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目前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都极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而引发品德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关注学生心理,用心理学的方法认识学生品德问题,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塑造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2.
德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在体育运动中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行为规范、合作精神方面的教育.德育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从四个方面对体育运动中德育心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体育运动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心理策略,以及体育运动中品德心理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不仅仅关系到警校自身的发展,更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以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以及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做好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试谈现代教育中的品德测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品德亦称思想品德,属于人格范畴,即在人格结构中,关于信念、世界观及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品德测验也是以一定的品德结构理论为指导的。 关于品德的结构理论较多。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从心理要素来看,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从个体行为表现来看,品德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及其效果的统一。此外,从品德的总体内容来看,它又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统一;还可把品德分成道德基础、人格基础和性格基础等。 品德中的操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学校教育来说,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就是学生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所以对学生操行的评定,主要依据是学生守则及有关规定。 品德测验非常重要。它有如下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品德心理结构是德育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它对研究品德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处在人生道德启蒙阶段的幼儿期,其品德心理结构有何特点,如何使德育过程更好地适应这些特点,以取得最优化的德育效果,这是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国外的心理学理论,往往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美国心理学家柯汀斯(W.M.Kurtines.1984)等在《品德、道德行为及其发展》一书中提出:“纵观品德的研究,一般都将它分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大都也持这样的观点。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  相似文献   

6.
促使个体品德社会化是德育的主要目的,而个体品德社会化必须通过品德内化来实现.所谓品德内化,是指个体通过教育熏陶、社会实践,对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认知、评价、选择、接受和重构,逐渐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素质这样一个过程.它可以分为依从、认同、信奉这三个心理倾向不同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探索品德内化过程各阶段的心理倾向,对于提高品德教育实效,促进个体品德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艳秋 《辅导员》2013,(15):58-59
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不能简单以文化课的评价来考核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多种实践活动情境,增强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问题的提出1.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过多的对学生进行"大道  相似文献   

8.
"品德的形成"一章既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课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学好这一章能使师范生掌握品德、道德等基本概念,理解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为今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力的心理依据.在这一章中,有许多内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道德与品德的关系、品德形成的理论等,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呢?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根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不能简单以文化课的评价来考核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多种实践活动情境,增强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一、问题的提出 1.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过多的对学生进行"大道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心理体验,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学受制于教.如果在教学中能紧密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认知实践活动,在使学生掌握道理和得到智力、心理发展方面都是富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0.
韩进 《考试周刊》2015,(14):173
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目前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品德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关注学生心理,用心理学方法认识学生品德问题,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塑造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11.
郭艳秋 《辅导员》2013,(10):58-59
<正>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不能简单以文化课的评价来考核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多种实践活动情境,增强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问题的提出1.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过多的对学生进行"大道  相似文献   

12.
学生品德的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一定的品德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品德行为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它是外界的品德规范内化为个体品德的重要环节,是品德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无论是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还是对评价的导向、诊断、强化、调节等功能的发挥,自我评价都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近些年来,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倾向,致使学生的品德的自我评价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此文将针对这一状况,提出系统的意见和建议.一、学生品德自我评价的教育价值(一)、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第一,通过品德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开展品德教育,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教育是否具有针对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能否发挥的重要标志.品德教育过程,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它既是教师输出、获取、处理、反馈信息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培养,仅靠教师的输出是不行的,还必须通过学生输入,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慎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当前警校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耀荣 《文教资料》2007,(14):162-163
因教学目的等方面的不同,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差异。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的心理差异,是提高中职学生品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本文全面分析了中职学生品德问题的心理成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职学生品德问题的辅导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些学生的品德问题绝非"他不听话"、"他爱打仗"等这样描述的那么简单,学生品德问题背后有着使其然的一些病态的心理机制,这些病态的心理机制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极其消极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素质在构成学生品德的诸因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学教学可以调整学生心态,消除"灰色"情调、嫉妒心理,正确引导学生的忧患意识.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心理训练活动,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傅盛华 《教师》2013,(19):100-10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乐于探究的精神,热爱生活的心态为目标,涵盖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等内容。品德课要让学生有"三最"的感觉。一、最亲切的感觉如何使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亲切的感觉呢?我认为把握下列两点十分重要:教学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贴近学生的心理。我们知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精心选择的,绝大部分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贴近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自我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它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发展。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自我意识更具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自我意识结构中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几个主要方面在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加以探讨,以期为学生品德培养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耐久跑练习能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品德.它对发展和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是一项长时间的单循环运动,在教学练习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枯燥、单调,甚至使有些耐力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导致学生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合作学习就是积极探索耐久跑教学方法的创新,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范例,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曾洁 《成才之路》2014,(25):29-29
正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品德与社会》要求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它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一、积极营造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放松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