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染,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书声琅琅。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悟法,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选好问题的切入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要向学生提一些问题,要选择好的切入点,才能使学生受到切切实实的训练。如《小动物过冬》一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小动物过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九单元。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这篇课文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学生喜欢学,爱读书。这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课文不仅生动的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相似文献   

3.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同时还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难舍难分。  相似文献   

4.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同时还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难舍难分。在如皋市强力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大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的教学方法 ,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初读时可激发兴趣 ,把握全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能使儿童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 ,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而在初读前设置一定的情境 ,便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 ,有利于把握全篇课文。如我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动物过冬》时就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森林里有一片美丽的小树林。树林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池塘 ,池塘里的水清悠悠地流着 ,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捉迷藏哩。每天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这里嬉戏玩耍 ,小树林成了大家的乐园!一天早晨 ,小蚂蚁又来到这…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小动物过冬》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告诉我们小青蛙准备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冬眠,小燕子要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小动物过冬》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告诉我们小青蛙准备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冬眠,小燕子要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这三个动物,知道了它们是好朋友。那么它们分别是怎样过冬的呢?二、学习课文(一)学生自学,小组交流(二)全班交流师:你记住了哪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给大家说一说。  相似文献   

9.
教材解读《小动物过冬》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11.
碰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礼貌待人的美好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2.
《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 ,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时 ,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 ,以“读”的训练为主线 ,上“活”语文课。一、贴“尾”激趣 ,初读感知同学们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喜欢 )那么 ,你们在观察小动物时 ,注意到了没有 ,小动物的尾巴是一样的吗 ?(它们的尾巴不一样 )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比尾巴》。指导学生对照拼音读课题两遍 ,同时学习“尾巴”这两个生字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思考 :课文描…  相似文献   

13.
于敏 《考试周刊》2013,(56):50-51
<正>教材简析:《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采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文章写得很生动很有趣,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小动物礼貌待人的美好形象,二年级的小朋友爱读爱看。用这样的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效果很好。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走近小动物,变换角色,师生相互交流、心灵碰撞,使人和动物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无非是让学生认一认生字,学一学词语,读一读课文,理一理脉络。其实,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一样需要“精彩”,需要教师去细细思量如何上出语文味来。接下来,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动物过冬》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让第一课时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说的"初读"是指课文未经教师讲解,先由学生自读.这种初读比起常规的课前预习来要求要高一些,不仅要在文字上扫除障碍,能读通课文,而且能初步理解和分析课文.初读就是要依据教师提出的要求,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分析,独立作笔记.其中读书笔记正是学生独立阅读、研究分析的结果在书面上的反映.检验初读的效果,考查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要看看读书笔记写得怎样.  相似文献   

16.
《中彩那天》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感受主人公诚信的品格,从而受到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为体现这一教学重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一、初读课文,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谈自己读后的感想。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7.
林泉玉 《教师》2014,(16):30-31
当今的阅读教学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究其原因,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往往在初读课文的环节走过场。课文初读,首先必须做到"读通读顺读准确"和"整体把握",还要做到让学生在"感知重点、难点、精彩点"和"留下悬念"的读中产生探索求知的动力和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和期待地投入到深读课文中去。只要老师肯钻研、因文施教,指导初读课文也能异彩纷呈,亮点频现。课文初读教学应该在"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实"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一、导入1.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引读第一自然段。(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遮屏功能依次出现三个小动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初读课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简约凝练,形象而传神地向读者呈现出丹顶鹤的优美神韵。课文主要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姿态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过冬的迁徙习性。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秋魂》的公开课,学生初读课文几遍以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初读体会,有10个同学踊跃发言,现摘录其中4个同学的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