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问题,明确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入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大理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之地,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追捧及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减弱,极大地威胁着大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基于对大理地区中小学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大理地区中小学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表现,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过程中,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知识习得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是教育传承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构成文化传承的教育主体,共同传承和创造着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和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非正规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之外的新途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正规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基于政府、企业、各类院校、传承人四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正规教育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是目前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特色化办学以及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健康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要在高校开展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校园活动为着力点、社会实践为关键点、环境营造为支撑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为落脚点的"五位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活动。  相似文献   

8.
李建攀 《职教通讯》2019,(17):23-2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灵活的教育活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空间。随着社区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不断丰富,社区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鲜明的社区性且主体相同,但社区教育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存在政策支持不力、教育形式单一和参与积极性低等困境。基于此,应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利用社区教育的多样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式;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呢?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形式之一。其传承可以通过开展乡土教育,举办各种民族文化培训班,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培训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教育和着力培养继承人,以及建立社会教育体系等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多面临衰退、濒危甚至消失的状态,必须加以保护与传承。对此,提出三点对策,一是立法保护为先导,二是教育传承是主角,三是统筹规划促实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普遍关注。虽然民族文化知识进校园与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致的,但此项工作的落实还必须通过立法的途径才可得到全面的实施。具体的事例说明:立法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跃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合法性分析,提出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传承体系;改革教育评价体制;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的传承途径由于对象的局限性会导致其发展渐入困境,学校教育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基地,可以为非遗传承开辟新途径,体现出非遗发展的本质意义,并呈现出其永续发展的“动态性”“活态性”,首先厘清学校教育在非遗传承发展中的责任定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新世纪初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工作和在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转型期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活态文化特性,提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传承普及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中央美术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及开展的一系列社会项目经验,倡导大学教育尽快开展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建设,参与到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侗族非遗传承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要适应新形势,做好侗族非遗的传承工作,需要在家庭传承、学校传承和社会传承等方面作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