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这是谁都承认的,不需要赘言。但是,有些语言被看作是文学,有些则不,两者间有什么不同呢?语言是如何成为文学的呢?弄清这个问题,是文学研究的根本。对同样的语言,也是有人看作是文学,有人则不。这是因为文学的标准因人而异。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文学的标准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与今天这种各人持有不同文学观的情形完全不同。古典文学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固定的,文学作品在诸多层面———形式、词汇、语法、文学主题、表现手法等上都有规范。当然,杰出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的要素。毫无独创性,仅仅按规范那样写,就会成为平…  相似文献   

2.
《南行记》是中国现代作家艾芜的成名作,作品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素材,以"劳工神圣"这一时代口号为精神支点,塑造了滇缅边民群像,抒写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注入了作者的理想。追本溯源,《南行记》与众不同的叙述视角离不开童年记忆中祖母所讲故事"魏小儿西天问活佛"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真腊是中南半岛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秦汉时为扶南属国,今位于柬埔寨境内。然而,真腊的古史仅凭中国史书记载而流传。其后,温州人周达观奉命随使赴真腊,逗留了一年许,回国后写成《真腊风土记》,再现古国风情风貌,弥补了《元史》的阙佚,成为真腊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春节前后,韩刚导演的《最后的王爷》和《台湾1895》两部电视剧刚在全国登场开播,便呈现出收视率直线上升的火爆场面。连我的朋友“半个电视”著名画家李燕虽忙得不可开交,也挤时间收看这两部“有文化、又好看”的大片。10多年来,韩刚为广大电视观众奉献了一道道“好看又好吃”的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6.
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集解体《诗经》注疏的代表性著作。《读诗记》对北宋以来学者的训释成果兼收并蓄,形成兼重义理与训诂的《诗经》训释之学,并以其谨严而创新的体例影响及南宋《诗经》集解体注疏的发展,同时也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诗经》学散佚文献,体现着宋代《诗经》学的突出成就,在《诗经》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畅 《文化学刊》2022,(9):224-227
《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豪侠故事的代表篇章,明代张凤翼据此而作《红拂记》。虽然《红拂记》的故事背景依旧是隋末唐初,但张凤翼的改编使其带有了明朝思想痕迹,如虬髯公甘为人臣结局所体现的“海权”和“教化”思想,李靖成为民族英雄所体现的“大一统”和“抵御外侮”思想,杨素转为开明贤臣所体现的唐明两代社会矛盾的不同。《红拂记》中的人物在继承原作某些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第一部用昆山腔谱曲革新后的剧目,《浣纱记》对后世的戏曲文本创作及舞台演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使昆曲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浣纱记》以《泛湖》作为结尾,含意深刻,本文将探寻以此作结的意义和影响,以剖析其文本创作的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日本灵异记》是记载平安初期日本灵异故事的佛教说话集,反映在以天皇为首的统治下民众的疾苦生活。残酷的现实促使民众渴望得到救济,而佛教的影响及教化目的赋予这种救济以因果报应的特色,即只有行善才能得到救济。同时,民众的救济渗透着根深蒂固的土著思想,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学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当下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多半是历尽淬炼后所得的结晶。然而,披沙拣金之余,文学史家们是否真能以眼前珍珠拼凑出时光隧道中曾有的光彩?《娇红记》便是一度被尘封的明珠。正当大量小说在明清两朝以各种千姿百态的面貌呈现世人面前之时,她却没人注意到。于是唐传奇到宋话本,元杂剧到明传奇,以至于明清小说的出现,众人都将这样的文学史演变合理化了。唐传奇如何进展到白话章回小说《红楼梦》的鼎盛问世?缺口被遗忘了。《红楼梦》的悲剧基因从何而来?或远溯自唐传奇中莺张相恋的蛛丝马迹,甚或归因于作者的天才英纵?本文将揭去《娇红记》千古以来面纱,针对它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开创性与示范性进行深入讨论,以期还与《娇红记》该有的历史原貌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1.
二十五年磨一剑与管波相约会面是在她的家里.在这个充满现代浓郁生活气息的房子里,若不是衣帽间里露出一角的华美戏装,很难看出这是一个京剧演员的家;可见  相似文献   

12.
沙舟 《文化交流》2011,(11):64-67
10年前"汪辜会谈"二度在上海举行时,二老兴味盎然地同赏京剧。得知辜振甫先生酷爱国粹京剧。近日,又从其长女辜怀群口中获悉,喜爱京剧是辜家的家庭传统,全家几代都爱京剧。这次辜怀群来杭州参加"问题与方法——当代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  相似文献   

13.
李岚清曾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科学教育文化工作。退休后,生活有音乐、篆刻等业余爱好做伴,过得同样丰富多彩,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充满了乐趣”。  相似文献   

14.
阿潘 《文化交流》2004,(1):17-19
张二鹏,号培风,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先生的二公子,京剧南派猴戏杰出的代表。忆当年,他11岁粉墨登场之时,欲取艺名“羽鹏”,但被高人吴湖帆得知,认为不妥:羽者,项羽,关羽,倘若取名羽鹏,生怕名不压身,经反复推敲,遂改为二鹏。二鹏老得此艺名,驰骋南北,名震海上。岁月如梭,一晃已85个春秋。去拜访二鹏老的那天,将门轻轻推开,只见二鹏老身穿一件枣红色的外套,腰板还硬朗,脸面还是那样红润,神态不减当年,只是两道剑眉多添了几根寿眉,显得越发慈祥可恭,宛如一尊罗汉,怪不得前些日子,我和他在电话里聊天时问他高寿几许?二鹏老接口就说:“不老,…  相似文献   

15.
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1986年曾给浙江博物馆内的“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题写了“茁壮成长”四个大字。那时,浙江博物馆的这株“小草”还处在萌芽状态,它是国内第一家照相机收藏馆(博物馆)。经过40多年的努力,眼下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已成为初具规模的一家民间藏馆,成了浙江省和杭州市一家颇有知名度的专题博物馆,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旧货报、浙江日报、中国收藏、香港时代出版社、香港科技出版社、荣宝斋美术出版社、中央教育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众多媒体都对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的藏品和富有传奇色彩的高氏父子作了介绍。高氏…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张君秋先生诞生90周年,这位戏曲世家出身、后来成为中国京剧史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大师,他的艺术熏陶和启蒙,却是从河北梆子开始的。1990年,他在美国荣获终身艺术成就奖,并被林肯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河北梆子是清末民初时流行于全国的大剧种,许多京剧名家当年都学演过河北梆子。张君秋的母亲张秀琴,是早期河北梆子优秀演员,在田际云(响九霄)创办的北京玉成班里唱青衣。她扮相俊秀,嗓音清脆,对观众颇有号召力。1917年北京报界举办坤伶竞选,她获得第五名,百代唱片公司为她所唱《算粮》《打渔藏舟》《金水桥》《桑园会》等戏灌制的…  相似文献   

17.
阿潘 《文化交流》2007,(5):22-24
冯其庸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无锡人,上世纪50年代到北京,先以戏剧评论驰名,后以《红楼梦》研究名世,为著名"红学家"。2005年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岁末,让人如痴如醉的婺剧首次以编队的阵容,浓彩重墨地亮相省会杭州,《铁血国殇》《吕布与貂蝉》《百寿图》《江山本色》和《姐妹易嫁》等5部经典剧目,由金华地区的5个剧团依次在胜利剧院隆重献演。这不仅让婺剧迷们一饱眼福,而且也让许多不知婺剧为何物的观众大开眼界,他们发现这株经历了400多年岁月的江南奇葩,竟如此光彩夺目!这场浓墨重彩的婺剧演出所以能在省城隆重举行,全靠浙江省内众多社会贤达和热心人士的推动,当“婺剧演出周”的帷幕刚刚落下,由这帮社会热心人士悉心筹组的浙江省婺剧促进会便宣告成立。这一非公有制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凝 《文化交流》2002,(1):43-45
一个挥汗如雨的夏夜,驻浙某部军区大礼堂座无虚席,纪念八一建军节晚会正在这里举行。当猩红色的帷幕徐徐拉开,清丽悦耳的越剧过门奏响之时,一对扮相俊美的年轻书生飘然而至舞台前:“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  相似文献   

20.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而司鼓则是京剧表演中伴奏乐队的灵魂和指挥。作为一名司鼓,需要多方面的素养,不仅要技高一筹,熟练掌握打击乐器的技巧,而且需要非常丰富的舞台经验,了解生旦净末丑各类角色以及各种曲牌、唱腔和剧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