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城乡一体化是发展市场经济,深化城乡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猛烈地冲破了城乡对立、分割的体制,城乡从封闭走向开放,走向联合与协作,城乡联系显著增强,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目前城乡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虽然城乡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说仍处于扭曲状态,城乡协调、融合发展格局远未形成,“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思维定势还有相当市场。随着我国城乡改革向纵深不断推进,市场机制作用的领域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是其中重要内容。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城乡统筹不等于城乡统一,从城乡统筹到城乡统一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实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实践中,要确立正确理念,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把统筹城乡就业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姚建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18-19,61
城乡差距扩大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挑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和有力措施,扼制城乡差距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城乡融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与大西安都市区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城乡关系演变和发展的回顾,指出我国城乡关系正处于从城乡对立、城乡差距过大,向城乡融合、城乡一体转变,适时采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今后城乡发展政策的必然选择。以西安地区发展为案例,提出了建设大西安都市区的设想.以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障碍。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支农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改革和调整乡镇企业,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发展;整合城乡资源,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构建城乡平等和谐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城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在城乡教育实践的百年探索中,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历经萌芽探索期、波动发展期、问题凸显期、协调推进期、均衡发展期和融合发展期等历史阶段,整体呈现由低向高的波动式演进特点。从城乡教育政策的百年实践分析,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显著提升了城乡教育质量,有序扩大了城乡教育规模,全面提升了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效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百年改革探索表明,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全面有力的政治领导、实事求是的政策风格、渐进式的改革路径、统筹发展的实施机制。新时期,这仍然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实践向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奋进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城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共同提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建立城乡合作教研支持系统,探索城乡合作教研模式,建立城乡合作教研激励机制,能促使教师积极对各种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促使教师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将有利于丰富城乡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在对当前诸多媒体将城乡学校捆绑发展等同于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话语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概念、目标及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三个理论前提,以此来澄清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认识,更好的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大国的国情、“三农”问题、城乡差距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的解决都有赖于城乡的统筹发展,我们应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农民和市民待遇;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城乡统筹就业机制的条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统筹就业是一个利益协调和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问题,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问题,是当前中国政府和不少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建立城乡统筹就业的基本理论分析模型,在政府、企业、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下,分析和论证政府、企业、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在城乡统筹就业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分析城乡统筹就业的约束条件,提出政府收入、经济增长、人力资源本结构是约束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因素,实现城乡统筹就业的关键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说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提高,是决定城乡统筹就业的根本条件,也是城乡统筹就业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自尊、应对方式的调查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扬州四所高校4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人口特征对大学生的学生生活满意度、自尊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分析自尊、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高自尊、积极应对方式是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自尊和积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对老年被征地农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脱离了依赖土地的生产方式之后,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奠定了老年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基础.在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中,由于需要熟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以及在城市居住环境中新的交往方式都对老年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因此,老年被征地农民适应失地后生活方式的目标与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老年被征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的过程.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逐步消逝,以土地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而老年被征地农民在晚年的生活方式上也要有适合城镇化模式的养老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人们对体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完全融进当代女大学生的生活,形成了她们为实现体育生活化而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的特定生活模式。当代女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体育生活方式、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生活价值观和体育生活效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转变体育生活方式 促进身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从中总结出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以及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从而得出转变体育生活方式能够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结论。旨在说明转变体育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并对它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生业方式是适应生活环境与生产实践形成的,以衣、食、住、行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方式。由于生活环境与生产实践的不同,生业方式也形成不同的模式和特色。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不同的生业方式也产生不同的生态功能,如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狩猎文明、游牧文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狩猎、游牧生业方式会较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而把自然界当作改造对象、征服对象的工业文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业化的生业方式对生态环境则起较大的破坏作用等。生业方式是生态化的,早期蒙古的经济生活决定了其生业方式的生态化,这一点也能从能量学原理和种群学说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6.
林丹 《教育发展研究》2007,29(12):46-50
"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内部根源.事实上,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职业幸福感来源于他所经历的职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还需要一个基本前提--教学欲望.教学欲望与教师自身教育经历、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的个性密切相关.然而,"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目前还只能是一种追求和理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达成只能是一种有限行为.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教师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教师生活方式的特殊性,是知识分子角色要求的独特性、大学组织的独特性及教育工作的独特性在大学教师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大学教师在生活价值、生活内容和生活态度等方面所具有的总体特征。它表现为日常生活的朴素性、学术生活的创新性、道德与信仰生活的自觉性和社会生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8.
白沙集中大量的咏酒诗, 它们表现出浓烈的主体意识与生命情调。主要体现在: 抒发自得的逸兴浓情; 表现诚挚、融洽的友情; 陶然忘机的诗酒之乐; 表白高洁、自由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离不开对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的观察。因为,在一个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中展现了人、社会、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族村落里传统生活方式进行了细致观察与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应付方式、核心自我评价和人生意义呈显著正相关;(2)应付方式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核心自我评价和人生意义在应付方式影响学习动机中起链式双中介作用,其中应付方式通过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从而进一步影响学习动机这一中介路径的中介效果量最大。本研究为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改善大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