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思想来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重点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要写得简略些。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也是有“法”可循的,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姚海婴 《新作文》2004,(7):83-84
寓言是最古老的体之一。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巴比伦苏美尔人楔形字书写中记载的哀悼牧羊神坦木兹的寓言诗算起.寓言迄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学史家习惯上把中国、古希腊和印度并称为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活像烂漫山花,像七色彩虹,充满着情趣,充满着浪漫。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上,中学生接触了许多新人新事,产生了许多新感觉,可以说,这些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可是,为什么有些同学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呢?原因之一就是不善于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材料,不懂得把自己掌握的材料灵活地应用在作文里。那么,怎样选择作文的材料呢?  相似文献   

4.
写章如果平铺直叙.死气沉沉.就会使读生厌;如果波澜横生、跌宕生姿,就能激发读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杜亚群 《中文自修》2005,(10):48-50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皆相联,你中有我,强中有你。社会是关系的社会,世界是关系的世界,宇宙是关系的宇宙。关系,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关系型话题,五花八门,说不尽,道不完。你是否曾为辨不清事物间的关系而犯愁?你是否曾为关系型话题作文而苦恼?别着急。只要懂得“三思”而行,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7.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小小说的特点在于一个“小”字。一般来说,小小说大都为千字左右,也有的只有三四百字,甚或几十字。小小说要写得短小,就要做到精致入微,就需要在“微雕”上下功夫;或者说,就要在立意、构思、选材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何咸钧 《现代语文》2006,(5):114-114
话题作文以其开放灵活丰富新颖,便于考生自我发挥、自我张扬、展示才情而受到广泛欢迎,每年的高考更是佳作迭出,异彩纷呈,但在这热闹非凡的背后,我们不能不看到更多的平作庸作劣作,它们构思俗套,结构凌乱,语言稚气自不必说,思想的粗鄙陋俗,感情的矫饰拙劣更是让我们这些来自一线的阅卷者在不忍卒读的同时汗颜不已。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面对话题,能大处着眼,高处立意,充分展示思想的深刻、情感的真挚,而不是显出思想的稚气、心理的小气、情感的俗气呢?  相似文献   

9.
朱立安 《新作文》2004,(9):25-26
议论分散、思路狭窄、浅尝辄止、人云亦云是中学生议论写作的痼疾。对此,许多教师开出了诸如观点和材料统一、抓住事物本质、言人所未言之类的“良方”.但结果仍是治而不愈。笔以为。这主要因为教师号脉不准,没有触及议论写作的灵魂——概念,开出的方子也药不对症。有鉴于此。本试图从概念的角度分析上述病症的根源,并找到祛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德坤 《新作文》2004,(11):21-22
“三例法”(有人称之为“三叠法”)作为一种作创新技法,起源于古琴曲“阳关三叠”。歌词为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两出阳关无故人。”“三例”是指选取三个媳型材料(事例、言语均可):“三叠”是指三个层面,或三个角度。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使用此法,使得章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蕴丰厚,脉络分明,层次井然。章因厚重而大气,因大气而“抢眼”。  相似文献   

11.
12.
&;#215;&;#215;散记;云山散记;  相似文献   

13.
14.
学生作文虚假的严重问题由来己久。为什么痼疾难愈?主要原因恐怕是语文教学界在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最近读到吴志平老师《正确认识学生作文的“虚假”》一文(本刊2001年第7期),笔者感到吴老师的观点有许多可商榷之处,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进行讨论。 作文有许多要求,有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基本要求是什么?是写真实!为什么?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从作文练习的目的来提出的。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表达不仅是语义形式的问题,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重视写文章,文章也写得好,这是中国人很自豪、外国人也经常奉承的.中国人把写文章看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确实,文章写了几千年,文明也忽闪忽闪地延续了几千年,正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从夏桀商纣一直到俺孔庆东,望的还是那个月,摆弄的还是那些字儿.  相似文献   

16.
一些中学生作文,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如写山高,不外乎“高得很”、“非常高”、“高极了”、“太高了”、“高得不得了”;如写某人好,免不了“好得很”、“非常好”、“好极了”、“太好了”、“好得不得了”。这山究竟有多高,这人到底怎样好?无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可言。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描写,不善于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经常翻阅有关作文指导方面的文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提到要开拓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就要开展一些课外、校外活动,为写作准备素材。一位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一文中就提到,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他带学生游株洲的“奔龙公园”、岳阳君山、岳阳楼等名胜景区,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水的无限风光,领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相信这位教师说的全都是实情,但我依然对很多人所说的“以活动激趣”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