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传统农学看中国古代科学之有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讨论问题应该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回顾中国农学史,可以确认以下几项基本事实:  一、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同时产生了相应的农业技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总结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经验的专门著作——农书和以农业生产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农家。农学和农家的出现,标志着在长期农业生产中所积累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已经脱离了散在的状态而系统化了。从战国到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人中国以前,中国尚存和已佚的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广义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其卷帙之…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利用科学思想史与现象学科学哲学的资源,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科学范式: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并用现象科学来阐释中国古代科学的统一性。欧洲近代科学属于对象科学,它用"对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对象存在论的客观概念与客观逻辑来表达事物的客观知识;中国古代科学属于现象科学,它用"现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现象存在论的现象概念与现象逻辑来表达事物的现象知识。通过对元气论、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给出统一的科学阐释,本文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是一种具有独特理论形态的现象科学。  相似文献   

5.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上千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时,中国国民才开始认识到西方传来的“科学”的威力。从而不知是否情愿地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更多地是追随和盲从,不知建立科学体系和全民普及宣传。只是空乏一身热情。在赞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同时,坚持中国自远古时期就不乏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科学史纲》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科学技术,其上发展起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但是,今天发掘、研究中国古代科学遗产,决非只局限于发掘具体的成果。这是因为古代科技成果,在当时虽很先进,但在今日,其原理也只能放在中小学教科书中介绍。今天,我们发掘、研究古代科学遗产更多应着眼于发掘有民族特性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价  相似文献   

8.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上千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时,中国国民才开始认识到西方传来的"科学"的威力.从而不知是否情愿地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更多地是追随和盲从,不知建立科学体系和全民普及宣传,只是空乏一身热情.在赞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同时,坚持中国自远古时期就不乏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没有计时科学?当然有,而且一度非常先进.<红楼梦>里的"红豆词"就有一句:挨不明更漏.打更就是和欧洲铃钟塔相应的报时系统,而漏就是水钟.可是很惭愧的是,一直到最近,中国历史学者对本国科学发展的兴趣似乎要比对中国某皇帝喜宠的妃子的衣著或身材还要小,比如,对中国古代科学第一个作系统性研究的人是英国人李约瑟(Joseph Needham),他写的七大卷<中国科学及文化史>(1954年英国剑桥书局出版)奠定了对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并不是仅仅只有“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的文学情怀,也不仅仅只有书法,绘画,瓷器和刺绣,中国古代是有科技的!翻开《中国科技史》,每一页,每一项辉煌的成就都令世人瞩目、惊叹:完备准确的天象记录、世界一流的数学成果、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饮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曾指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马克思更是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一  相似文献   

11.
新近在网上看到一篇读《李约瑟文献50年》记,提到: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问世,使人们发现“被爱因斯坦判为不具备科学两大关键要素的中国,连冯友兰都论证为科学不毛之地的中国,却原来在近代以前是个富甲天下、璀璨耀目的科学大国。” 这种看法在我国早就存在,听起来  相似文献   

12.
13.
马晓彤 《科学学研究》2006,24(6):817-822
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论述广义与狭义两种科学观对“科学”的不同理解及两种不同的科学观对科学事业和人类理性的影响。从积极挖掘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促进科学新发展的角度,指出宜倡导广义科学观,并肯定中国古代科学的实际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4.
钟克 《今日科苑》2013,(2):57-62
科学与人类其他文明一样,通过积累和传播而得到发展。而传播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要受到社会的规范和制约。不同的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传播形式和效果。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兴衰与封建社会的兴衰是同步的。随着13世纪以后封建社会的停滞衰落,传统科学也差不多走进死胡同。19世纪西学东渐后,除中国医学外,其他各门科学皆与传统脱钩,汇入世界近代科学,重新起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里都包含着对中国逻辑的论述,或是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的逻辑思想,或将中国逻辑作为中国科学史的内容之一。这些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中国古代科学所包含的逻辑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逻辑分析。这些研究者与中国哲学史家、逻辑史家的研究有着一个共同的困惑:如果说逻辑是普遍的,并且逻辑的作用是思想的论证工具,那么,中国古代思想有没有论证工具?广义论证观念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逻辑提供了一个逻辑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钟克 《金秋科苑》2013,(4):94-98
(四)数学教育与数学传播 官方不重视数学教育,是数学发展停滞、数学知识难以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周朝,数学曾被列为“六艺”之一,规定为贵族子弟在学校学习的必修课程。唐朝武则天时很重视数学,将九章和其他九部算经规定为国子学的必修课,并将数学列入科举考试的科目。  相似文献   

17.
18.
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以科技实践为基础,以自然为认识的独立对象,进行自觉理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萌芽,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另一个可能方向.墨家科学的兴衰对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留在现象的描述阶段,缺乏实验手段去验证其普遍性.墨家科学为中国古代社会开辟了一条可能走向近代科学的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没有选择墨家令中国古代社会失去了一次可能发展近代科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问题与中国传统科学范式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库恩的科学范式论来看 ,以元气阴阳五行说为基础的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是构成中国传统科学范式的基本思想内核 ,它形成了中国传统科学中共同的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然而 ,由这种基本思想内核演进而成的中国传统科学范式 ,既有其合理性 ,也有其局限性 :合理性在于有利于中国传统科学的积累性和渐进性的发展 ;局限性在于从范式的原型遗传和原型控制方面否定了中国传统科学变革为近代科学的内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五行阴阳与气论——中国古代科技的起源与三大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生活中,阴阳、五行往往被视为封建迷信、伪科学,与占卜、算命相联系。其实阴阳、五行对中国古代科学贡献巨大,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阴阳、五行十分推崇,他说:“中国人科学思想包含着宇宙两种基本力量或原理,即阴和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