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政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落实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发展了党际民主和基层群众自治,干部人事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到目前为止,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未彻底实现,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2.
谈党政分工     
多年来,由于政治体制中党政职责不分,以党代政,党的各级组织在事实上包揽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经济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各种社会组织的事务,使它们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高度集权政治体制很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矛盾。也可以说,过时的、与社会主义建设不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最核心的问題是解决好党政分工问题。  相似文献   

3.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现代意义,至今仍对世界的政治体制产生深远影响。当前,中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为了顺利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回顾和借鉴人类文明中雅典民主政治的先进成果并力求去陈推新、继往开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尤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总病根”——权力过分集中——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既有经济、文化、外部世界的因素,也有传统政治体制本身的原因,因此需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总和,是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中美第三部门在发展规模、收入来源和法律地位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有政治体制、慈善观、政策与立法以及第三部门制度建设.加快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必须着眼于政治体制改革、慈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第三部门的自身建设和相关的法律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前的中国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财政状况相似,都遇到了财政危机。由于两国在变革前政治、经济的差异以及两国改革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的不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并未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财政体制也仍然是封建制度下的管理方式,只是把中央政府的财权下移,最终没有带来财政状况的改善,反而加剧了财政危机;而日本政府的明治维新改革是全方位的,进行了相对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俸禄制度以减少财政支出,改革地税以增加财政收入,扶持民间资本以开拓新税源,最终化解了财政危机,并建立了新的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教育发展的出路在于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走出发展教育的新路子。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强有力推动:一方面世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迫切要求教育进行全面改革,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也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育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改革应该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制度、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全面展开。要以体制改革为重点,同时进行其他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中国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已基本上完成了对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深刻改造,新的市场机制得到了全面的发育和培养,并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的发展新阶段。然而由于我国的体制改革从发动到推进都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的,而且在社会实践方面的迅速发展,也是缺乏必要的全社会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准备,所以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后,深层次的实际问题就必然会出现,成为影响我国今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这些问题在当前的改革中集中地反映在:1.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2.政府职能转变与政治体制的改革;3.农业问题与社会流动人口的管理;4.法制建设与社会秩序的构建;5.教育投入与社会文明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政治中充满了引用故事和实施故事制度的行为,成为许多政治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皇帝和官僚在政治斗争中利用故事作为实现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工具,并凭借政治实力的密切配合取胜。故事之争使政治斗争公开化,政治派别明朗化,这是古代政治斗争的主要公开形式之一。故事制度的政治作用完成了古代政治体制的许多重要机制,从而使得几千年来的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能够延续、重复和演化。  相似文献   

10.
放权让利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它的典型结果表现为:政府行政职能的相对弱化;对国有经济内部的“分权”和对非国有经济的“放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逐步触及到了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的矛盾与症结,使得放权让利这种政策渐渐显得力不从心。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这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终于突破了放权让利的旧思路,从此转向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现代财政制度、现代金融制度、现代政府制度为基础的制度创新的改革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报告在论述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时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这一目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激发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就成了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明确任务和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2.
"省直管县"是近年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话题。2009年7月9日,财政部公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即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别从制度变迁的一般模型、主体和源泉深入探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优越性和滞后性。以帕累托最优为依据确认"省直管县"的必然性,通过制度的需求和供给考察其可行性,并通过制度变迁的方式分析时滞性问题,主要通过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明确不同区域对于"省直管县"改革的适应效率。综合对制度成本和制度收益的比较研究分析,认为,"省直管县"是对"市管县"体制的一种修正和完善,而不是彻底否定,二者在空间上可以并存,不加区分地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很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所有制改革初期的动力来源于"稳定"和"发展"两大诉求,并在"扶助型政府"的领导下选择了先增量改革、后存量改革的改革路径。目前,中国国有经济的高利润主要来源于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且其生产效率仍然低于非国有经济。政府的不恰当干预造成国有经济在某些行业的过高垄断,进而导致市场竞争的扭曲和的国民经济的损失。因此,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转轨历程还未终结,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即弱化和消除国有经济在所有非自然垄断及战略性行业的垄断。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重点在存量调整,必须解决改革中既得利益者的权力寻租问题。但是,目前中国深化所有制改革的动力不足,应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来凝聚经济体制改革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改变,这些情况在函授夜大学员中也都存在。世纪之交函授学员的种种新思想,新苗头,对函授夜大学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加强对函授夜大学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科技产业也同样面临着如何理顺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  相似文献   

16.
理顺政府和高校的关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笔者分析了我国大学教学评估背景下政府和公立高校关系的现状,由此提出了正确处理好"政校关系"的战略设想:改革政府,政府扮演好"资源提供者"、"规则制定者"和"质量保证者";加强立法;建立救济制度和教育评估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正处在“两个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要发展、改革要深化、社会要稳定;另一方面社会领域中的混乱现象严重困扰着我们.笔者认为,从政治角度对改革进行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必须看到,政治体制改革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唐朝的繁盛成强是与其合理优良的政治体制分不开的.唐实行集体宰相制度,完善了隋朝建立的三省制度,中书主决策、门下主审议、尚书主执行,三省分权制衡.为避免三省间的龃龉或推诿,唐建立政事堂议政机制,实现了三省之间的协调运行.这一优良政治体制对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调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着"东方经验"之美称。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调解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法院调解制度的诸多弊端日益凸显,如法官出于绩效考核的考虑,会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当事人,出现"和稀泥"、"以压促调"、"以判压调"、"以拖促调"等异化现象。为此,必须进一步规范法院调解程序,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让法院调解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更加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正式发表后,中央政府《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也相继发表。通过学习上述两个文件的精神,我的突出感觉是我国改革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基本结束,而以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全面改革阶段,"十一五"将是我国全面改革的第二个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