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及实践理性批判中,关于意志的设定是理解绝对命令及其自由观的基础。理性向意志发布绝对命令,意志从而获得自由,绝对命令是人认识到自由并走向自由的桥梁。自由是意志固有的性质,但意志也受自然因果性的影响。当意志获得对自然因果性的独立性以及超越自然因果性之时,就达到了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但是传统形而上学在休谟那里,却走向消解,从而引起了人们思想领域内的混乱。这个时候,康德挺身而出。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作了认识论上的批判,并且建立了自己的道德形而上学,这就为形而上学的发展争得新的领域。总体说来,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反恩得大于失。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创新性地探索动物伦理中的是-应该的休谟难题入手,通过元伦理学方法论证动物伦理的价值规范的形成过程,对道德判断和逻辑判断的形成机制进行心理学考察和现象学考察,从而提炼出动物伦理的总价值规范——禁止肆意伤害动物的绝对命令,再在此总价值规范下延展出实践上的禁止肆意杀害动物、禁止肆意虐待动物、禁止肆意侵害动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的三大实践规范。  相似文献   

4.
"善良意志"是康德道德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贯穿《奠基》全文。在康德那里,善良意志是无需用其他善的意志概念来解释的意志,因为它是本身就必须受到尊从的最高道德纯粹的善,是以善良自身为目的的意志,它的价值在于摆脱经验行为和偶然根据的影响。义务是善良意志的实践表现、绝对命令使得其所遵循普遍规律、理性独立于偏好且选择实践上必然善的东西、自律使得善良意志自己立法守法,围绕这四个方面诠释康德的道德哲学,有利于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握好道德价值评价的戒尺。  相似文献   

5.
康德美学的贡献就在于使西方传统美学中的理性与感性两大美学流派统一在一起,纠正了前期美学思想各执一端的缺陷,指出了一条新的美学思想的道路,为德国古典美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德国古典哲学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的最高峰,是整个西方文化思想运动、特别是资产阶级文化思想运动的直接继续和必然发展。它贯穿整个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精神。这一时期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大都是理性的推崇者和自由的捍卫者,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宣传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的观点,而是主张用理性和自由来反对封建神学、对抗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思想是康德批判哲学和美学的精髓和灵魂。康德的崇高论尤其突出了主体的价值,侧重于主体理性力量的张扬和内在道德精神的唤醒,并充分肯定了主体在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自然与人的统一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绝对”概念在康德哲学体系中占有核心位置,它的外在表现“绝对命令”是康德无可批判的真理产物,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康德的道德哲学,绝对命令产生的绝对道德同样无可批判。在当今多元文化盛行的社会意识背景之下,加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研究,如果能从其本体论角度引中出一条普世的道德规律,对于加强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自然地理学》中。康德从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人的种属特征、性格气质、生活习俗等视域考察了18世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在孟德斯鸠"人从属于自然和气候"的思想基础上建构起他的地域美学思想。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是他重视审美经验的前批判期美学向重视理性分析的批判期美学的过渡,也是他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康德在《自然地理学》中阐释的受地理环境决定所形成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差异、"鉴赏的偏离"、鉴赏是"对普遍使感官满意的判断"的思想、山区气候和乡愁悲剧的关系等,为他的《判断力批判》奠定了实践经验的基础,而《自然地理学》也因此成为康德建构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道德主张,由于其内容从表面上看类似于康德所提出的"绝对命令",所以很容易将二者视为对同一个原则的不同方式之表述,并用来相互诠释。通过对儒家的这一道德主张的"解构",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具备道德法则必须具备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从而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作为伦理学之"金律"的"绝对命令"有着质的区别,不能被视为人类道德实践中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王新莹 《红领巾》2004,(6):36-38
形而上学看似是远离人世间的高深莫测的学问,实际上它恰恰是以人为内在意蕴的:它在人的基础上确立并以人为核心与归宿.亚里士多德、康德、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正是从不同方面展现、深化了形而上学的此种意蕴,并为形而上学在现代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责任思想是康德伦理学思想的核心。康德以善良意志这个概念作为出发点,通过对道德三个命题的分析,系统地对责任进行了阐述。继而康德从责任概念出发,并以责任概念为线索,对现代社会本质问题的剖析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西道德哲学在各自的理论建构和阐述过程中,表现出了诸多的差异性。根据对孟子和康德道德哲学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理论建构的立足点、思考进路、创制模式、理论特征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显示出中西道德哲学存在着各自的分野。对中西道德哲学差异性的解析能够为当代道德哲学理论的合理定位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在《规范性的来源》中,科尔斯戈德通过区分定言命令与道德法则,引入人的实践同一性概念,从而解决了规范性的来源问题。然而,她的这一区分及其引入的实践同一性概念却遭到了内格尔和柯亨等人的批评:内格尔认为科尔斯戈德的这种解释引入了相对主义因素,偏离了康德的道德哲学;柯亨则认为科尔斯戈德这种解释一方面本身不能融贯,另一方面也偏离了康德的道德哲学。试图在重构科尔斯戈德论证的基础上,逐一回应上述批评,进而表明,科尔斯戈德的这种解释并未偏离康德的道德哲学,而是对康德道德哲学的一种推进。  相似文献   

15.
德国早期浪漫派是浪漫主义运动的源头,而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理论根据又在康德那里.康德以牺牲哲学的绝对与同一为代价,解决了知识的有效性的问题.但追求哲学的体系性一直是康德努力的方向,《判断力批判》为实现这个目标指明了方向:即通过“美”来实现知性与理性的过渡与联结,但这种联结只在主观形式层面才有可能,具有观念与期备性质.无论是浪漫派所遭遇的问题,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的提出,都与康德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此,我们认为康德是“浪漫主义之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学校、学生、家长甚至社会都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一起自杀事件的分析,基于学校学生工作的角度,从自我干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三方面进行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康德在某些哲学观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契合。鲁迅的"中间物"、"绝大意力"与康德的"物自体"、"绝对律令"具有理论上的类似。但两者在哲学考察对象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又各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18.
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彻底摧毁了哲学上的独断论,完成了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奠基,开辟了哲学的新时代。而且认识在转向人自身后对社会现实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笛卡尔构建的认识论新哲学又不免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和弊端。康德敏锐地认识到必须对笛卡尔哲学进行反思和重建。而这一对笛卡尔哲学的反思和重建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之作,开启了哲学又一崭新的时代。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反思和重建活动中体现了哲学自身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的本性以及因此而不断前进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赫尔巴特在接受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影响的同时,也吸收了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观点,阐述了内心自由完美性友善法公正五种道德观念,从而完成了其实践哲学的构造,重新在意志与经验、道德与认知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强调意志、情感、道德和认知一样是观念联合的产物,回归和坚持了道德的理性主义立场。在此...  相似文献   

20.
康德继承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传统,强调鉴赏判断(审美判断)的经验性质和普遍性。但与前辈不同,康德强调主体当下的审美无利害,即审美是不凭借任何利害关系,仅凭愉快与不愉快的情感对对象所作的判断,这一判断具有主观普遍性。审美无利害关系思想成为唯美主义及其他很多现代美学、艺术流派的直接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