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隐喻观进行了阐释,重点介绍了塞尔隐喻理论的三大步骤、八项原则,指出塞尔隐喻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力图将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区别开来;存在释义需要和释义缺乏之间的矛盾;无法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行为。从修辞学的角度看。隐喻表现为一种修辞格,它在一种事物的暗示下谈论另一种事物。“谈论”意在挑明隐喻是一种语盲现象;“事物”意指任何物体或情态;“暗示”意在表明隐喻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  相似文献   

3.
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以及哲学中无所不在 ,是当代语言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正确巧妙地动用和深刻透彻地理解隐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图说明相似性是解读隐喻的依据 ,并对隐喻中事物之间的形状 ,行为动作以及特性相似性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4.
高维  王安雯 《中学教育》2021,18(2):53-64
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人类文化中.承载着人类文化精华的中小学教材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隐喻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共有169个隐喻,平均每课有3.2个隐喻.这些隐喻的源域主要是生活中的事物和行为以及自然事物和现象,目标域涉及个体(学生)、青春、梦想、生命(人生)、他...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本质在于借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分析、感知、描绘另一类事物.隐喻既是一种言语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过程,同时它还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语言不能包括全部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语言在动作内化为思维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语言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隐喻解读的依据——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以及哲学中无所不在,是当代语言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正确巧妙地动用和深刻透彻地理解隐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试图说明相似性是解读隐喻的依据,并对隐喻中事物之间的形状,行为动作以及特性相似性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7.
修辞学中将隐喻定义为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为人们看待世界和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文章主要分析了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修辞学中将隐喻定义为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为人们看待世界和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文章主要分析了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是建构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隐喻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语言的主要形式。通过隐喻,教师可以建构和传达他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和感受。在创作的关于教育爱的文章中,31名小学教师中有26人使用了隐喻,共计47个。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人类及其行为、自然事物、生活事物三种类型。具体包括爱是灵魂和生命、爱是母爱/父爱、爱是旅行、爱是种子、爱是水、爱是阳光、爱是基石、爱是桥梁、爱是钥匙、爱是灯火、爱是动力等13种隐喻。这些隐喻对教育爱的内涵、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建构,扩展着我们对教育爱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汉英经济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和隐喻表达,这些隐喻表达是构成词汇多义性的重要理据。Lakoff & Johnson在其著名的隐喻理论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给隐喻下了这样的定义:隐喻是人们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越来越复杂,理解的概念也越来越抽象。这些抽象的概念常常需要人们借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进行表达。这样,在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形成了一种投射。这种不同概念之间的映射正是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是隐喻的灵魂,不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便无法解释两个不同事物如何在人的观念之中联系起来,也无法解释人们对隐喻理解的深层机制,形态与空间对引起相应的不知觉效应和认识过程,从而完成隐喻功能,而隐喻功能在空间中常以格式塔结构显示。  相似文献   

14.
“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这句俗语,学生们都是耳熟能详、顺手拈来,但知其为隐喻句的就不多了。这是由于学生们往往习以为常,便不注意其意象了。根据张今、姜玲所著的《英语句型动态研究》一书第7章所述,英语隐喻贯穿于物质和人们的思维、行为、言语、感官等过程中。隐喻是借助于这几种过程,把人们所不熟悉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当作人们所熟悉的、比较具体的事物来体验。在英语中充满了隐喻,具体而言,有五种类型的英语隐喻句:一、主语—动词型隐喻句在主语—动词型隐喻句中,主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同客观现实中相应实体与运动方式之间…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人们的认知工具,是人们根据已知事物认识另一事物的方式,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各不相同,进而导致隐喻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反过来作用于文化,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内容,如信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因此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在看待隐喻与文化的关系上,既要看到由于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隐喻差异,也不应忽视隐喻在不同文化中体现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下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金属"铁"相关的隐喻认知构建模式,以及金属概念向非金属概念映射过程。研究发现:不同概念域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使得人们会用金属概念描述非金属概念事物。"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以共性为主,其投射的共同领域主要为功能、状态、行为等方面。而"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个性占少数,英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有"铁表示不纯之物""铁表示方式和任务""铁表示束缚",汉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有"铁表示牢固的关系""铁表示没有价值的事物"。"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共性归因于英汉民族对"铁"基本性能的感知大致相同,而文化色彩、价值观念和历史背景导致"铁"的隐喻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义学》(束定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结合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英汉例证对比与分析的方式讨论了词汇化、范畴化、概念化、隐喻和转喻以及语用推理等认知语义学中的中心话题.该书概述了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并结合实例探索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为语言研究者、语言教师、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等了解当代认知语义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隐喻作为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在该书中得以详细讲述与呈现.  相似文献   

18.
"裸"族词中的X由身体到物品事物一直到行为方式,其词义也相应地由原始的内涵意义"赤身裸体"到其隐喻义"没有包装"一直到其再概念化的隐喻义"公开、透明、完全、彻底"。"裸"义不断扩展、引申,成为时下的流行语。由此可见,隐喻义是语义产生的重要渠道,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汉语词汇和词义流行与泛化的重要工作机制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王卉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5):113-116
Hallidy的隐喻概念被Martin博士继承和发展,将其分成经验型概念隐喻和逻辑隐喻。.通过经验型概念隐喻,过程可以重构为事物,品质可以重构为事物,过程可以重构为事物的品质和过程的品质可以重构为事物的品质。通过逻辑隐喻,小句中的联结可以重构为过程、事物、性质和情况。这两种隐喻形式频繁出现在以FIDIC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机构性语篇中,不但不但能够提高语篇的客观性和信息密度,还可以充当语篇推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也是教育学家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重要方式。叶澜先生在其发表的98篇学术论文中,主要创作并使用了106个隐喻。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自然事物与现象、人类生活中事物、人类及其行为活动三种类型,目标域涉及教育目的与作用、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学校、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学研究八个主题。隐喻在叶澜先生的教育理论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认知功能、构词功能、说理功能和文化功能。在当代教育理论创新中,隐喻有利于提供认识教育的新视角,催生新的教育概念和理论,促进注重生命体验的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研究者应重视隐喻的认知价值,并与逻辑演绎、实证归纳相结合,促进教育研究方式多元融合和教育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