面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学生不但不接受,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却时刻在呼唤老师的理解。这种“固化”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负现象,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造成一种压力。论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教师的方法欠妥,选择的教育时机不够适当,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不够了解;二是学生误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不理解教师的教育思路。如何改变这种“固化”状态,以期德育的正效应,笔者在学校德育中引入心理相对论,取得了很好教育效果。  …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评价。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产生两种心理效果:一种是积极的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正面效果,一种是消极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负面效果。要使教师的评价起到积极作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消除教师评价学生的负面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在14至18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我们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问题时,由于不能正确认知学生在此特殊阶段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简单生硬,激起了学生的逆反心态,形成师生关系紧张对立的状态,其结果反而和当初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0.
郑连桂 《中国德育》2004,(8):74-74,54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情绪,避免学生出现畏惧、对立、失衡、猜疑、逆反等消极心理。清除学生消极心理,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思想品德教育收到理想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家长、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心理效应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在提倡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英语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矫正教师心态,正确使用必要的心理知识,确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四个我体会较深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是教师认识学生心理的重要工具。“心理学化”的道德教育方法,是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出发点、为根据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呈现道德教育内容的。“心理学化”的道德教育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没有一种学科,它本身自然地或者不顾及学习者的发展阶段,就具有固有的教育价值”。因此,在选择道德教育内容时要注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匹配,然后再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教学具有新鲜感,这是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前提。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阶段性,不…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道德标准都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使学生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从而整体提高个人素质。德育教学是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教育和引导,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道德的标杆,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朝着一个正确的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部分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这就要求教师寻求有效的途径释放压力,对心态进行自然调整,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能够激发教师强烈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心态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不但会直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还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学生心理状态失衡,造成对某类事物的厌恶反感情绪,而导致与该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态。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而表现出的“反教育”心理。此种心理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正常工作,须及时进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生心理欠成熟的自身因由,同时也与教师疏导不够及时有力或引导方式欠佳有关。因此,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心须坚持循序渐进、谆谆善导的原则,突出五要,进行综合治理,切实把正面灌注和耐心疏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精神分析学专家贝尔尼(Berne)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对人的心理状态研究的"PCA"分析模式。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三种心理状态:父母心理状态(Parent)、成人心理状态(Adult)、儿童心理状态(Child),简称"PAC"分析模式。同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具备这样三种教学心态,那么究竟哪一种教学心态为学生所接受呢?我们不防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总目标上两是一致的,旨在塑造一个完整的人。只有将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联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提高教育效果。其联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协同努力,共同致力于人格培养;二是互相配合,齐心合作于行为训练;三是创造条件,合力构筑好育人环境;四是有机联合,实现道德教育心理化。  相似文献   

18.
一、"心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心理-道德教育是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班华教授首先提出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心理-道德教育是在中国文化和教育土壤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心理教育形态,也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班华教授认为,心理-道德教育是具有"现代性精神"的主体-发展性教育,心理-道德教育的宗旨或目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生要讲究时间、地点、条件,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态。德育过程中只有针对并善于调控学生的心态,才能取得好的德育效果。为此,要探讨学生心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德育实施的影响和要求。一、学生心态分析心态是主体对外部刺激、情景及自身生理、心理进行心理反应的动态。心态较明显地表现为某种情绪状态和心理倾向。它有时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是对特定事物、观念或人的反应的意识、行为倾向系统。心态和态度不全相同,它还包括对内外刺激作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社会中,如何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网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需要各方面专家从技术、心理、伦理、教育、法律等诸多方面来加以探讨。高校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心理,约束学生网络行为,指导学生遵守法规,构造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四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