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还要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文字向心灵拓展,让生命与诗意结伴同行。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种充满诗意的生命化教育,让生命在语文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
李丹阳 《辽宁教育》2012,(13):12-13
有道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月映江水,只要有了水,任何江河都会有明月;天空有云,只要天上无云,万里晴空便都是青天。同样,带着虔诚、清净之心去学习,诗意、智慧便会显现。2010年3月,我们就是带着这样虔诚、清净的学习之心,踏进了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的"王崧舟双  相似文献   

3.
王崧舟老师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他倡导的"诗意语文",在小语界形成了一派"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教学风格。他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用诗意语文谱写了他独特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4.
真正要进入王崧舟的语文世界,一定不要避开他所倡导的诗意语文。诗意.往往被人视为令人神往而又略显玄远的语词。实际上,诗意存在于我们任何有思想的意义行为之中,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既有秩序(对语文教学本身来说,是按照课标精神,通过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学生心智发展,重组学生的语言经验结构),就一定烙上了心中幻化的具象,这就是心象对既有存在的价值诉求,或称“诗意的栖居”,只不过,它不是以单独的话语形式存在而已。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个实践者,始终埋头耕耘在杏坛基层;他是一个创新者,不但超越了别人,而且还不断地超越自己;他是一个快乐者,至今诗意地栖居在绿色语文中。他,就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即“绿色语文”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回顾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他认为:尝试“扩展式语文教学”,是他的“戊戌变法”:实验“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道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月映江水,只要有了水,任何江河都会有明月;天空有云,只要天上无云,万里晴空便都是青天。同样,带着虔诚、清净之心去学习,诗意、智慧便会显现。2010年3月,我们就是带着这样虔诚、清净的学习之心,踏进了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的“王崧舟双名工作室”(“双名”即名师、名校长)。为期半年的学习,我的人生如同开了一扇窗,新鲜空气、四季风景因为这扇“窗”而从此不同。。  相似文献   

7.
有幸参加第二届“名师大课堂”语教学观摩活动,有幸听到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感到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龙斌  王玲玲 《教育》2011,(9):33
出生于江苏省六合县农村的潘文彬,给人第一眼感觉就像他的名字:文质彬彬。在学生的印象中,他从未发过脾气,内敛而温和,如同他的课堂——灵动而实在。从1985年在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从事教学工作,到如今成为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副校长,这位身具儒雅之风的小学语文教师已踏上教坛26年。26年来,他痴情于语文教学研究,诗意地栖居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园地上。听他上课,听他评课,听他说课,都可以感受到他的教学行为中浸润着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大多经历了迷茫、焦虑、孤独与矛盾,但他们在困难面前没有失去前进的方向,而是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所在.《你也能成为特级教师》告诉我们,特级教师的成长不是简单培训的结果,而是需要自身不断地反思与追问,对自己内在的经验做出深刻的思考,才能获得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卢建旺 《辅导员》2010,(13):56-56
如何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话题作文,笔者认为,出色的话题作文应该具备"五好"条件。 一、好题目 努力使语言凝练、含蓄,角度宁小勿大。  相似文献   

11.
田述容 《四川教育》2012,(10):39-40
多次现场观摩王崧舟、窦桂梅等当今著名特级教师的课,我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方面,他们的课美轮美奂,结构精严,让人感慨:原来语文学科这么美,语文教学这么美,语文教师这么美!另一方面,他们的课堂执行能力达到相当高的境界,或新奇如“石破天惊逗秋雨”,或别出心裁处似“天机云锦任我裁”,或巧妙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或激情澎湃“前波未平后波生”。  相似文献   

12.
于永正:在导读中关注生命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书读了一半。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而且……)师:看黑板,这就是二、三、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  相似文献   

13.
超过一半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2009年江苏省教育报刊社举办的学生作文竞赛后的热门话题之一,众多评委对现今学生作文的总体印象就是编造痕迹明显,缺乏  相似文献   

14.
中等个儿,头发花白,带一副近视镜。朴素、儒雅、谦恭,年过花甲而精神矍铄。——眼前这位慈祥的长者就是于永正,在小学语文教师中享有盛誉的于永正,名字在各种语文教学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于永正。  相似文献   

15.
大发明家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打过一个比方:“一个茶杯要有空间方可盛水……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中外学人其实陈说的是一种事实:教育,必须给学生更多的闲暇。  相似文献   

16.
幽默健谈、学养丰厚、富有亲和力……靳家彦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与他交谈,只要一说到教育他就滔滔不绝,充满激情,让你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他的内心、他的事业、他的情感。他说,语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空间,是师生生命发展的场所,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的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和乐趣。”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把握,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吴卫新 《新作文》2004,(3):19-19
通常所说的“尺水兴波”、“似看山不喜平”无非要求我们叙事时候不要平铺直叙,呆板布,力求让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以增强可读性。正如清朝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所说:“大体章之妙,在驰骋中有顿挫,顿挫中有驰骋”。其实我们在抒情的时候为了充分地表情达意,也同样要“尺水兴波”、让其“不平”,引领读的情绪与我们一起“入胜”,一番曲径通幽.  相似文献   

19.
教育思想的深刻性一定体现在与教育实践的血肉联系里。特级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有人系统总结、揭示和升华他们的思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对北京市20位特级教师进行访谈,总结其专业成长历程、教学思想及教学实践,提炼其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与特级教师的深度对话与合作,也是探索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的一次有效尝试,更是研究机构运用自身的学术资源和专业优势为中小学教师梳理清晰的发展历程和思想的一条很好的路径。本刊将选登该研究的优秀成果,欢迎广大读者和我们一起探寻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效率是阅读教学的生命。为了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们绞尽了脑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们的阅读教学是怎样获取“特效”的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