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集体新闻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近年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媒体较量中,在传播较量中,新闻策划又称媒体策划活动更加活跃,作用更加显著。因为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最关键的是新闻报道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往往落脚在新闻的比拼争夺上。现阶段这种比拼和争夺不是靠某个记者、编辑个人创意的能力、水平所能解决的,而要依赖于整个媒体集体力量这一支撑点。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探讨,新闻界对新闻策划的认识趋于一致,认为新闻策划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是符合新闻规律的,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增强媒体整体品牌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贵方 《传媒观察》2003,(11):44-46
近些年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媒体较量中,在传播较量中,新闻策划活动更加活跃,作用更加显著。因为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最关键的是新闻报道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往往落脚在新闻  相似文献   

3.
从传播史到新闻史──唐代的新闻传播及其历史意义李彬无论中西,史学都经过一条从历史科学到历史哲学的递进之路。前者犹如好奇的儿童,恨不得把每桩史事的来龙去脉都问清楚,后者已是饱经风霜的老人,“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在纷纭驳杂的历史表象上驰骋其智慧的灵思。...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描述近10年来新闻传播学的跨越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新闻传播学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从"单一"到"多元",新闻传播学研究全面开花.二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步规范,走上专业化、科学化道路;迎接全球化挑战,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走向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外延扩张,内涵发展较为缺失;超常规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的供大于求;管理和监督欠严,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堪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精神在新闻教育中迷失;整体的无序性、与实践脱节,影响了新闻教育的质量和声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仍需规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还需要不断创新.三是展望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调整结构,挖潜内涵,促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时代,紧跟现实,面繁荣新闻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迅速培养党和人民新闻事业方面的人才,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新闻教育采取了有计划地整顿发展的方针。一面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整顿,一面创办新型的新闻教育机构。对于旧新闻教育机构的整顿,是对整个旧教育事业进行整顿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各大城市的解放,党和政府接管了原国民党政府的公立学校,逐步接办私立学校,接收受外国津贴的学校,改变和加强对这些学校的领导。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学校的新闻系科同时进行整顿和改造。如对国民党直属的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新闻系,就连同该校一起接管封闭。对于一般的新闻教育机构,则及时进行改造和调整。当时这类新闻教育机构主要有北京的燕京大学新闻  相似文献   

7.
由新闻学关键词看新时期新闻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键词可以说是特定话语价值取向的凝结 ,是语言实践过程中的纲目、骨骼。从一定意义上看 ,我国新时期新闻理论的变迁集中体现在人们对新闻学关键词的思辨、讨论和表述等语言实践中 ,表现在关键词的变化上。于是 ,考察新时期以来新闻学关键词的兑演 ,就可以透视新时期整个新闻理论乃至社会文化思想的变迁。新时期我国新闻学处于理论体系建构的探索过程中 ,确乎经历了一个由“党报”本位、“新闻事业”本位向“新闻”本位的转向。但从另一方面看 ,我国新时期新闻理论又在这种转向过程中 ,在“党报”本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积淀有一种理论结…  相似文献   

8.
曹劲松 《当代传播》2008,(6):99-101
如何在媒体议程的被动状态下,通过新闻传播引导社会舆论、塑造政府的媒体形象,是政府新闻传播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在阐释新闻反馈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新闻反馈的主要内容,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政府新闻传播应当及时回应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9.
燕京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高校中的著名系科。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这两个系都面临着能否生存的问题。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燕大新闻系成为北大中文系的一个专业,名称不叫新闻专业,而叫编辑专业。复旦大学新闻系也有停办一说。  相似文献   

10.
罗静 《传媒观察》2007,(7):35-36
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基本特质和样式,也深刻影响了大众传播的习惯语境。面对新的信息消费心理和信息接受模式的挑战,传媒对高校领域的新闻思路和表达方式必须主动调整,适应受众市场消费信息的价值取向,改进惯性报道模态,开拓新的新闻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新闻学与新闻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为什么搞新闻传播研究 ?为谁而搞 ?”等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先生 ,在日前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讲座时 ,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卓教授在介绍日本新闻学研究的盛衰和演变及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和走向的同时 ,也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很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日本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新闻学研究的初创时期、新闻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大众传播研究时期和社会信息学研究时期 ,然后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成果以及研究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和点评。作者认为 :日本新闻与传播学术研究四个时期的更替 ,顺应了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因此 ,上述四个时期后者依次取代前者 ,是日本新闻传播研究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3.
陈治 《青年记者》2007,(7):13-14
从古希腊、罗马的竞技场,到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竞技体育融合了运动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欣赏。包含的主要元素有:一、竞技的场地(例如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这是体育赛事进行的必要条件;二、现场观众(表演场地要设有观众席,容纳有限度的人数)参与其中,观众观看体育赛事是体育赛事得以传播的重要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全球5个国家、1个地区共12家媒体,以世博会和进博会开幕前后各一个月内有关上海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建构了城市形象分析模型,通过计算机分词聚类法与内容分析,对比分析了上海城市国际形象前后的变化。从整体趋势看,上海全球城市形象传播力稳中有升,地区辐射力增强但差异明显;从内容上看,全球媒体关注层次逐渐深入;形象呈现依托国家视野;创新驱动推动上海形象更新,后世博时代"机会形象"效应溢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新的媒介生态,日本新闻传播教育界做出不少变革:在坚持原有通才教育的理念外,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强调普适性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开始重视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对新闻学科的重要性做了新的阐释;在坚持原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新媒体和国际新闻人才的培养上。正是以上这些坚守与变革,为日本传媒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带来了机会和希望。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布工作是当代政治传播的一种形态.中国共产党对于新闻发布工作的认识、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党的政治传播观念.在百年历史中,这种观念的变迁,不仅有媒介技术的影响,革命需求的变化,也有党自身身份认同和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视野看新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视野看新闻教育张咏编译[威拉德·D·罗兰(Wilard.D.Rowland)是科罗拉多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院长和教授,曾担任1994—1995年度美国新闻与传播院系联合会(简称ASJMC)主席,致力于探讨和推动新闻教育。下文摘译自他在参加19...  相似文献   

18.
一、政府新闻学的学科属性是政治传播从理论形态上理解,所谓政府新闻学应该是相对于民间或社会新闻传播而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学(能否构成有独立研究对象的"学"在此姑且不论)属于政治传播范畴.既然是政治传播,那就要体现政治传播的特质.政治传播区别于一般的文化传播、民间的新闻传播有自己的本质规定性:第一,政党和政府是传播的主体;第二,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第三,要有明晰的政治价值诉求;第四,要有合理的政治价值引导;第五,传播内容的意识形态性.就此而言,具有政治传播学科属性的政治新闻学虽然不能理解为完全意义上的宣传,却也不能够丢掉宣传的基本特质和其所带来的优势.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全面辩证地把握宣传与传播的关系,防止矫枉过正.其实,放眼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党政府的新闻传播,无论哪个政党或国家,都不可能淡化更不可能放弃其主体性、政治性、劝服性、灌输性和单向性而单纯注重所谓的"互动".许多重大的国内或国际政治活动表明,不同政党或国家通过新闻传播所承载的特有政治意图,以及与此相应的灌输性和强制性是新时期政治传播最为显著的特征.对此我们有经验可鉴,也有教训可取.  相似文献   

19.
20.
(续上期) 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 1998年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介在生态环境、传播方式、功能定位、产业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加上受到1999年之后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有力影响,直接催生了新闻教育系统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