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大纲”到“课标”应该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从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过分地强调“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3.
4.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们出现错误时,教师马上会说:"你错了,谁来帮助他?"认识论告诉我们,不要急于告诉学生"你错了"。一、认识问题需要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大  相似文献   

5.
黄贞枝 《福建教育》2005,(5A):3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每一个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完成文本的理解、内化、批判,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6.
有一些老师形象地用“勤与懒”来形容新时期课堂的变化,即教师懒一些,让学生勤起来。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真谛。笔者对这种观点深表赞同。但万事皆有度,教师的勤与懒,应是相对而言的,不应视为对立。可以说,只有有了勤才会有懒。教师要想在课上懒得巧、懒得合理、懒得有效,首先必须要勤。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教育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严而无节。某些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命,但却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体察,往往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师生间出现龃龉,甚至产生出格的言行。如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这类教师在工作态度上的勤勉精神往往掩盖了工作方法上的失误,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教师本人却误以为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倒是学生们不知好…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科学实验,把一个会跳的虫子放在一个瓶子里,它本来可以跳得很高,但是实验是把盖子盖上后让它跳.小虫子一跳,啪,撞到顶盖掉了下来;再一跳,又碰到顶盖掉了下来.它反复地跳跃,却越跳越低.这时候把瓶盖拧开,看见小虫子还在跳,但它已经永远不会跳出这个瓶子了,因为它认为头顶上的盖子是不可逾越的.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的课,讲的是<穷人>这一课. 在总结课文时,老师提问:"同学们,学了<穷人>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很显然,这个问题是为归纳中心思想而设计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纷纷地回答:"我觉得文中的桑娜和渔夫都很勤劳,善良.""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此时,老师准备归纳了.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第11期《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上刊载了潘书文老师的一篇文童,题为《用“规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比用列方程解更快捷》(以下简称《用文》)。《用文》将解题“规律”精简为一句话(25个字),即分母作单位“1”,“是”、“占”、“比”后为分母,前为分子,求分子,乘;求分母,除。同时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十一册数学教材第35页的例2作为例题,从解答过程的“字数”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此题用方程解与用“规律”解进行了比较,得出用“规律”解的快捷性。现把用“规律”解(算术解法)的过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碰到偶发事件,虽然处理方式多种多样,但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思考的问题。案例中孩子从"不知道"到主"认"错,成为了一个"体面成功者",这说明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由此可见,获取教育的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师的表率作用,更取决于对学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教学到底是什么?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还是对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改造?是学生配合教师还是教师配合学生说?这个问题其实是教学史上的一个老问题。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三个要素,不同的教学观体现了对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切入点;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要求,是学校的真谛,也是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范国英 《考试周刊》2013,(51):67-67
<正>随着人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视,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很多教师也愿意用多媒体上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讲课时间,增大课堂信息容量,使课堂更生动、有趣,过程的展现更直接、具体,同时还能节省写板书、擦黑板的时间,可以集中精力讲解、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课件,抽出更多的时间学  相似文献   

16.
不要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就是面对学生的过错,不问前因后果,大发雷霆,当面训斥、语言粗俗,急风暴雨式地处理问题。如:“我就知道你不是好东西。”  相似文献   

17.
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小学生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很使老师伤脑筋。其实这是一个怎样正确认识模仿和创作的问题,是怎样摆正培养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拔掉禁锢学生思维的"标准答案",放飞他们的思想,让学生自由地想象,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驾驭着"有疑必问"的飞船,去破解那浩瀚神秘的宇宙魔方……  相似文献   

19.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练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慧眼”,要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要呵护出错学生脆弱的情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大力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斥着课堂,而今随着课改的深入,“满堂灌”现象虽所存无几,却取而代之了一种典型的问题“满堂问”。在授课过程中,要么以提问贯穿始终,选择问,填空问;要么自问自答,学生或仓促应答,或习惯性举手回答,教师只做简单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补充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