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2.
尚立和 《钓鱼》2010,(24):20-21
如1颗饵团重为12调钓目差,下钩饵就会全部参加钓组的平衡:它与上钩饵共有2钩的向下拉力(3目)与调钓目差的承载力(2目)之和(5目),正好平衡了无钩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漂尾的承载力(5目)。鱼口含任一颗钩饵向上游动,这颗钩饵就不能参加钓组的平衡,只剩下另一颗钩饵参加平衡,从而导致钓组失衡,钓组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鱼口中钩饵的升高而同步升高,以减少漂尖的承载力寻求新的平衡,当升高1钩重与1/2调钓目差之和时,新的平衡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张铨 《钓鱼》2009,(17):24-25
饵重、钩重与调目、钓目、漂尾粗细、钩饵状态、子线状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调漂的时候、在钓鱼的时候,如果忽视了钩重和饵重,往往造成调漂或者钓鱼心中无数问题。  相似文献   

4.
耿胜利 《钓鱼》2009,(20):22-23
“带钩调漂法”也叫空钩调漂法。其方法是钓组在半水中(至少离底)装上两枚空钩调漂。是以整个线组的重量,即线、太空豆、漂座、漂、铅皮座、铅皮、8字环、两枚鱼钩的重量全部被浮漂承载,剩余的目数为调目。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根据鱼情和饵重,适当调整钓目和调目。  相似文献   

5.
张铨 《中国钓鱼》2007,(10):66-68
调目,是在钩坠悬浮状态下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钓目,是在挂饵料之后施钓时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调目、钓目两相配合,才能够分析判断水下钩饵脑线状态,也才  相似文献   

6.
任志新 《钓鱼》2005,(17):30-30
设定调目是悬坠钓鱼的第一步,然后再按鱼,情调整钓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钓组中的钩饵在水下有一个合适的状态,以方便鱼就饵和产生正确的鱼讯。不管是双饵还是单饵或者是空钩及无钩调漂,钓者正式钓鱼时是把调目与钓目相比较而作出水下的钩饵大致是处于什么状态的判断。当鱼漂有动作而不中鱼时,钓者会调整水线长度即钓目,也有不动插漂座位置而调整铅片大小即调整调目。初学者往往采用前者,功力深厚者却多采用后者,甚至同时更换鱼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衣善新 《钓鱼》2009,(10):22-23
我在《再谈盲区》一文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在上面的分析中,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大多没有考虑鱼钩的重量。实际上,在钓鱼活动中,鱼钩对漂尖的影响很明显。如果调目多于钓目,饵的化散和鱼吃饵抬头引起的漂尖反应是不同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钩的重力所引起。钓饵化散时,钩对漂尖仍有作用,漂尖上送少些。鱼吃饵上送时,钩在鱼嘴里,已不对漂尖发生作用,漂尖上送的距离要大些。”  相似文献   

8.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8):26-27
用1目大的饵不仅调4钓2时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也能使调5钓3、调6钓4、钓10钓8……呈-触-悬状态,只要调钓目差是2目,都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最大的饵是“1钩重与调钓目差之和”,设1钩重为3目(下同),最大值就是3+2=5目。当两颗饵团都是5目大时,长子线钩饵的重量全压水底,  相似文献   

9.
秦犁 《钓鱼》2006,(8):18-19
2001年,在杭州九溪的一个比赛中我曾揶揄方南:“长得肥头胖耳,专钓胖头鱼。”他的钓法是两钩无饵调标顶,搓饵钓任意目,大钩粗线专涮半水鲢。5年后,这位长着“一副笨相,只钓聪明鱼”的老鬼钓鱼学校教练给我演示了一套带饵调3目,在钓混合鱼中如何把握鲢鱼咬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0.
钓零目差     
张炎冰 《钓鱼》2009,(19):15-15
浮标表达鱼讯的方式主要有上升、下挫、起伏、摇晃、颠簸等,这是正常情况,其中能确认为鱼咬钩,并从视觉接受到迅速作出扬竿反应的是下挫和上浮。所以钓常规鱼都是调高钓低,即调目高于钓目,如调4钓2、调3钓1,调和钓相差2目,钓组状态是下钩卧底上钩触底,反应鱼讯既不夸张也不隐蔽。另一点是它可以及时反应饵重变化,即标尖浮至2目就说明钩上没有饵了。  相似文献   

11.
尚立和 《钓鱼》2011,(8):22-24
悬坠钓法,钓组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调高钓低和调低钓高。调高钓低就是调目高于钓目。例如调4钓2、调6钓3、调7钓3等。若调目低于钓目,诸如调1钓3、调2钓3、调4钓4.5等,就是调低钓高(其中的调目,指两空钩半水调目)。调高钓低钓组与调低钓高钓组相比较,用哪个更好钓鱼?孰优孰劣?看似习惯使然的问题,实是具体鱼情具体运用的问题,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儿,笔者不能妄加评判,只从两者的调钓方法,钩饵状态,饵情反映,灵钝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粗略地比较,并把比较的情况提供给钓友,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9):26-27
再看看一触一拖状态,两者的灵钝比较。"调4钓2"的一触一拖状态,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2目=8目。"调8钓2",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6目=12目,当都是最小值时,两种状态的短子线钩饵都不压水底,要使它们离开水底,  相似文献   

13.
张铨 《中国钓鱼》2004,(9):47-47
最理想的调漂方法应该达到两个要求:一是立漂露出水面的漂目能反映出水下钩饵卧底状态及脑线状态,能反映钓组的灵钝状态;二是可以随时方便地调整上述状态以适应不同的鱼情。  相似文献   

14.
尚立和 《钓鱼》2006,(3):15-17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接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窄;又因饵重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刘定龙 《钓鱼》2010,(12):14-15
公式一:正常调目=钓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二:最灵敏钓目=调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三:不灵不钝钓目=调目+底钩目数-上饵目数 公式四:最迟钝钓目=调目+2只钩的目数 运用上述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垂钓的需要,对浮标的调钓进行钓前设置。  相似文献   

16.
汤昕东  朱广宇 《垂钓》2010,(3):30-33
问:怎样理解“空钩调目-单饵重目数+单钩重目数=不灵不钝的钓目(即下钩躺底,上钩轻擦底)”的调钓公式?答:空钩调4目时,如果单钩重2目,下钩触底时是6目。如果在上钩加一颗相当干钩重的饵料,刚好是在钓4目时上钩饵轻触底。  相似文献   

17.
竿长4.5~5.4米,硬调。主线3号,较竿长35厘米,脑线细一号,长13厘米上下。钩4号,用关东、伊豆、海夕等都行,系双钩,钩距3厘米。因开放鱼塘每日都有人钓,鱼较精滑,漂宜用反应灵敏些的1号台钓高脚瘦身细长尾漂,坠卷铅皮,便于调目加减。  相似文献   

18.
严实 《钓鱼》2014,(3):20-21
浮标也称浮漂、鱼漂,是钓鱼时用来反应鱼讯,标志钩位、水深、钩况和有饵与无饵的装置。浮标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钓使用的立漂是不同的。传统钓坠钩沉底,遇走水时立漂是歪的、斜的,判断鱼咬钩的主要依据是抬漂和黑漂,缺点是不能反映钩上有饵与无饵。浮标以二力平衡为出发点,中间鼓起的称标身、其上绘有色格的称标尾或标尖,下为标脚。操作时先要调标,即以合适的调目反应饵重变化;之后挂饵找底确定钓目。  相似文献   

19.
刘定龙 《钓鱼》2008,(23):26-27
十五.底钓猾鲫调漂法 底钓猾鱼,最常用、最经典的调漂方法是使用和早期的孔雀翎长身软尾一类的浮漂调3目一线,钓3目一线,抓一线吃口。调3目一线,就是组装好钓组后现场调试,通过增减铅皮使浮漂在钩不落底时水表面只露出3目加大约4分之1目。钓3目一线,就是装好饵后,通过改变浮漂的位置,使浮漂露出3目加4分之1目。只抓一线吃口,就是垂钓时专抓浮漂升降一线的信号。  相似文献   

20.
吴延明 《钓鱼》2008,(23):24-25
八、先找底后调标法(简称先测深后调目钓2):为双钩安上橡皮泥或较大饵团。荡入窝中找底,若浮标自动下沉,就要剪去太多的附铅,使浮标的浮力大于钓组的沉力,能把钓组“提”起“站立”,此时把测深后的标目定在2目上(不再移动);接下来摘掉橡皮泥或大饵团,再把空钩钓组荡入窝点,观察那未知的浮标能上升几目;假若上升的目数太多,其浮力超过两颗常规饵重,那就应稍加铅皮,把调目定在4~5目上;反之,若浮标上升得太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