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告诉     
某日听某年轻老师的课——《牧场之国》。 课始,教师让学生质疑。某孩子问道:“老师,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教师欣然作答“我告诉你吧!牧场之国是——荷兰。”“哦。”该生满意而坐。  相似文献   

2.
古人读书,既重"入",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又重"出",注重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努力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的内部语言,最终达到"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的地步。那么,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该怎样引导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阅读教学不也正是读书吗?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老师首先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人与本对话。而对话需要在学生正确读通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对话中读懂章,受到情感教育.获得启迪.学到知识……使体验与本的情感更靠近.使感悟与本的内涵更吻合。  相似文献   

4.
英语文本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应从解读文本入手,进而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探究,才能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5.
学会解读文本,是因为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6.
赵敏 《四川教育》2009,(10):37-37
[案例一]感动的只是教师 一次公开课上,执教老师在课结束时,照例为学生演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老师饱含深情地演唱着,动情之处双眼噙满泪水,台下竟然有两个男孩子交头接耳,并且窃笑起来。其他学生面对老师的眼泪也是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秋魂》的公开课,学生初读课文几遍以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初读体会,有10个同学踊跃发言,现摘录其中4个同学的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小语界同仁已达成这样的共识: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催化剂",也是确保教学成功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基本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教师文本解读的功力如何,成为决定其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作为一种与阅读教学相伴始终的教师言语活动过程,文本解读是否也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是指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本色的的认知。这一认知体现的是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最原始也最语文的阅读。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这句话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大力提倡主观式阅读,主张阅读要读,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摩作品。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阅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富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与文本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想法:语文教材内容讲多讲少一个样,高考考什么我就讲什么,于是在高考前夕总是匆匆地结束课文,留下大量的时间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复习。诚然,这样的做法太急功近利了。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名著,这些经典作品往往蕴藏着作者强烈、深刻、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都有较高的思想艺术和审美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不等于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况且教师的理解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只能是"介绍人","恋爱"只能由学生自己去谈.那种无视学生生命的存在,把课堂当作自己恣意挥洒的天地,而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个性的张扬,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升华得不到应有的展示!那么如何让学生跟文本"谈恋爱"呢?  相似文献   

13.
黄雪琴 《广西教育》2007,(6A):21-21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因为“怎样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解读文本,就是要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把握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有效地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在每个环节都能有思考领悟的余地。在这种学习气氛下,学生自然会入情入境,很自然地和文本展开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的内驱力;传授方法,有的放矢,提高学生质疑的有效性;关注生成,精益求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对话"出发,分析探讨广东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寻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出路——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三方对话,让其成为准确解读文本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石晓灵 《快乐阅读》2011,(23):63-64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是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探索的重要问题。结合学习与实践,本人认为,要引导学生很好地深入文本,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准确把握、深入理解,并且要"创造性的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之前,还应重视学生的课前自读自思。具体到课堂教学之中,首先要注重寻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突破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最后,要恰当辅之以多媒体。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已经从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转变成创造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协调者等多种角色,这也就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我尝试着运用一些人性化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不禁惊喜地发现:原来换一种说法可以使学生如此激动.可以使学生更乐于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19.
在此所说的文本特指语文学科的教材,它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的其中一座桥梁。教师在使用它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细心、认真的解读,从而形成课堂预设,使知识有效地通过教师这一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知识河中。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该经历从"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文本解读心路历程,才能使文本成为自己美丽的倒影,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韩愈说,教师虽然“术业有专攻”,但“弟子不必不如师”。实践证明,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有时可能会超过老师,也能当老师的“小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