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首先必需有明确的教育发展观,离开一定的发展观而去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教育发展规划即是教育发展观的展开。教育发展观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教育发展规划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而科学的发展观必然是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根据,以未来...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的发生呼唤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正是两个极端的发展观所导致,一是宿命观导致的非发展的发展观,另一个是极端利己主义支配的"反发展的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首先是要在其指导下安排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发展目的是一个终极意义上的问题,发展目的决定着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手段。以GDP为指向的发展观虽然也有其合理性,但导致的负面结果是重物不重人,只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忽略了发展质量、社会分配、环境成本等内涵因素。以GNH为指向的发展观是对GDP发展观的纠偏,是既重物又重人的发展观。在终极意义上,发展目的是人类共同福祉的最大化,是人在本质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是:要消灭私有制,消除旧式分工;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要科学衡量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果必须由GDP发展观转变到GNH发展观,并以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流动的现代性。纵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不管是在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以发展哲学的角度看,从革命的发展观、改革开放的发展观、努力建设执政党的发展观,到今天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不仅突出地显示着哲学逻辑的延伸和现代性的强烈要求,而且充分地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忠实于实践的气魄、智慧与追求,当然,这更集中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发展的成熟与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在现实践行上的困境首先需要理论上的突破来解决,其发展的实质和方向是生态化。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人们在思维上进入生态系统,成为“理性生态人”,并逐步实现人的活动、社会活动的生态化。与之相应,这一动态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突显3个方面的生态特征:最优化的发展观,理性的可持续观与和谐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观。发展观规范着成人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发展是发展观的发展体现。在对发展观进行历史检视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观的角度即从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的和发展动力方面对成人教育发展本质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一两种发展观的可比性考察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便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推进着各方面的长足发展。但在社会发展的取向上,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发展观。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和“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本然的对立。而在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宣言》和《行动纲领》以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始终占据强有力的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即使在哥本哈根本会议使发展观跨入“以人为中心”的新阶段之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仍然像一个徘徊不去的幽灵,继续发挥着潜在和巨大的影响力。显而易见,“以物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李晓 《教师》2008,(12):104-105
用发展现来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存在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剔的基本观点。可持续发展对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人为主体的辩证发展观,是整合了其中科学、合理的成分而确立的更科学的发展观。正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主-客”关系的框架内进行分析理解,人有“内在价值”而其他自然物只有“外在价值”,因此要重视并恰当地把握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对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需要变革传统的发展观,其关键就在于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孕育和催生了科学发展观,它构成全面小康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其他各种观念变革的主导思想。政绩观、经济发展观、人的发展观等观念的变革,都应当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一种重民、爱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最精彩部分。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民本观”,它是统治者的用民之道和御民之术。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政治实践,是民本本位在当代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12.
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人的生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实践突出了科学技术等智能性因素的作用,将人才的重要性彰显了出来,人才强国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对现代实践发展要求的一种反映,也为我们深入思考马克思关于人的生产理论打开了理论空间。人口生产、人才生产、具有个性的人的生产,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生产的三个层面,将三者统一起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结构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质量、结构三大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人才结构优化方案可使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整体功能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努力创造促进人的发展基本条件几方面,阐明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相辅相承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高校现代远程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高校远程教育自身存在的思想认识、定位、资源建设、从业队伍、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自身的调整与完善,与国民教育协同发展,促进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临沂师范学院的办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科学的发展观应该包含如下内容: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坚持扩大外延求发展;以教书育人为主导,坚持完善高校功能求发展;以正确方向为保证,坚持全面育人求发展;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大学生成长和高等教育规律,努力拓展教育途径,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有效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关系的基础,人需要的全面性决定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性。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阶段这一现实,因此,必须思考以当前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若干因素入手,本着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逐步构建和谐社会。本文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人的本质属性和影响和谐社会的因素,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键、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在谈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首先应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高度看,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前提是让低收入者增收,进而使更多人增收,尤其要设法增加农民收入。鉴于当前农民的权利贫困现状,消除制度性歧视,创建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完善农民权利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略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以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协调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与人的关系,完善人的生存环境,逐渐增进人民福祉为手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它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凸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它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目的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培养出能实施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者、实践者和有道德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