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补才 《甘肃教育》2009,(21):41-41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成为新一轮课改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以往习惯使用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课程名称的改变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学思维的重大变革[1]。随着课标逐步落地,以“创新”为基因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坚持目标、问题、创新导向,明确要求“跨学科”教学占总课时不少于10%[2]。推进“跨学科”探索,项目式学习无疑是教师的优先选择之一。但是,当前推行基于课标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存在五大难题。一是与生活结合不够。  相似文献   

3.
李正伟 《中国教师》2023,(3):110-112
<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强大动力。为发展科学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通过“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科技教育新样态。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保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是指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除旧布新活动。各种创新行为可纳入三种普遍的创新范畴: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主要解决“生产新知识”、“开发新技术”及“创造新组合”等知识的生产问题。制度创新是要改善知识的流动效率。理论创新则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观念背景下外在框架。  相似文献   

5.
二、加强关键环节,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应该是适应21世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教育,是面向人人、有教无类的教育,是为每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是为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按照这样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把握“四个围绕”的思路:围绕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平等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普及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首看其科技发展的快慢,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是否拥有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信息科技课程提出了新理念、新内容和新要求,为信息科技课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虚拟机器人A-STEM课程的育人价值,并提出新课标理念下的虚拟机器人A-STEM教学策略(IRISO),倡导信息科技教师在机器人课程教学中注意“科”与“技”并重,将“探究”与“创新”齐抓,培养出懂“科学”、晓“技术”、敢“探究”、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各民族提升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推动民族的科技创新、进步,中学教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推行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兴盛发达的动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中学生来说,“创新”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自我实现的创新”,即对他人来说未必是新的,但对学生个体本身来说是新的;二是“智能常模的创新”,即是以学生的某一生理年龄所具有的一般“智能常模”为标准来评判的;三是指特殊才能的创新,如小发明、小创造乃至科技创新、发明等。在教学中应以前两个层次的创新为主体内容,以第三层次的创新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12月,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2021年会期间举办的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论坛围绕义务教育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科教融合服务“双减”、科技创新项目式学习、机器人教育和乡村科技教育等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本期专题我们整理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论坛的专家、教师发言,结合目前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发布,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版课程标准,更好地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创新能力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就在课堂,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过去被动的学成为现在的乐学呢?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阶段目标”“第四学段”中说:“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它既没有讲如何从语文角度学习科技作品,对科技作品和说明文有什么区别也语焉不详,因为在之前的“第三学段”中是说“阅渎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新教材的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作为其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首看其科技发展的快慢,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是否拥有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困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而推进,要求学较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的新人,为此,语文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7.
赖传国 《考试周刊》2010,(11):188-18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特别强调一代新人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需要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地思维。在化学科技活动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创新义务教育管理模式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解决“择校”热问题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动夏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决定在全县开展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和“对口帮扶”活动。  相似文献   

19.
科创教育作为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内容与特征的教育过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理解科学技术并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创造的能力,是从小培养科创人才的重要途径“。创中学”是青少年科创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吸收杜威的“做中学”思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后迭代演进而来,倡导在创造中学会学习、在创造中学会创造,强调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和创新创造过程的统一。本文基于青少年科创教育“创中学”的概念及特征分析,借鉴国际创造力教育的典型经验和研究成果,尝试通过构建“创中学”综合课程设计的“双螺旋模型”“、创中学”学习过程的“飞轮模型”和基于“创中学”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模型,创新科创教育的本土实践方式,助力党和国家科创人才早期培养。  相似文献   

20.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新课标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题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