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关涉的内容非常丰富,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文化等等,都有所涉及。其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具有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它有利于思维的拓展和创新。因此,我们语文教育中提倡的读书也应该是广义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只局限于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应该顾及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育文学家,更是培育人,培育有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高尚情操和完整人格的人。所以,让学生博览群书,是培养有全面素质的新一代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决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语文教学首先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也是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学。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是能够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师,是学生喜欢的、敬重的教师。要达到这个目标,有两点应该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而前者更为重要。事实证明,学生喜欢语文教师、敬重语文教师、佩服语文教师,就会喜欢语文学习,给语文学习带来巨大的内驱力。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模仿和学习借鉴的榜样,但学习语文、学习文化、学习做人过程中自主选择出现困惑时,教师应当成为最近的、最好的引导者和示范者。如果教师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如果学生不相信教师说的一切,没有把教师当成学习的引导者,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意志投入到教师所引导的教学中,就不能接受、感悟、内化、实践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缺少了这一切,还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吗?还是有效的语文教学吗?因此,教师的文化示范和情感导向就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是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它内涵的丰富性和思维的启迪性.决定了语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所以语文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每个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把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毕本弓 《学语文》2013,(6):50-51
时尚文化无处不在,学生也很热衷时尚文化.而语文教学要不要关注时尚文化?教师不应该拒绝时尚和潮流,何况时尚文化中本身就蕴含着许多语文蜜饯。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轻文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其根源是高考、中考的书面考试的局限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应该树立语文的文化意识,并把这种文化意识实施于具体的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地处粤西地区的茂名市,乡土资源非常丰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把语文课外活动与本地的冼夫人文化、民俗文化、荔枝文化等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借助于语言这个巾介物质,实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立足于21世纪的前沿,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等弊病,要探索出一整套的完备、科学、实用的具有鲜明民族文化个性的语文教学训练体系。突出语文学科的文化特色,正是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惟一出路。因此,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让学生沉浸进去,从阅读中获得美感,产生愉悦之情。语文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把传统文化的教育纳人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开发者。中华古诗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正是我们身边很好的课程资源。近年来,我一直把吟诵古诗文作为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深深地体悟到,吟诵古诗文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独特的文化氛网,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而且有利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试图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谈一下它与提高语文素养的关系.与大家其同商榷。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使他们在学习上带来许多便利,很好地获取知识,而且还能增强他们自我鞭策、自我督促、自我读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工作来抓。那么,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该从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的全部精神和智慧都凝聚在语言里。”因此,语言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智慧之泉,创造之源。把语文教学提升到文化的层次,实则提升了语文教学的品位,优化了语文教学的品质,还原了语文自身的价值。使我们对语文教学有更多的期待,对语文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郭敏嘉 《江苏教育》2006,(5B):19-19
苏教版语文教材从育人的高度,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系列、有层次地排入教材,构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供了很好的抓手,也为教师留下了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指向就是把“人”作为教育的对象,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培植的过程。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阅读还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习得的。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小学阶段就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贠玲 《山东教育》2007,(3):18-19
语文的学习是对母语的一种亲近。中华民族的母语是美丽的,是丰富的,她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和厚重的文化,建立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肉联系。语文教师应该怀有对母语的崇敬感走进课堂,面对学生,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丰盈学生灵魂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说,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新大纲的“教学原则”中规定:要“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全面训练”;要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齐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齐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从小齐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非常自觉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去学习,从而服务于社会。由此看来,将“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是有道理的。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民族精神也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不断传承巩固。没有传统的文明不称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称其为文化。因此,要重振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采用恰当的策略,引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是语文教师现阶段应该思考并付诸行动的。  相似文献   

18.
冒石宏 《小学生》2010,(2):40-41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应该是人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导航人,语文教师更责无旁贷。面对革故鼎新的语文新大纲新教材,能否更换教学新理念,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两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注重提高语文素养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所必需的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志趣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影响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从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对语文教育中美的感受能力、美的鉴赏能力、美的表达创造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发挥语文学科充满美性的特点,集中而有效地进行以美育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