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本年度我们学校校长在开学初推荐我校所有班主任必读书之一。当时我是带着任务来看这本书的。当看到书的封面时,发现是一本美国教育书籍,产生了一点好奇心,国外的教育方式会不会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别呢?带着这种新鲜感,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就在刚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恰逢夏硏尊(1886—1946)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九十周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志告诉我,要把这本书收入他们编的《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中去,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称道的选择。他们还说,因为夏先生是我的外公,希望我能为这本书写点什么。我想:早在《爱的教育》出版的时候,我的爷爷叶圣陶就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3.
徐乐乐 《教师》2013,(32):9-10
《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包含了杜威的理想,此书被称为教育学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本文旨在说明在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之前应有的观念和这本书的整体框架,以利于读者在整体上把握这本书.  相似文献   

4.
黄阿番 《福建教育》2013,(11):61-62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我向往已久,之前在书报上看过对这本书的介绍。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它。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用时10年完成的一部力作。正如本书内容简介中写道:“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的确.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本书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还有作者推心置腹的真诚和引入深省的观点。这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一生阅读的书。  相似文献   

5.
正出版社赠我一本书:《向美国学教育》。作者万玮,就是写《班主任兵法》的那位老师,他供职于上海平和双语学校。2012年3月中旬至7月上旬,学校派遣万老师去美国波士顿学习考察了近四个月。第一个月在语言学校学习英语,第二个月访问中小学,后两个月在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作者依据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了这本书。我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遍,觉得有必要写点读书笔记。因为这本书提供的情况是最新的,而且作者的观察比较深入,不是浮光掠影,另外,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赠我一本书:《向美国学教育》。作者万玮,就是写《班主任兵法》的那位老师,他供职于上海平和双语学校。2012年3月中旬至7月上旬,学校派遣万老师去美国波士顿学习考察了近四个月。第一个月在语言学校学习英语,第二个月访问中小学,后两个月在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作者依据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了这本书。我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遍,觉得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知道约翰&;#183;洛克和《教育漫话》是在师范的《教育学》教材中。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教育漫话》中的只言片语,只是在新华书店中没有看见过这本书,所以一直无缘一窥《教育漫话》的全貌。所幸今年暑假前,在网上购得这本书,于是整个暑假便都在反复研读《教育漫话》。可以说,对我个人而言,还没有哪本书能够像《教育漫话》这样让我如此心动,如此认真去读它。洛克那深入浅出的描述,常常拨动我的心弦,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反思;那饱含哲理的文字,又时常不经意间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让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8.
2018年2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华应龙出版了他的新书《我不只是数学》。从2009年的《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到2018年的《我不只是数学》,这本书不仅体现了华应龙老师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与超越,也体现了他近十年来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刻理解与践行。在这本书中,华应龙老师向读者呈现了11节经典课例,每一节课例分为"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明辨"三部分。这些经典,如同从心灵里盛开的智慧之花,是生命里吐出的无限芳华……  相似文献   

9.
李亚敏 《教育》2011,(16):5
在美国颇受争议的《虎妈战歌》,在国内易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在中信出版社出版。"虎妈"蔡美儿为何能引起一场关于中西教育的大讨论?笔者对这本书是先闻其声,后见其文,  相似文献   

10.
由傅维利同志撰写,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功能论》一书,最近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作者长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一部专论性学术著作,是在我国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一位青年理论工作者勇于向教育科学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结果,作为本书的第一位读者和同行,我想就本书的内容及学术观点进行一下简单评述。一则阐述一下本书的学术价值,二来向教育理论界的同仁们推荐一下这本书。  相似文献   

11.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个问题吗?仔细想想,还真是个大问题:读书是读快些好,还是慢些好?为什么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收获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书常读常新,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受?读到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一版),我和译者的心情一样,既感到羞愧,也感到幸运。羞愧是因为,从识字起读书近30年,对如何阅读我却知之甚少,徒然走了许多弯路,很多好书让我错过了,很多时间叫我浪费了。幸运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理念。兹举数例,与读者分享。本书序言中,作者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詹姆斯.黑塞尔教授写于1939年的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给人极深的  相似文献   

12.
心声     
我是《世界中学生文摘》的幸运读者。你们知道为什么是幸运读者?因为我们全班同学都在争看这本书,我好不容易争来的,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别的厚点的杂志我可以看半小时,然而这本书我看了两天。里面的文章真  相似文献   

13.
2000年,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连续18次印刷。我刊也曾经选发过有关章节。最近,作者又出版了《家庭教育在美国》,这是上一本书的续集。作者把美国家庭教育中令我们深思的东西展现出来。我们不一定照搬美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但其合理的人文内涵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罗亚丽 《宁夏教育》2013,(10):75-75
我拜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是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的又一本教育随笔集,本书共有九章。  相似文献   

15.
白驹过隙,光阴流转,不经意间,《教育文汇》全新改版已步入第4个年头了。这对于她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件大事。由于《教育文汇》的改版比我接触该刊的时间要长几年,作为半路上的读者,我显然不具备评头论足的资格,且在万千读者和作者中也不缺一人之声,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凑上几句。我想以一个具有近30年高校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从读者的角度,对我喜欢的《教育文汇》(下称《文汇》)说几句。  相似文献   

16.
在这悠闲的假期中,为了尽量使自己得到放松以解一学期工作的劳累,我在闲暇之余捧起《谛听教育的春天》这本书,不读则以,一读就舍不得放下。平时的我对看书没有什么热衷,但对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这本书却爱不释手。也许是因为自己本身是一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7.
沈骏松 《中国教师》2014,(11):94-95
<正>这些天,我一直拎着三本书上下班。三本什么书呢?为什么要带这三本书上下班呢?这三本书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美国高中必修课程教材——《健康与幸福》(上、中、下)。一个月前,浙江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邱连根老师把刚出版的三本书送给了我,但同时又提了条件,就是要我为《健康与幸福》写点什么。众所周知,命题作文不好  相似文献   

18.
李慧文 《小学语文》2013,(11):62-64
2010年的夏天,我有幸读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从而结识了美国“最好的老师”雷夫·艾思奎斯。雷夫用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告诉我,我电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毫不夸张地说,雷夫和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唤醒了我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19.
刘波 《教师博览》2010,(12):38-39
我200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在2007年以前,我主要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等心理专业类的刊物。从2007年开始,我阅读《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综合教育类的刊物。从2008年开始,我阅读教育类的著作。可见,在专业阅读的道路上,我经历了学科专业类刊物、综合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这样的三部曲。当然,后面的阅读是包括前面的,如我在阅读教育著作的同时,还阅读着综合教育类刊物和学科专业类刊物。在我的专业阅读上,有一本书,点亮了我阅读路上的心灯,让我进入了专业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就是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相似文献   

20.
最好的教育     
我在《传递幸福》这本书里,用一个章节的篇幅来写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先生。“这是迄今为止我亲眼目睹的最好的教育。”我在书中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我对贾老师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