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all,both 二者均可用作形容词、代词或副词,意指“都”、“全部”,但它们的使用范围不一样。 all用来指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物。用作形容词和代词时,修饰和代替复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用作副词时,其位置通常放在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之后,行为动词之前。例: (1)All the runners got ready to run.  相似文献   

2.
一、too much与much too too much一般用作形容词,后跟不可数名词,意为“太多(的)”。它也可用作副词短语,修饰动词。有时可用作名词短语,在句中作主语、表语或宾语。如: There is too much water on the floor.地板上有太多的水。(形容词)  相似文献   

3.
(一)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些词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先看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子:①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答司马谏议书》)——两个名词迭用,其中一个用作动词.句中前一个“事”用作动词,“做”的意思.②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名词,后面用代词“之”做宾语,这个“蹄”就用作动词,“踢”的意思.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相似文献   

4.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如:贤、愚、善、恶、美、丑、远、近等等。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有的也能作主语和宾语,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在古代汉语里,按照语言的一般习惯,形容词也可灵活用作名词,动词等,这是古汉语中形容词的特点。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时,通常是用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如:众妙毕备。(《口技》初中二册)——各种奇妙的(摹仿)声音全都具备。(形容词“妙”在句中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充当句子的主语。)  相似文献   

5.
well可用作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和感叹词。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一、用作名词,意为“井”。例如:1)Webringwaterfromthewell.2)Wedugawelllastyear.二、用作动词,意为“涌出”。例如:3)Tearsofhappinesswelledupinoureyes.4)Whentheboysawhismother,tearsofjoywelledfromhiseyes.三、用作副词,意为“顺利地,好好地,清楚地”。例如:5)Doyoueatwellatschool?6)Theytreatedtheorphanwell.四、用作形容词,意为“健康的,良好的,令人满意的”。例如:7)Youdontlookwell.8)Alliswellwithus.五、用作…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常见的活用情况约有:(一)名词用如动词,(二)形容词用如动词,(三)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四)名词用作状语,(五)形容词用如名词,(六)动词用如名词,(七)动词用作定语等。今先将观用的初中二、四、六册及高中二、四、六册课本中一些例子摘述如下。(甲)名词用如动词本用为名词、活用如动词的,例如: (1)侯“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李将军列传)》侯,封侯的意思。(2)业兵精足用,英雄乐业。(《赤壁之战》)业,本系事业,这里是为其事的意思。乐业,乐意为国家做事。  相似文献   

7.
贵刊八三年二期的《难词难句解》一文在谈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时,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里的“先”和“后”当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是错误的。例句里的“先”和“后”,单独讲都是时间名词。一般地说,时间名词是不能用作使动词的。因而,它们,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相似文献   

8.
《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好"都用作形容词和副词,《朴通事》中"好"还用作动词。副词"好"由形容词"好"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9.
“然”作为形容词和副词的后缀,起源于古代汉语。《金瓶梅词话》的“然”尾词反映了明代中叶该类词的全貌:涵盖词类——形容词、副词、连词;根词种类——形容词、副词,还有名词、代词和动词,副词有普通副词、时间副词、肯定副词和否定副词等;口语词渐多。在汉语语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副词“从组合能力看,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版,275页),但在近几年的口语和通俗文学新作中,出现了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这种现象,目前正有蔓延之势。那么,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性成语如何呢?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语法的教学和研究中,人们特别喜欢讲活用。当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用在名词的地方,就说是动词或形容词活用成名词。相反,一个名词或形容词用在动词的地方,就说是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简虽简单,但在有些情况下,活用说似乎不能令人满意。如,《史记》中有“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的句子,句中的“坚”和“锐”是形容词,但由于分别用在动词“披”和“执”的后面,构成动宾关系,于是  相似文献   

12.
1.这双鞋子对我来说实在太大了。误:Theshoesaretoomuchbigforme.正:Theshoesaremuchtoobigforme.析:muchtoo和toomuch都作“太”解,但两者不可混用。muchtoo是副词词组,作“(实在)太”解,修饰副词或形容词。toomuch可用作代词或副词,修饰不可数名词或修饰行为动词。2.我们跑得不够快,没赶上火车。误:Wedidntrunenoughfasttocatchthetrain.正:Wedidntrunfastenoughtocatchthetrain.析:enough作形容词用时,可位于名词之前,也可位于名词之后;enough作副词用时,需将它放在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副词之后。上句中的enough为副词。3.杰克,请把今天…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我们初中英语中已经学习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其用法大多要求学生掌握。其中还有一些属同根词,很容易混淆,学生必须依据其用法之不同辨别运用。在此,将形容词、副词用法比较小结如下: 一、形容词、副词都起修饰作用,但其修饰的对象不同。形容词修饰名词、代词。作定语;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及副词,作状语。其次,形容词在句中位于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前面,而副词修饰动词时位于动词后面。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则一般置于被修饰词前面。例如: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改学生作文,时不时见到同学们喜欢用一种“副名结构”的词。这种词可不可以用呢?请让我先谈点对这种“副名结构”现象的了解、看法和认识等。在现代汉语中,副词一般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而不修饰名词,可在古汉语中和现代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副词也修饰名词,构成一种“副名结构”。这种现象,在中学课本里也可见到,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惟吾德馨”,副词“惟”后的名词短语“吾德”就活用了,可理解为“吾有德”之意。在元代以来的白话作品中,此种用法并未间断。如关汉卿的《拜月亭》二折:“俺这梦魂无夜不辽阳。”佚名的《刘弘嫁婢》…  相似文献   

15.
教《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一、比较中学会辨别: 教材把副词的集中类型和功能交织在一起讲,既说它修饰动词、形容词,又说它修饰名词(见初中《语文》第二册)。如果硬搬,学生只会坠于五里云雾。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副词的类型后,着手比较: 没有(动词)教师没有(副词)看见  相似文献   

16.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它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或形容词,但它不能带宾语,不能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而动词是表示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大多能带宾语,常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如果一个短语或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词那些特点,反倒具备了动词的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1.名词后带宾语,该名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高一、back的用法back可用作名词、副词、形容词和动词,具体用法如下。1.作名词用时,意为“后背”,“后面”或“后部”。例如:Hisbackhurtyesterday.昨天他的后背痛。Doyouknowthelittleboyonhisback?你认识他背上的那个小男孩吗?Meimeisitsinthebackoftheclassroom.梅梅坐在教室的后面。2.back用作副词时,意为“返回”或“向后”。back还可以和一些动词一起构成短语动词,如:beback(返回),comeback(回来),goback(回去),getback(返回),bringback(拿回来),takeback(收回),fightback(回击)等。例如:ItsSeptembernow.Weareallbackatschool.现…  相似文献   

20.
高中第二册语文课本中古汉语语法知识短文《文言词的一些用法》,对“名词用作状语”作了如下概述: “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这段文字共三句话,首句解说状语的一般位置和作用,指出状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次句说明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尾句则转而说明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