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美,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是每个人的天性,美无时无刻不在激荡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身心的愉悦为基  相似文献   

2.
嵇玉梅 《人民教育》2020,(19):75-76
<正>看这所学校,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实现教育的"内涵美"。芙蓉小学是一所有着86年办学历史的老学校,历史底蕴极其深厚。芙蓉小学又是一所新学校,我们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中不断梳理、明晰现代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尚美"的"芙蓉文化"。我们把"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作为"芙蓉文化"的育人目标,以"精耕细作,静待花开"的育人理念为每个少年的成长培根育魂。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一种特殊的境界,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美。平平淡淡才是真。  相似文献   

4.
<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章即使立意再新颖、思想再深刻,如果语言不出色,也难称佳作。富有文采的表达,能够使文章展现出意境美、情趣美或哲理美。一、朴素见真情作文的语言,不要过分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注重其内蕴的深刻性。朴素自然的表达,具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素洁之美,往往能够更真切地传情达意。如,优秀作文《没想到我如此幸运》中的片段:  相似文献   

5.
音乐艺术中始终推崇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人声歌唱,认为歌唱是可以充分地表达人类的各种情绪、情感和思想的。各种乐器的表演都以最富有表现力的人声为最终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识鉴>中有这样一段叙事:大司马桓温有一天问参军孟嘉:"听艺妓演唱,为什么拉的琴没有吹的笛子好听,而吹的笛子又没有唱的好听?"孟嘉回答说:"那是因为‘吹'比‘拉'接近自然,而‘唱'又比‘吹'更接近自然."("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渐近自然耳.")"自然",在这里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天然状态."唱",出自人的发音器官,原为心声,不假于物,当然是最动听的.这可以说是音乐的"生态观"了.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美,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强健的强大源泉"。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身心的愉悦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作品中的美,发挥语文的审美功能,让学生的精神在美的世界里徜徉。但听课多了,就觉得课堂上华而不实的东西太多,形式的东西太多。如学习《鸟的天堂》,或凭借美轮美奂的多媒体课件一灌到底,或任由学生装模做样地讨论,或师生进行"才艺展示",或热热闹闹当"导游"……可谓琳琅满目,花样繁  相似文献   

8.
当手术刀在一张张脸上刻下精致的轮廓我却怀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素之美;当高耸的大厦直插云天,闪烁的霓虹点亮夜空,我却怀念沐浴在古典甘露中的厚重之美。我们自己,连同我们的城市携着价值观向现代化疾驰,却与真正的美渐行渐远。站在"小资"的洪流中,我多么渴望回到原点。渴望回到人类审美的原点,回到倾听灵魂的声音的时光。不久前爆出惊人消息:"暴走妈妈"陈玉蓉整容了!我在网上翻看陈玉蓉的照片,心中感慨万千。以前的陈玉蓉虽称不上美丽,却因母爱而披上了三月的蓓蕾缀成的铠甲  相似文献   

9.
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美,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苏霍姆林斯基则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是每个人的天性,美无时无刻不在激荡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家长的革命     
《课外阅读》2010,(8):32-32,33
音乐中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就是说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人声,真正能打动人的东西,还是有血有肉的东西,是充实的生命,是与众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彭烨 《广东教育》2008,(3):61-62
学生作文当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情感自由流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个性自由绽放,于是,便有学生作文时的"情感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相似文献   

12.
叶松 《广西教育》2013,(26):95-95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合唱教学主要包括欣赏、演唱、表演三个环节,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是对音色的赞美,丝指的是弹拨乐器,竹指的是吹奏乐器,肉指的是人声。笔者认为,合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最美妙的人声,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实甫的语言艺术,一直为人称赞,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其实,这花间美人既有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华丽之美,又不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相似文献   

14.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 (打开配乐莲花画面 )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文字,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生: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生:杨万里还写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生: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生:王昌龄也写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生:唐代还有一个大诗人李商隐也写过:"留得残荷听雨声。"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很好,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鉴赏》2006,(7):24-24
赞叹荷花之美的诗我们读过不少,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但歌颂荷叶的篇章我们却读得不多,《荷叶咏》另辟蹊径,让荷叶走进了我们的视界。  相似文献   

16.
竹文化是根植在中国传统诗性文化土壤上的一种价值创造,它承接了孔子的诗教.这种诗教追求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因此,中国竹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诗性德育的价值.从孔子的"比德"和"三月不知肉味"到苏轼的"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的"种竹似培佳子弟"到个园的园林艺术;从传统社会的竹文化到市场经济中竹园宾馆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性文化的薪火相续,感受到了诗性德育的魅力.竹,常绿不衰,中通外直.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有一种善美合一的诗性之美,它是正直、虚心、有活力的人格象征,在竹的背后有一片陶冶人格的诗性的文化海洋.竹对人有着妙不可言的教化力量,它使道德境界涵蕴审美境界,审美境界附丽于道德境界,这种力量是理性所不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17.
<正>唐朝诗人李白有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呈现的是自然的美,我认为课堂教学也应追求真实、自然、和谐。一节好的随堂课不需要刻意地包装,简单精巧的设计、恰到好处的引导,也能使课堂渐入佳境,展示"简约而不简单"的精彩。随堂课亦如家常菜,它应该有以下特点:一、"营养全面"人们的日常膳食最讲究的是搭配得当,营养均衡,这样才利于消化、吸收,教学也是如此。平时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创意话题 西方著名美学家、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什么是美?有人说:“时髦就是美。”李白认为,朴素才是美,有诗为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有人说:生活是美好的。当你用善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时,当你用真诚的心去拥抱生活时,你会觉得这世界真美。这人间真好,这人们真可爱!当你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很天然,一切都很精彩,一切都很奇妙!  相似文献   

19.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句,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但是能说出"出水芙蓉"一词来历的人可能不多吧。据说这个清雅秀丽的成语出自谢灵运身上呢!一次,宋文帝  相似文献   

20.
资料库     
主宰世界的有三个要素,那就是智慧、光辉和力量! ——(德)歌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十分朴素的,因为朴素就是美。——(苏联)高尔基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