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生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巩固、消化知识最有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以培育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要有个性,这是由语文教学的本质内涵决定的。从客观条件来看,“语文”的存在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从学习的主体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心灵世界。语文教学的这种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和不确定性显示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征,这个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有个性,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越强,教学的创新意识就越强,越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弘扬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5.
黄丽华 《云南教育》2004,(25):20-2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既是整个语文课程实施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忽视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体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要有个性,这是由语文教学的本质内涵决定的。从客观条件来看,语文的存在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从学习的主体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心灵世界。语文教学的这种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和不确定性显示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征,这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运用个性和谐发展、寓教于乐等原理,尝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说激发学习动力对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即语文教学的双赢策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情感素质,从内心深处去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只有孜孜不倦的学习及培养,方能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才体现了语文在教学培养中得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弘扬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开展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得,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授语文知识、沟通学生感情、开发学生智慧、塑造学生个性,真正做到将文本知识与内涵有时效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能力。语文教师要能准确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所以,教师只有选择合适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中职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特点,利用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积极接受语文学科教学的影响。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心理素质的培养、个性的健全、思维能力的锻炼和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获得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包丽萍 《考试周刊》2011,(93):19-19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引导和统帅的作用,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其关键问题在于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语文更是如此。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学生,要把学生看  相似文献   

15.
邹颖昭 《广西教育》2007,(10B):33-33
新课程实验强调,“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活泼地进行学习。”为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要考虑到知识本身能否为学生接受,又要考虑到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突出学生语言实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这一目的,实施“主体教育”势在必行。“主体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它强调真正赋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发展其个性与想象力,拓宽创造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性地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尝试了一种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亲身探求知识的…  相似文献   

17.
要改变语文教学过分地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主动探索,因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高的状况,必须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兴趣为切入点,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以发展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主体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魅力产生的前提是学生强烈地感到学习时有自己不懂的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基于此,文章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小学生的已知知识出发,从依靠技术支持、开展文本细读、交还学习主动权这三个方面入手,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体现主体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精神得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风采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扬。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