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提出了沅陵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对策:实施“先导工程”,扫除认识障碍;统筹规划,实施“分步走”战略;主攻五大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依托五大优势资源,构筑五大支柱工业;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突出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大农村科教文化投入,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对策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康后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 《教育研究》2003,(4)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小康后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研究”,以建设高适应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小康后农村教育为目标 ,着眼于小康后农村地区教育发展、阶段差异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等问题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 ,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舒代宁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127-129,140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新亮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战略措施,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宣传循环经济,对循环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围绕党和国家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佳木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针对本市人口增长特点,对佳木斯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提供具体可行的政策,供决策部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郎雪霞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2):82-8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族教育作为提高各族人民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目前其发展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要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要结合实际,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与创新,使教育切实为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钟微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56-5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力争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伟大纲领 ,全面正确地理解党中央的这一伟大战略部署 ,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小康社会的概念、建设的现实性、长期性和全面性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付翊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1):12-1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视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以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就是使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权利和生存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的视野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9.
赵爱玲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16-19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伟大纲领。全面正确地理解党中央的这一伟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小康社会的概念、建设的现实性、长期性和全面性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姜奕波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39-4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提出的一个战略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全面的发展计划,不仅涉及到经济增长问题,也涉及到民主政治问题;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问题,也涉及到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分子扮演着先进思想传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挥好他们的先进思想传播作用,是推动新阶段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面向新世纪,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选择。如果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和世界性现代化背景来看,就会发现:传统的静止思维方式,已经不能胜任时代要求;只有以发展的和实践的观点,才能正确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空坐标,才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在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上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才能正确把握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林雪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
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正确认识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应改变重经济扶持轻人文关怀、重学业关心轻就业指导、重心理疏导轻思想教育、重学校扶助轻社会参与等一些片面认识和做法;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必须做到"四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栾丽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50-54
湖北省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农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推动了湖北农村大众体育需求的发展。通过社会调查,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论述小康社会时期湖北省农村大众体育需求的社会环境及呈现出的新特征,并提出发展农村体育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国际化提供了战略机遇,高等教育应遵循其本身的发展规律,选择社会市场导向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在做大、做强上下文章,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创新,从而全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保定市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其中贫困地区成为保定新农村建设的“短板”。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进一步限制了农民增收的机会,应加快改革和创新保定市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制度,建立符合贫困地区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强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实现农村金融机构与“三农”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瑞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9-12
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复杂。而且因素之间相互恶化,使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不断深化。本文论述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是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理想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和谐精神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中国现代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其基本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其基本模式是“文明、健康、节约、合作、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状况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各种"国培""省培"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得热火朝天,然而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却较少受到关注。调查研究显示,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现状不容乐观,不仅其培训内容难、虚、统、杂,培训形式难以满足当地教师的需要,而且贫困地区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困难多。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的专项投入和相关制度管理,建立和完善富有实效性的主题式培训内容体系,建构具有层次性与互动性的培训形式,在改善贫困地区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基础上,为其培训和专业发展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健全推动学习的体制和机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内容,构建学习型社会体系,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构筑全员学习体系等方面,进行精心组织和培育,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全民的科学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