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云儒 《新闻知识》2003,(11):19-20
事情似乎有点不好理解:两位早已过了偶像崇拜年龄的记者、作家,在传主原野本人并不支持的情况下,用一二十年时间追踪他、采访他,积累有关他的资料,热忱执著地要把他推介给传媒界的同道,推介给社会,而现在终于把他写了出来。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直陈对这个人的折服和“崇拜”,别人可以不明何以会如此,我却略知就里。我了解原野这个人,我们在陕西的主流媒体共事多年,算起来他还是早我两年的学兄。再往白里说吧,我本人就是被他折服的人群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问:好多人在您的推荐之下,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但读过后觉得您对他的评价太高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陈丹青:我说出了我自己的评价,读者的评价应该各不相同吧。网上朋友对我的推介词多有批评,倒在意料中。人家还没见书,高调推介,自然是犯忌的。可是鉴于今天市场上的文学处  相似文献   

3.
啄露而歌     
在一个又一个细雨如麻或月光如水的深夜,我都在读鲍尔吉原野的散文,那本《掌心化雪》让我一遍一遍看不够。只有选择这样万籁俱静的深夜才适合读原野的书:青草上露水正在凝结成珍珠,窗外的月光像洗旧厂的白绸子,房檐上燕巢里雀儿呢喃,孩子们正在妈妈怀中梦见吃云彩的长颈鹿。这时候我们读原野,总能听到长夜深处隐约传来一缕歌声,亡来自于书页间,来自于蒙古人鲍尔吉原野高贵。诗意、一尘不染的心灵。潜意识里,我总把他当成一名歌手,像德德玛、腾格尔一样来自蒙古高原、来自蓝天白云之下草木牛羊之上的歌手,嗓音优美动人,就像他笔…  相似文献   

4.
年逾花甲的上海《劳动报》编辑顾宪龄从事新闻工作多年。1990年,他将自己40年来的作品结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陈丕显同志亲笔题写了书名:《夏日的原野》。全书共22万7千字,分为“艺海行舟(评论、随笔)”、“满目星辰(新闻作品)”、“一代风流”(报告文学)”三大部分。顾宪龄近年身患重病,这本集子是他利用手术前后的空隙时间编选而成的。《劳动报》前总编辑邹一兵在序中写道:“顾宪龄是在手术后把他的《夏日的原野》的书稿给我的。那时,他还在病床上,很虚弱。我为他不倦的追求所感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他们(本来生活网CEO喻华峰等人)来果园找我们合作,正好我们也想把橙子销到北京等大城市。考虑到现在很多人希望不用去超市就能买到水果,喻华峰说他们搞电子商务的可以直接送货到别人家里,我们就谈成了。第一年卖了200吨橙子,实在太少了,但开头开得好,第二年我们本来答应给他2000吨,但我们这边不够卖,只给了他1400吨,今年能够保证给他1600吨,到明后年可能还会慢慢增加。后来我跟他本人见面很少了,业务方面的事都是子孙辈在跟他们打交道,他们之间联系得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在现在果园的基础上扩大3倍种植面积,但是扩大  相似文献   

6.
赞美他     
我想写篇短文赞美他,赞美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一个图书管理员……那天,我刚在图书馆的科技阅览室坐定,就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回头一看,跟前站着一个瘦小的老人。他瘦削的脸,深邃的黑眼睛,配着那两道花白的剑眉,显得真有几分狠劲。我的心往下一沉,啊,又是他! 他朝我点点头:“跟我来!”我想:唉!怎么就达样没完没了呢!同时,禁不住暗暗骂了一句:你这个小图书管理员,有什么了不起! 上次,就是这个人给了我很大的难堪,我把两张演算稿纸揉成团,随手扔在地上。  相似文献   

7.
王揖同志去世了,近五十年来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友就这样匆匆离开我们了。大约在他去世的两个星期之前,他曾经两次到我家里来,和我谈到他最近工作的情况。一次谈到他负责筹备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就是纪念延安时期同在延安城东清凉山工作的《解放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和出版局等单位的一个纪念馆。他说这个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已经快好了,10月就叫以开馆了。他还拿来了他最近写成的两篇文章给我看。一篇是讲延安《新中华报》的创办经过,一篇是讲延安《解放日报》在1942年是怎样进行改革的。他很高兴地告诉我,总算把他在延安工作期间这两件大事写出来了。还有一次是同我谈到筹建新闻中心大楼的问题。他当时很乐观地告诉我,新闻大楼的修建方案已经经国务院和书记处的同志批准了,已经送到北京市政府去了,很快北京市政府就要开会把这个事情敲定了。这两次谈话他心情很愉快、很开朗,回想起来,情景宛如昨日。想不到这竟是我们的诀别谈话,而他的两篇文章竟是最后遗作,那个新闻中心大楼也成了他未竟的遗愿!我知道他犯病人医院是在他入院以后的第二天,  相似文献   

8.
陈原同志离开商务印书馆领导岗位两个月后,即1983年3月2日给我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一直保存在我身边二十多年,我视其为一封对我来说十分珍贵的信。每当我阅读他的大作、回忆同他在商务共事的岁月、看他的书写读后感、在他病重住院前去探视,或参加陈原作品研讨会时,我都会把信找出来,细细地看上一遍;回顾他对商务印书馆和我本人的关爱,咀嚼他在信中表达的对出版改革的愿景,感佩他在深夜不顾疲劳为商务的发展倾心构思的精神。这次,浙江文艺出版社在京召开陈原遗作《我的小屋,我的梦》出版座谈会,会前我又把信认真地看了一遍,肯定地说,这封信也…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奖已举办17届。该奖项的获奖作品是众多新闻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人在新闻学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这些作品中获益甚多。我始终认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观照、研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给新闻人和新闻学人以诸多启发。于是,我在本院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中提出了上述动议,得到了他们的踊跃响应。六位同学有志于此,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写作、推敲、磨炼,遂有了"六人谈"。现推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奖已举办17届。该奖项的获奖作品是众多新闻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人在新闻学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这些作品中获益甚多。我始终认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观照、研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给新闻人和新闻学人以诸多启发。于是,我在本院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中提出了上述动议,得到了他们的踊跃响应。六位同学有志于此,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写作、推敲、磨炼,遂有了"六人谈"。现推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奖已举办17届。该奖项的获奖作品是众多新闻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人在新闻学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这些作品中获益甚多。我始终认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观照、研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给新闻人和新闻学人以诸多启发。于是,我在本院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中提出了上述动议,得到了他们的踊跃响应。六位同学有志于此,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写作、推敲、磨炼,遂有了"六人谈"。现推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奖已举办17届。该奖项的获奖作品是众多新闻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人在新闻学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这些作品中获益甚多。我始终认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观照、研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给新闻人和新闻学人以诸多启发。于是,我在本院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中提出了上述动议,得到了他们的踊跃响应。六位同学有志于此,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写作、推敲、磨炼,遂有了"六人谈"。现推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奖已举办17届。该奖项的获奖作品是众多新闻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人在新闻学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这些作品中获益甚多。我始终认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观照、研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给新闻人和新闻学人以诸多启发。于是,我在本院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中提出了上述动议,得到了他们的踊跃响应。六位同学有志于此,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写作、推敲、磨炼,遂有了"六人谈"。现推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奖已举办17届。该奖项的获奖作品是众多新闻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人在新闻学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这些作品中获益甚多。我始终认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观照、研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给新闻人和新闻学人以诸多启发。于是,我在本院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中提出了上述动议,得到了他们的踊跃响应。六位同学有志于此,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写作、推敲、磨炼,遂有了"六人谈"。现推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儒雅绅士     
5、6年前,在中国广告节的颁奖典礼上,第一次见到赵总,当时赵总的翩翩风采和绅士风度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人与人的缘分特别奇怪,有的人见过无数次,却总也记不住,可有的人只要见一次就会留下很深的记忆,我和赵总就属于后者。记得在第一次的活动中,他耐心、和蔼并无私的把自己的朋友和熟人介绍给我这个广告圈里的新人,当时的我还对广告界一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17.
某综合仓库政委李庆年,被人们誉为“分部一支笔”。李庆年这个名字在报刊上没少看到。没见到他本人之前,原以为他是个专业作家,没想到他就在离自己单位不到20公里的一个仓库担任政委。崇敬之余,采访他的念头终于再也无法控制了,于是,经同办公室陈干事的引见,见到了这位令我崇敬已久的人。初见李庆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特别是满脸胡老子,让人感到他一副老相,与他那文风以及被人称作为“分部一支笔”的绰号怎么也对不上。然而,当翻开李政委的那几棍子剪报册以及那提获奖证书和那即将出…  相似文献   

18.
暗香 《新闻天地》2008,(5):56-56
小时候我是远近闻名的象棋神童,村子里除了东头歪脖子树下支棋摊的赵老蔫外,没有人是我的对手。包括我英明神武的父亲。之所以说父亲英明神武.是因为他是小队长。在农村,小队长是颇受人尊敬的“头衔”,他可以给人记工分,可以给人分配农活,可以瞪上一眼就把吵的天翻地覆的两个人分开,反正一切芝麻小西瓜大的事情都归他管。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6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我却意义非凡,在为一位查档者提供了他所需档案材料后,本人累计接待查档者正好满10000人。我很激动,也很骄傲。六年来,查档利用工作使我变成了一个平心静气、耐心细致、喜欢钻研业务的档案人,我感谢这个岗位,真心喜欢和珍惜这  相似文献   

20.
曹禺老师写《原野》是开辟了艺术的另一个新天地。他说:“《原野》的写作是又一种路子。”这部戏里,集中写了仇虎的仇恨与复仇。作者的独到之处在于把主人公的灵魂刻画得非常深入和细致,也就是把这个人的复仇心理的激烈冲突描写得淋漓尽至,惊心动魄。看过以后,使观众真切地感到封建文化的积淀有多么的深厚沉重,多么的无法改变。同时,这里所有人物性格的刻画几乎都是扭曲的、变形的、奇异的、怪诞的,既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又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因素。比如,仇虎的“眼里闪出凶狠、狡恶、讥诈与嫉恨,是个刚从地狱里逃出来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