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潘岳的评价上应注意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要分清前期下僚时期和后期的他,明白他人品问题主要出在其后期;其次,对他后期的人格表现,不能笼统将其完全归咎于他自身,必须考虑他所处的现实政治生活环境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人格形态都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从一种动态变化而非机械僵化的人生观出发,潘岳一生的行为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潘岳因"人品"与"文品"的悬殊遭到后世严厉的批判。然而,从潘岳的《悼亡诗》可以看出其情感的真实流露,他的《闲居赋》也并非当时评价的那样"高清千古",他后期的作品更是反映了他人格的沉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再次证明了潘岳的"人品"与"文品"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庾信后期的人格和文格最易让后世误解和误读.本文将历来庾信研究中的"两格"是非试归纳为五种不同的意见并略加评析.文学是人格的投影,笔者对其争议的焦点"留北他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潘岳人品论     
潘岳人品构成具有多重性和变动性,既有“必立功立事”、佐君定邦的理想,也不乏关注民生的真情;既未坠“正道直言”的公心,亦难免依附权贵的俗行和沦为帮凶的污点;在宦海沉浮的痛苦中,萌生过隐逸山林的高情,却又不甘于“人未尽才”的勇退的人品构成及其特点。潘岳的诗赋,也恰成为其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向人们展示了他复杂人品中美好的一面。因此,不赞同根本否定潘岳人品和为潘岳人品全面翻案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6.
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他与陆机齐名,在当时文坛上享有盛名。《宋书·谢灵运传论》云:“降及元康,潘陆特秀。”钟嵘《诗品》将陆机、潘岳列为上品,并称颂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但潘岳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曾被人讥为“失真”,也有人称他是西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本文仅对潘岳其人其文略作评述,以期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潘岳的生平和思想潘岳字安仁,生于三国魏齐王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潘岳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恐怖的年代,这期间经历了司马氏篡魏自立、杨骏辅政被杀、…  相似文献   

7.
论曹植人格意志的困境和自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巍 《文教资料》2007,(24):74-76
与大一统的君主政体两相依存而又相互冲突,在冲突中走向人格困境,构成了中国士人典型的生存境遇。建安时期的曹植任性放纵,因此倍受裁抑,最终导致政治上的失败。其性情后期抑郁悲怨,想保持人格独立却又屈服于专制统治,人格意志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本文从其作品和经历入手,从归属感缺失引入分析人格意志的困境及他如何在这种受难中实现自救。  相似文献   

8.
沈从自我发展的人格世界中始终纠缠着两种人格现象,即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沈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包括其对男性的审美定位,男性群像对两种人格现象拥有的表述权,早年的行伍生活与后来的城市生活是他人格世界形成的基源。  相似文献   

9.
对西晋文人潘岳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说其作品“失真”的有之,说其是西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的也有之。笔者认为,诗歌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特质往往由创作者的特征决定。本文从潘岳的诗歌入手,透过历史的重重烟雾,探析诗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表露,还原一个宽容、仁慈、孝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潘岳,从而肯定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依附与独立--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双重文化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是对诸葛亮一生节操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为实现理想而矢志不移、奋斗终生的一种概括。他的身上典型地体现了古代封建知识分子受儒道两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双重文化人格。这种双重文化人格,在其政治生涯中,既表现为对权势的选择与依附,又有对个体人格的保持与独立。这是封建时代杰出知识分子一种理想化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