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嗣冲与民国初年安徽赈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嗣冲(1868-1924年),安徽阜阳县人,著名北洋军阀皖系首领.1913年7月至1920年9月,先后担任皖北镇守使、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巡按使、省长、督军等职.掌握安徽军政大权.倪嗣冲主皖的八年,是安徽灾荒严重的时期.他重视皖省赈灾工作,积极筹集赈款,举办工赈,兴修水利.这对于减轻灾民痛苦,消除灾荒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雷 《兰台世界》2012,(19):34-35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安徽于11月8日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安徽不同势力在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和博弈,从而使政局出现多次变动。在这一时期,北洋重要将领倪嗣冲先是率军攻占颍州,与淮上军对峙,阻止南方革命党的北伐,使安徽处于南北对抗的局面之中,后又在1913年南下进攻讨袁军,以武力统一全省,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总揽军民政务。自此直至1920年,倪嗣冲一直主政安徽,所部安武军是北洋集团的一支重要  相似文献   

3.
范军 《编辑之友》2004,(4):16-18
张静庐(1898-1969),中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他从1915年任天津<公民日报>副刊编辑开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一直从事编辑出版及新闻工作.1920年任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出版部主任.1924年与人合资创办光华书局,任经理.  相似文献   

4.
周作民(1884-1955),原名维新,江苏淮安人,民国金融界的大亨,被称为业界的“不倒翁”;因战时与日本的特殊关系,亦被称为“灰色银行家”.而提起倪道杰,似乎名不见经传.倪道杰(1890-1942),字幼丹,安徽阜阳人,是民初安徽督军、长江巡阅使倪嗣冲的长子,因在家族中排行老七,人称“七爷”.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0,(12):71-82
本文以1917-1927年的中国报刊史料为依据,考察列宁论著和宣传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这个过程分别以1920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1924年1月列宁逝世为节点,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1917年5月中国报纸首次报道苏俄革命和提及列宁,到1920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为第一阶段;从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到列宁逝世之前(1920年4月-1923年12月)为第二阶段;从列宁1924年1月逝世到1927年底为第三阶段。列宁论著和宣传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从翻译到解释,再到探索性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爆发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很快攫取了革命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出于复辟帝制的目的,极力利用孔子作为政治招牌而在全国各地掀起"尊孔读经"的逆流.附属于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卵翼下的各地方实力派也出于自己的利益,纷纷积极响应,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成为袁世凯政府"尊孔读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各地方"尊孔读经"运动的头面人物.其中,主政安徽的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重要成员倪嗣冲便是当时极力支持"尊孔读经"的都督之一.  相似文献   

7.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国家的中心权力严重虚化,地方性军阀势力愈来愈坐大。为安置强大的军阀实力人物,北京政府不得已设置了巡阅使这一非常置的地方军政制度。这一制度介于中央和省之间,掌管两到三省军政事务大权。直鲁豫巡阅使无疑是北洋政府时期所设各巡阅使的典型,1920-1924年,吴佩孚于洛阳开府,先后任直鲁豫巡阅副使与正使,利用此职,不仅操纵地方军政、民政、财政等,还经常干预中央政权,对北洋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课题不仅可以弥补北洋政府时期巡阅使制研究的不足,也可以完善该时期的人物史研究,还可以深化中国近代地方政治制度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蔡锷,号松坡,在长沙时务学堂读书时,梁启超是他的国学老师。梁启超为纪念护国战争英雄,于1920年呼号奔走在北京筹建松坡图书馆,1924年开馆,梁启超为第一任馆长。  相似文献   

9.
冯玉祥轶事     
武苞 《新闻世界》2007,(6):38-38
冯玉祥是安徽巢湖人,清末入淮军当兵,后为北洋兵,先后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1924年发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生于1898年,江苏淮安人。一般研究把周恩来的学生时代,包括1920年11月去法国勤工俭学,在英、法、德生活3年多,直到1924年7月回国投入第一次大革命洪流的这一段时间,称作周恩来一生的“早期”。本也沿  相似文献   

11.
马丽 《兰台世界》2020,(1):125-128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重要首领,1920-1924年开府洛阳。他扩建西工兵营,发展洛阳近代交通、通信、公共事业,修缮和保护洛阳传统文化古迹,建设洛阳近代文化设施与教育机构。这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洛阳的近代化,对洛阳近代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洛阳以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安祺(1903-1995),字寿如,祖居江苏省铜山县利国镇吴庄村义和庄,祖父、父亲以种田为业.民国初年,迁到韩庄镇(今属山东省枣庄市微山县),开了一家杂货店“德泰恒”.刘安祺7岁入私塾,民国三年(1914)考入韩庄私立高等小学,民国九年(1920)考入私立山阴中学,读了三年半,因军阀混战无法读书,又到徐州中学补习,不久辍学.1924年,22岁的刘安祺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开始了军旅生涯.1949年携全家撤离青岛赴台湾,后曾任台湾陆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13.
倪嗣冲与民初的“尊孔读经”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爆发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很快攫取了革命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出于复辟帝制的目的,极力利用孔子作为政治招牌而在全国各地掀起“尊孔读经”的逆流。附属于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卯翼下的各地方实力派也出于自己的利益,纷纷积极响应,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成为袁世凯政府“尊孔读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各地方“尊孔读经”运动的头面人物。其中,主政安徽的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重要成员倪嗣冲便是当时极力支持“尊孔读经”的都督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寻求革命真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周恩来同志在旅欧期间(1920年11月至1924年8月),一面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考察和学习欧洲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一面从事革命活动,一面在工厂做杂工。同时,还采写了大量的薪闻报道。当时仅天津《益世报》上刊登他所写的《旅欧通信》就达24万字。周恩来同志当时不仅是一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者,而且是一位饱含激情,以天下为己任的新闻记者。在采写这些通讯报道中,周恩来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了  相似文献   

15.
当年在我国新闻界红极一时的汪英宾教授,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了。他是安徽婺源(现属江西)人,出生在维新运动期间。1914—1917年间,在上海青年会中学等校读书,并主编《晨光杂志》。1920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政治系,后进申报馆工作,担任协理甚受重用。1921年冬,著名的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首任院长威廉(Walter williams)博士来沪访问,曾发表多次演讲,他代表《申报》参加接待。汪回忆说:他“敬聆伟论,心向往之”,遂萌发了赴美攻读新闻学的志愿。在史量才的支持下,他于1922年就学密苏里新闻学院,192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学位。1924年10月回国,重返申报馆工作,成为报馆重要骨干。我国自20年代初起,新闻教育勃兴。汪回国后在参加报纸工作的同时,又活跃于新闻教育界。1925—1929  相似文献   

16.
一、广播剧的初创期无线电广播发明于1906年,电台正始播出则始于1920年。相隔3年之后就诞生了广播剧。过去我们都把1924年英国广播剧《危险》当成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最近我发现1923年10月,在格拉斯哥广播的广播剧《罗布·罗伊》(原作司  相似文献   

17.
李树一,字逢源,生于1891年,耒阳泗门洲镇易家冲人.1917年,李树一考入湖南群治法政专门学校,成为当地第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李树一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4年,李树一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  相似文献   

18.
1992年6月17-18日,部分省、市新闻出版局研究室主任座谈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座谈会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安徽、天津、广东新闻出版局四家联合发起,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署图书司给予了密切关注和支持,辽宁、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四川、陕西等省市新闻出版局和北京出版社的研究室(或办公室)主任等共20余人出席。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牛晓梅、副部长窦永记,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陶有法、邵之申等同志也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几个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组织1920年1月,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将《新青年》杂志社迁往上海。李大钊送至天津分手,曾相约在京沪两地建党。陈独秀到上海后即与《星期评论》、《时事新报》、商务印书馆的一些编辑、作者讨论社会主义。上海建党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1920年3月至5月,成立了社会主义的学术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二阶段是发起阶段,即1920年5月至7月,多次开会讨论建党,并起草了党纲草案;第三阶段是成型阶段,从1920年8月至1921年7月。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席卷全国的伟大斗争中,天津群众发动之广泛、持续时间之久、斗争之坚决、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成为全国爱国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编写的<警厅拘留记>,真实记录了1920年1月23日至4月7日因参加爱国运动而被捕的天津各界代表在狱中斗争的事实.是一部反映五·四时期天津群众爱国斗争的珍贵史料,也是再现周恩来青年时代革命活动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